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3篇
  2023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探究空心钉(CCS)内固定与股骨颈动力交叉钉系统(FNS)治疗PauwelsⅡ~Ⅲ型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于本院就诊的84例PauwelsⅡ~Ⅲ型后侧壁粉碎股骨颈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CCS组(n=42)和FNS组(n=42)。比较2组患者围术期指标、随访结果、疼痛情况、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日常生活能力、治疗前后炎症指标水平[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及术后12个月生活质量评分。采用随机行走模型评价2组患者炎症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 FNS组手术时间短于CCS组(P<0.05),切口长度及术中出血量长/多于CCS组(P<0.05);2组患者住院时间、Garden力线指数及辅助复位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NS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术后部分及完全负重时间、股骨颈短缩长度及程度、颈干角变化、大腿外侧激惹症状发生率均短/小/低于CCS组,末次随访髋关节Harris评分高于CCS组(P<0.05),2组患者股骨头坏死发生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以1-氰基-4-二甲氨基-吡啶四氟硼酸盐(1-cyano-4-dimethylamino pyridinium tetrafluoroborate,CDAP)活化多糖制备1型、9V型、19A型肺炎球菌多糖-破伤风类毒素(tetanus toxoid,TT)结合物原液的稳定性。方法 以CDAP作为活化剂,制备3个型别的多糖TT结合物原液各3批,于2~8 ℃条件下保存12个月,定期取样检测,评价其稳定性。结果  不同型别的多糖-TT结合物原液在2~8 ℃条件下保存12个月,其主要检测项目均符合质量要求,游离TT含量低于30.0%,游离蛋白含量低于5%,分配系数≤0.35的多糖回收率均>60%。结论  1型、9V型、19A型肺炎球菌荚膜多糖-TT结合物原液在本研究条件下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1病例资料患者,女,18岁,系扭伤后右膝肿痛、活动受限3 h于2011年7月11日入院。有成骨不全病史及右膝手术史。出生后至今发生多次骨折,其中左肘部发生3次,右膝部发生4次。查体:巩膜呈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以1-氰基-4-二甲氨基-吡啶四氟硼酸盐(1-cyano-4-dimethylamino pyridinium tetrafluoroborate,CDAP)活化多糖制备的1型肺炎链球菌荚膜多糖-破伤风类毒素结合物原液的稳定性.方法 以CDAP作为活化剂,连续制备3批多糖-蛋白结合物原液,分别放置于(37±2)℃和2~8℃,定期取样检测,并评价其稳定性.结果 多糖-蛋白结合物原液在(37±2)℃条件下保存21 d,2~8℃条件下保存12个月,其主要检测指标均符合质量要求,游离多糖和游离蛋白含量分别低于30.0%和5.0%,分配系数≤0.35的多糖回收率均>65%.结论 确定了不同条件下1型肺炎链球菌荚膜多糖-破伤风类毒素结合物原液的有效保存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13价肺炎球菌结合疫苗(13-valent penumococcal conjugate vaccine,PCV-13)在小鼠中的安全性及免疫原性.方法 将90只小鼠按简单随机法分为3组,分别免疫PCV-13、市售7价肺炎球菌结合疫苗(PCV-7)及生理盐水.于0、14、28 d分别进行3次皮下注射,观察免疫后小鼠的体重及状态变化至35 d.每组小鼠随机取10只在第14天进行眼眶采血,其余20只在第35天采血.采血后分离的血清于-40℃以下保存.用ELISA检测小鼠血清抗各型肺炎链球菌荚膜多糖IgG抗体水平.结果 PCV-13免疫小鼠的体重增加未受到抑制,且未观察到其他不良反应,疫苗的安全性良好.3针免疫后,PCV-13免疫小鼠的抗各型多糖抗体滴度都有上升,表明PCV-13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PCV-13与市售PCV-7对共同的7个血清型的免疫原性相同(t=0.004,P> 0.05).结论 PCV-13在小鼠中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这为该疫苗的临床前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经跗骨窦小切口无头加压螺钉与外侧L形切口钢板固定对跟骨骨折内侧壁复位与跟骨力线纠正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2月淮北矿工总医院收治的62例跟骨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对照组给予外侧L形切口钢板固定治疗,研究组给予经跗骨窦小切口无头加压螺钉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手术情况、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及踝足关节功能,比较两组跟骨力线解剖学参数和跟骨骨折内侧壁复位情况,统计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手术切口长度小于对照组(P <0.05),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P <0.05),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 <0.05)。两组术前、术后3 d、术后7 d、术后1个月VAS评分比较:不同时间点的VAS评分有差异(P <0.05),研究组与对照组的VAS评分有差异(P <0.05),研究组与对照组的VAS评分变化趋势有差异(P <0.05)。两组术后6个月的踝足关节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术后6个月的跟骨长度、跟骨宽度、跟骨高度、Bohler角、Gissa...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