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场强MRI对臂丛神经损伤的诊断及其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8月至2013年3月利用1.5T或3.0T MRI检查的20例臂丛神经损伤患者,将患者图像进行后处理,分析臂丛神经损伤的MRI影像学特点。结果臂丛神经损伤的类型按部位可分为节前损伤、节后损伤及混合型损伤(节前、节后均损伤)。MRI征象包括:(1)直接征象:1神经增粗,局部神经连续性中断,信号异常10例;2神经走行僵直、结构紊乱19例。(2)间接征象:1创伤性脊膜囊肿10例;2黑线征5例;3神经根袖形态变钝1例;4脊髓挫伤、肿胀及移位5例;5损伤的神经邻近软组织结构紊乱,水肿,肌肉萎缩,脂肪浸润18例。结论高场强MRI具有更高的软组织分辨率,能完整的显示臂丛神经的解剖及走行,能准确、直观的显示臂丛神经损伤的位置及范围。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合并胆管结石的影像学特点。材料与方法收集经手术或活检病理证实的54例肝门部胆管癌,年龄28~86岁,中位年龄61岁,男34例,女20例,以MRI或CT上有无合并胆管结石分为两组,合并胆管结石11例(A组),无胆管结石43例(B组)。回顾性分析并对比两组肿瘤大体分型、Bismuth-Corlette分型、肝叶萎缩及手术后复发情况。结果 54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中,大体分型:A组浸润型3例(27.3%)、肿块型5例(45.4%)、息肉型3例(27.3%);B组浸润型32例(74.4%)、肿块型8例(18.6%)、息肉型3例(7.0%),两组肿瘤大体分型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Bismuth-Corlette分型:A组I型2例(18.2%)、II型1例(9.1%)、IIIa型4例(36.3%)、IIIb型2例(18.2%)、IV型2例(18.2%);B组I型3例(7.0%)、II型14例(32.6%)、IIIa型6例(14.0%)、IIIb型10例(23.2%)、IV型10例(23.2%),两组Bismuth-Corlette分型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复发:A组2例(18.2%),B组8例(18.6%);肝叶萎缩:A组4例(36.3%),B组15例(34.9%),两组术后复发及肝叶萎缩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门部胆管癌合并胆管结石更多表现为肿块型和息肉型,肝门部胆管癌有无合并胆管结石在Bismuth-Corlette分型、肝叶萎缩及手术后复发情况上表现相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成人H3K27M突变型弥漫性中线胶质瘤的多模态MRI表现,提高该病诊断准确率,并为该类型肿瘤提供成像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5月经临床病理证实的成人H3K27M突变型弥漫性中线胶质瘤12例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 12例H3K27M突变型弥漫性中线胶质瘤(男性10例,女性2例),其中丘脑4例(右侧3例,左侧1例);脑干5例(脑桥2例、延髓3例);颈胸段脊髓2例;小脑蚓部1例。12例病灶均为单发,11例实性,1例囊性,脊髓肿瘤都是长段病变。在MRI上的信号相对均匀;4例伴轻度水肿;6例病灶伴坏死,1例病灶可见出血,6例存在脑积水;7例DWI病灶见不同程度扩散受限,7例病灶可见流空血管信号;12例均呈不同程度强化;9例行MRS示Cho峰不同程度升高,NAA峰不同程度降低,1例出现高大p峰;4例行扩散张量成像(DTI)示病灶区神经纤维束稀疏,其中部分纤维束破坏中断2例,神经纤维束受压移位2例。结论 成人H3K27M突变型弥漫性中线胶质瘤的多模态MRI表现多样,但仍具有相对特征性的表现,充分认识这些特征表现,有助于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MRI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并对比其与DWI的诊断效能。方法收集接受前列腺MR平扫及10个b值IVIM扫描(b=0~800s/mm2)的患者共36例,依据经直肠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的病理结果分为前列腺癌组共20例,良性组共16例。在各例患者前列腺的癌区或非癌区画取感兴趣区,应用单指数模型运算出ADC(表观扩散系数);应用IVIM的双指数模型运算出D(真实扩散系数)、D*(灌注扩散系数)与f(灌注分数)。采用非参数Mann-Whitney检验法对前列腺癌组与良性组的ADC、D、D*、f值进行差异性分析。采用ROC曲线评价ADC与D的诊断效能。结果前列腺癌组的ADC值与D值均低于良性组,差异均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间D*值与f值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ADC与D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9与0.961。ADC值的最佳诊断阈值、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1.24×10-3mm^2/s、93.8%和65.0%;D值最佳诊断阈值、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95×10-3mm^2/s、93.8%和85%。结论 IVIM MRI的D对前列腺癌的诊断效能要优于传统DWI的ADC,IVIM DWI诊断前列腺癌的具备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目的 从定量角度初步探讨正常人肺实质肺循环及体循环的血流构成比情况,并比较正常不同区域灌注参数的差异,进一步探讨320排低剂量CT肺灌注技术的可行性和优越性. 方法 搜集胸片发现“可疑肺结节”、怀疑肿瘤肺转移或者食管癌患者需行胸部CT增强扫描者,最终将20例正常资料纳入研究.采用320排CT(Aquilion One,日本东芝医疗器械公司)进行肺容积扫描,扫描参数:电压80 kV,电流70 mA,采用自适应迭代剂量降低方法进行图像重建,后处理用最大斜率法数学模型,对容积数据用图像后处理软件进行分析,生成4条时间-密度曲线,并记录各个曲线达峰时间;分析得到肺实质伪彩色血流灌注图像,分别显示肺动脉血流量(PAF)、支气管动脉血流量(BAF)及灌注指数[PI,PI=PAF/(PAF +BAF)];然后分别从重力方向(腹侧、中间、背侧)和非重力方向(上部、中间、下部)评价,各个区域均选择连续3个层面的图像进行测值,分别获得每个区域的平均灌注参数(PAF、BAF、PI值).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正常组肺实质重力与非重力方向各个区域肺灌注的差异.结果 本研究每位受检者总的辐射剂量为4.02 mSv.正常肺实质组灌注参数PAF在重力方向腹侧、中间、背侧分别为(123.2±32.9)ml· min-1· 100ml-1、(137.1 ±33.6)ml· min-1· 100ml-1、(158.5±38.7) ml· min-1·100ml-1;PAF在重力方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29,P<0.001),但BAF、P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非重力方向上部、中间、下部PAF、BAF、PI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两比较,各个参数仅下部与上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20排低剂量CT灌注成像技术能从定量角度评估肺实质肺循环和体循环血流构成比情况.正常肺实质主要由肺循环肺动脉供血,大约为98.76%,体循环支气管动脉供血所占比例较小,PAF、BAF均受重力及血流分布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基于T2WI及增强T1WI(contrast enhanced T1WI,CE-T1WI)MRI的影像组学模型在术前无创预测肺癌患者脑转移瘤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突变的价值。材料与方法 多中心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至2021年10月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安徽省立医院进行脑转移瘤手术切除并行EGFR基因检测的肺癌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共纳入103例患者(118个脑转移瘤),以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安徽省立医院80例患者为训练集,共89个脑转移瘤(EGFR突变型49个,EGFR野生型40个),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23例患者为测试集,共29个脑转移瘤(EGFR突变型23个,EGFR野生型6个)。在CE-T1WI图像勾画脑转移瘤轮廓获取感兴趣体积(volume of interest,VOI),将CE-T1WI-VOI复制至配准后的T2WI图像获取脑转移瘤的T2WI-VOI,采用PyRadiomics软件从上述VOI提取脑转移瘤影像组学特征,采用mRMR和LASSO-logisti...  相似文献   
7.
扩散MRI(diffusion MRI, dMRI)是一种利用水分子扩散速率和方向变化产生信号对比的成像技术,成像效果主要取决于MR信号采集及后处理中所采用的定量物理模型,对于在体无创揭示脑组织与脑部疾病的微结构信息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近年来,dMRI领域中不断有新成像技术涌现,诸如基于新型扩散编码的多维度扩散成像(multidimensional diffusion,MDD)、平均表观传播MRI (mean apparent propagator MRI, MAP-MRI)以及基于多隔室模型的轴突定向扩散和密度成像(neurite orientation dispersion and density imaging, NODDI)等技术。本文从信号采集和模型拟合两个方面综述了基于dMRI的多种脑组织微结构成像技术目前的发展概况,以及其在脑胶质瘤和脑转移瘤等常见脑肿瘤中的初步应用,主要包括脑肿瘤的鉴别诊断、分级评估、分子分型、疗效评估和预后预测等临床关切的问题。未来,有待进一步优化基于dMRI的脑组织微结构成像技术的成像条件,比如设置合适的b值范围及成像时间,并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比较...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手腕部类风湿性关节炎的MRI表现,探讨滑膜炎、骨侵蚀、骨髓水肿的分布及发生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确诊为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80只手、腕关节的MRI表现.按病程分为早期组(病史≤2年)18例、中晚期组(病史>2年)22例,采用OMERACT评分系统对其滑膜炎、骨侵蚀、骨髓水肿进行评分并比较分析.[结果]滑膜炎、骨侵蚀、骨髓水肿、腱鞘炎的发生率分别为92.5%(74/80)、90%(72/80)、50%(40/80)、68.8%(55/80).滑膜炎、骨侵蚀及骨髓水肿在腕关节区的发生率分别为82.5%(66/80)、90.0%(72/80)、47.5%(38/80),较掌指关节发生率51.3%(41/80)、48.8%(39/80)、30.0%(24/80)高(P<0.05).骨侵蚀易累及三角骨(60/80)、头状骨(54/80)及尺骨远端(51/80).骨髓水肿在各腕骨发生率及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屈肌腱腱鞘炎(46/80)较伸肌腱腱鞘炎(32/80)更易发生(P=0.027).早期与中晚期组滑膜炎、骨髓水肿、骨侵蚀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侵蚀与骨髓水肿评分有显著相关性(P=0.001),而滑膜炎与骨侵蚀、滑膜炎与骨髓水肿的评分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滑膜炎、骨侵蚀、骨髓水肿及腱鞘炎是类风湿性关节炎在手腕部主要的MRI表现,了解各征象特点及发生规律对于该病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探讨术前磁共振(MRI)检查对肛瘘的定位、分型的临床指导意义。方法〓50例肛瘘患者行MRI检查,根据MRI所见,定位瘘道位置,依据窦道与肛门内外括约肌关系进行分型,并与术中所见结果相对照。结果〓手术证实50例患者中,30例为单纯性肛瘘,20例为复杂性肛瘘。括约肌间型20例,经括约肌型12例,括约肌上型6例,括约肌外型3例,表浅型9例。原发性瘘管72个,内口78个,外口77个,肛周脓肿17个。MRI诊断原发瘘管、内口、肛周脓肿的灵敏度分别为93.1%、96.2%、100%,特异度分别为91.5%、97.5%、91.3%。结论〓MRI可准确地判断肛瘘的分型、瘘管数量、走行、支管、内口的位置及有无肛周脓肿形成,为临床手术治疗提供重要指导信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骶尾部藏毛窦的临床特点及MRI影像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5例经病理证实的骶尾部藏毛窦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其MRI表现。结果 5例病灶均为骶尾部皮下窦道;窦口位于骶5至尾3椎体水平臀间裂皮肤处;窦道行走于骶尾部皮下,向上走形,走形迂曲或形态不规则;窦道管壁较厚,T2加权成像脂肪抑制(T2WI-FS)呈高信号,T1WI呈低信号,管腔无积脓积液时,T2WI-FS 及T1WI均呈低信号,管腔内积脓或积液时,T2WI-FS呈高信号,T1WI上呈低信号-稍高信号;窦道周围常出现软组织水肿;病灶易合并感染,窦道管壁及周围软组织增强呈明显强化;病变均未累及骶尾骨及肛管。结论 MRI可准确显示藏毛窦的窦道位置、范围及与周围组织之间的关系,在骶尾部藏毛窦的诊断上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