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成人原发性IgA肾病(IgAN)患者肾脏IgM沉积与临床及病理的关系.方法 收集经皮肾活检病理证实为成人原发性IgAN的147例患者,分为IgM阴性组和IgM沉积组,对两组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肾脏病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① 与IgM阴性组相比,IgM沉积组患者肾病综合征的例数、24 h尿蛋白定量、24 h尿蛋白/肌酐、尿总蛋白及血尿素氮均明显增加,血白蛋白及肾小球滤过率(eGFR)、血IgG明显下降,慢性肾脏病(CKD)分期更重,尿转铁蛋白、尿白蛋白、尿IgG及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 IgM沉积组Lee氏分级Ⅳ级比例增加,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牛津分类中两组间比较,M、E、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分类中IgM沉积组病理损害更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Katafuchi半定量分析,结果显示IgM沉积组的肾脏病理总积分、肾小管间质积分与IgM阴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肾脏IgM沉积的成人原发性IgAN患者的尿蛋白程度更高,临床表现更重,肾小球损伤明显,病理表现中肾小管间质病变及肾脏总的病理损害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罗沙司他治疗肾脏透析患者贫血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Scopus、万方、CNKI、维普、CBM数据库,时间为建库至2020年6月。纳入罗沙司他治疗贫血的随机对照试验,提取资料并应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4项研究共847例患者。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罗沙司他可有效提高患者血红蛋白达标率(RR=1.24,95% CI 1.01~1.53,P=0.04),但对血红蛋白水平的增加,两组无统计学差异(WMD=0.03g·dL-1,95% CI-0.09~0.16,P=0.61)。此外,罗沙司他显著提高转铁蛋白饱和度。在治疗患者贫血的过程中,罗沙司他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高于对照组。结论:罗沙司他可有效提高患者血红蛋白达标率,增加铁利用,改善患者的肾性贫血症状,但其安全性问题仍需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4.
齐向明  江肖  汪燕  朱启金  徐兴欣 《安徽医药》2016,37(8):1005-1007
目的 探讨特发性膜性肾病(IMN)患者血清抗PLA2受体(PLA2R)抗体与尿蛋白谱的变化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1月至2016年5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内科行肾脏活检并确诊IMN患者60例的临床资料,比较血清抗PLA2R抗体阳性与阴性患者尿蛋白谱的差异。结果 血清抗PLA2R抗体阳性组患者的血清清蛋白低于阴性组(P<0.05),24 h 尿蛋白定量高于阴性组(P<0.05)。血清抗PLA2R抗体阳性组患者尿蛋白谱中尿白蛋白(A1b)/肌酐、总蛋白/肌酐和转铁蛋白/肌酐值均明显高于阴性组(P<0.05);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肌酐、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肌酐、IgG/肌酐、α1微球蛋白(α1-MG)/肌酐、β2微球蛋白(β2-MG)/肌酐、胱抑素C/肌酐和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肌酐与阴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MN患者24 h尿蛋白定量分别与尿A1b/肌酐(r=0.43, P=0.001)、尿总蛋白/肌酐(r=0.56,P=0.001)及尿转铁蛋白(TRF)/肌酐(r=0.46, P=0.00)呈正相关。结论 IMN患者血清抗PLA2R抗体阳性与阴性的尿蛋白谱存在差异,阳性患者的尿蛋白含量更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糖尿病肾病(DN)患者肾脏损伤与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R)的表达及巨噬细胞浸润之间的关系,以及AT1R拮抗剂氯沙坦对巨噬细胞的调控作用。方法收集不同病理分期的DN患者肾穿刺样本,并收集肾癌患者的癌旁组织作为癌旁对照组,免疫组化法检测不同病理分期患者肾组织中AT1R的表达以及CD68阳性巨噬细胞的浸润;从医院HIS系统调取患者信息,比较肾穿刺前服用过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拮抗剂(ARB)类药物的患者与未服用过ARB类药物的患者之间巨噬细胞浸润的改变。细胞实验以骨髓来源的巨噬细胞作为研究对象,高糖作为刺激因素,不同浓度的氯沙坦作为干预因素;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巨噬细胞的纯度、共刺激分子的表达以及吞噬能力;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以及Elisa法测定各组细胞中炎症因子、巨噬细胞分型标记物的mRNA及蛋白表达;应用一氧化氮(NO)试剂盒检测各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NO的表达。结果与癌旁对照组相比,DNⅢ型和Ⅳ型患者的肾脏中AT1R的表达有明显上升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DNⅢ型和Ⅳ型患者的肾脏中AT1R的表达上升,巨噬细胞浸润明显增加(P0.05)。此外,在相同病理分期的患者中,服用过ARB类药物的患者较未服用的患者其肾组织中的巨噬细胞浸润明显减少(P0.05)。细胞实验结果进一步证实使用氯沙坦干预后能显著减少巨噬细胞活化,抑制高糖诱导的巨噬细胞M1型分化。结论 AT1R在肾脏中的表达水平及巨噬细胞浸润程度与DN患者肾脏损伤程度成正相关,ARB类药物能减轻DN患者肾脏组织中巨噬细胞浸润及活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患者骨髓和肾脏活检病理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14例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患者的骨髓和肾脏活检病理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14例患者中,2例为多发性骨髓瘤合并轻链管型肾病(light chain cast nephropathy, LCCN):黏稠伴裂纹管型沉积于肾小管伴单核细胞反应、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和肾小管基底膜破裂;1例为意义未明的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monoclonal gammopathy of unknown significance, MGUS)合并膜性肾病:大量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肾小球上皮下和基底膜内;11例为有肾脏意义的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monoclonal gammopathy of renal significance, MGRS):包括增生性肾小球肾炎伴单克隆丙种球蛋白沉积(proliferative glomerulonephritis with MIg deposits, PGNMID)2例:肾小球表现为系膜毛细血管增生性肾炎,免疫荧光及电镜显示单克隆丙种球蛋白沉积于系膜区、内皮下,淀粉样变性肾病9例:肾小球系膜区、血管壁呈现均质...  相似文献   
7.
1986年美国耳鼻咽喉科-头颈外科(AAO-HNS)年会于9月14日~18日在德克萨斯州圣安东尼奥举行,到会者除美国代表之外,还有来自加拿大、澳大利亚、西德、瑞士、日本等国的代表,共4500余人。笔者分别从多伦多大学和明尼苏达大学前往参加了本届盛会。大会每天下午为临床论文报告和专题讨论会,上午为教学讲座时间。在头两天下午,报告会分两个会场进行,同时举行基础论文报告。大会报告的临床论文共49篇,包括头颈外科15篇,耳科9篇,面部成形及重建外科9篇,耳神经外科及颅底外科5篇,咽喉及气管食管科5篇,鼻科4篇,其他2篇。在耳科方面,Gross CW等介绍了一种应用脂肪修补  相似文献   
8.
齐向明  江肖  汪燕  朱启金  徐兴欣 《安徽医学》2016,37(8):1005-1007
目的 探讨特发性膜性肾病(IMN)患者血清抗PLA2受体(PLA2R)抗体与尿蛋白谱的变化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1月至2016年5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内科行肾脏活检并确诊IMN患者60例的临床资料,比较血清抗PLA2R抗体阳性与阴性患者尿蛋白谱的差异。结果 血清抗PLA2R抗体阳性组患者的血清清蛋白低于阴性组(P<0.05),24 h 尿蛋白定量高于阴性组(P<0.05)。血清抗PLA2R抗体阳性组患者尿蛋白谱中尿白蛋白(A1b)/肌酐、总蛋白/肌酐和转铁蛋白/肌酐值均明显高于阴性组(P<0.05);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肌酐、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肌酐、IgG/肌酐、α1微球蛋白(α1-MG)/肌酐、β2微球蛋白(β2-MG)/肌酐、胱抑素C/肌酐和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肌酐与阴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MN患者24 h尿蛋白定量分别与尿A1b/肌酐(r=0.43, P=0.001)、尿总蛋白/肌酐(r=0.56,P=0.001)及尿转铁蛋白(TRF)/肌酐(r=0.46, P=0.00)呈正相关。结论 IMN患者血清抗PLA2R抗体阳性与阴性的尿蛋白谱存在差异,阳性患者的尿蛋白含量更高。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IgA肾病高尿酸血症与肾脏病理牛津分型、组织病理学及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151例IgA肾病,将其分为血尿酸升高组与血尿酸正常组,对肾脏病理切片进行牛津分型、Lee氏分级和肾小球硬化、新月体及血管病变分析,并记录一般资料、血压、肾功能、尿蛋白等临床指标。结果151例中IgA肾病,高尿酸血症的发病率为48.3%,青壮年男性易发,高血压与高尿酸血症密切相关。肾脏病理牛津分型主要表现为M1E0S1T0,Lee氏分级主要表现为Ⅲ级,伴高尿酸血症患者肾脏病理突出表现为肾小管间质慢性化病变重,肾小球硬化比例增多,伴有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而血管病变差异不明显。结论 IgA肾病伴高尿酸血症发病率高,牛津分型显示伴有高尿酸血症的IgA肾病其肾小管间质慢性病变更明显,伴有肾小球滤过率下降,临床表现更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