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7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0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本文应用微量甲基纤维素培养系统测定了正常与带瘤(EAC)小鼠的T细胞集落形成能力。发现小鼠带瘤后脾脏中的T细胞集落形成能力显著低于正常鼠脾细胞。用带瘤鼠的无细胞腹水、腹水瘤细胞培养上清、脾细胞条件培养液以及脾脏PNA~+细胞培养上清等对培养系统进行处理.这些提取物均能抑制正常小鼠的T细胞集落形成.据此认为,肿瘤相关的提取物能通过某种可溶性抑制因子对T细胞集落形成产生抑制效应。  相似文献   
2.
肿瘤宿主免疫调节功能的异常与抑制性T 淋巴细胞的关系,已被为数众多的临床和实验肿瘤免疫学研究所证实.虽然当前业已发展了多种新技术(如单克隆抗体标记法,IgFc 受体判别法等),有可能从人或动物的淋巴器官的单细胞悬液中,鉴别和分离  相似文献   
3.
参照Reisner(1976)的方法,从花生果仁中提取的花生凝集素(PNA)能凝集小鼠PNA受体阳性的淋巴细胞(PNA~+细胞),并使之与PNA受体阴性的淋巴细胞(PNA~-细胞)分离。据Nakano(1980)报道,PNA~+淋巴细胞在功能上表现免疫抑制活性,因而推测它们可能是抑制性T淋巴细胞(Ts)。为了探讨带瘤宿主免疫调节功能的失常与Ts细胞的关系,我们应用PNA凝集试验和荧光标记技术分离并检测了小鼠(BALB/C)移植肿瘤(Ehrlich腹水瘤,EAC)前后,脾及肠系膜淋巴结中PNA~+细胞的变化,并  相似文献   
4.
免疫核糖核酸(I-RNA)是一种能传递特异免疫信息的大分子物质。由于它具有能在异种或同种异体间进行免疫传递。因而在抗肿瘤免疫以及对免疫缺陷病进行免疫重建方面表现了良好的临床应用的前景。从而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近年来关于免疫核糖核酸的理论研究和临床实验已发表了不少报告,国内曾对此有过多次综述,尤其是陈诗书等(1978)曾有  相似文献   
5.
本实验比较了人AB血清和初生牛血清对冻存的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回收及其功能活性的影响。实验发现,两种血清均可使收获率和存活率明显提高。两者进一步比较发现,冻存于含人血清介质的淋巴细胞其转化能力明显高于初生牛血清组;而初生牛血清组其冻存细胞的花环形成和细胞膜受体的稳定性则较前者为好.  相似文献   
6.
<正> 十多年来国内外许多学者对淋巴细胞内的乳酸脱氨酶(LDH)同工酶进行了研究,发现正常人T、B淋巴细胞的LDH同工酶谱型不完全相同。在T细胞中,T_γ细胞和T_μ细胞、胸腺皮质细胞和髓质细胞的LDH同工酶谱型也不一致。即使是同一细胞群,由于分化成熟程度不一,LDH同工酶谱型也各异,可作为区分淋巴细胞亚群的标志和细胞分化程度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近年,有证据表明,肿瘤诱导的抑制性T淋巴细胞(Ts细胞),可依赖于释放可溶性抑制因子(TsF),通过向下调节机理,特异或非特异地抑制免疫应答,导致宿主对肿瘤  相似文献   
8.
我国中药制药工业中亟需推广的高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中成药生产工艺技术的落后已成为制约中药制药工业向高技术水平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其中最主要的环节被认为是提取技术和分离技术的陈旧。其落后程度与国外植物药制药水平相差较大,表现为工艺流程长且繁杂,能耗高,人员劳动强度大,药效成分提取率不高。这种落后,不仅导致了中成药服用量大,限制了新剂型的应用和开发,还造成产品内在质量不稳定,严重影响了产品疗效的发挥。为解决这些关键技术问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与国家计委高技术司组织相关产学研专家,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首选了下列有关提取分离的三项新技术、率先在中药制药工业中推广应用,希望以此作为突破口,起动中药产业高技术改造的快车,加快中药产业现代化发展的进程。作为国家推广应用项目,本文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相信大家一定会认真研读。  相似文献   
9.
胃癌的“免疫”核糖核酸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报告对42例失去根治性机会的胃癌患者施行姑息性胃次全切除术,20例术后给予“免疫”核糖核酸免疫治疗,22例术后不加免疫治疗作为对照。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五年生存率为55%和22.7%。两组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间为45.15个月和34.31个月,免疫治疗后各项免疫指标均有增加。用“免疫”核糖核酸治疗后,未发现有任何毒性或其他不良反应。认为用同种“免疫”核糖核酸辅助治疗胃癌术后患者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本实验表明,在二硝基氯苯致敏小鼠的同时,给予5-HT(50mg/kg),可显著地抑制接触超敏反应(CHS)。这些小鼠的外周淋巴器官中富含Ts的PNA+细胞比正常鼠明显增多。5-HT的这一生物学效应可由于低剂量的环磷酰胺预处理而消除。此外,如在DNCB致敏24小时后给与相同剂量的5-HT真该药物也不能对CHS和PNA+细胞水平产生影响。通过局部异种移植物抗宿主反应(LxGvHR)试验发现,经5-HT体内处理小鼠的脾及淋巴结细胞在豚鼠皮内诱发的LxGvHR被强烈抑制(80%)。体外实验还揭示,当正常鼠脾及淋巴结细胞与5-HT作用6小时后,其诱发LxGvHB的强度也低于正常值。结果提示,5-HT的免疫调变机理,似通过诱导Ts细胞的扩增途径对免疫反应发挥向下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