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4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0篇
  2015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HIV 1中病毒编码的酶有三种 ,即逆转录酶、蛋白酶和整合酶。目前 ,FDA已批准上市了 9个逆转录酶抑制剂和 6个蛋白酶抑制剂 ,虽然对整合酶有抑制作用的化合物很多 ,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上市。  抗逆转录病毒组合疗法 (有效的逆转录酶抑制剂和蛋白酶抑制剂的联合用药 )可以抑制HIV 1的复制 ,在被感染者血浆中两年多都检测不出病毒来。但病毒仍存在于某些细胞中 ,例如周边血液的单核细胞和休眠的T 淋巴细胞 ,处于早期复制阶段后的潜伏状态。从组合疗法 1 995年应用于临床以来 ,事实证明用这种疗法能控制HIV 1感染但不能根除。此外 ,…  相似文献   
2.
目的 设计并合成青霉烯类苯甲酰基哌嗪型新化合物并测定其抗菌活性。方法 根据已报道的相关活性化合物的构效关系研究,设计出一系列2-取代苯甲酰基哌嗪甲基取代的新青霉烯类化合物,以2-羟甲基青霉烯双环母核为起始原料,经两次取代、两次脱保护基关环4步反应合成了目标化合物。采用二倍稀释法测定了其中8个化合物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MRSE)、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和甲氧西林敏感表皮葡萄球菌(MSSE) 4组革兰阳性菌的抑菌活性。结果与结论 合成了11个新青霉烯类化合物,其结构经MS、1H-NMR谱确证。抑菌实验结果表明,所测试的8个新化合物对MRSA 、MRSE、MSSA、MSSE均有较好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3.
90年代初期 ,美国Abbott实验室改造喹诺酮环的结构 ,把喹诺酮桥位上的碳改为氮原子 ,成功得到了 2 吡啶酮化合物。经过筛选 ,得到了第一个先导化合物—氟啶酮ABT 71 9(ABT 86 71 9.1 ,Fig1 ) ,从而诞生了新一类抗菌剂。  吡啶酮类抗菌剂的出现为解决耐药性问题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在 38届ICAAC会议上 ,Abbott公司公布了又一新的成果 ,高活性的新的先导化合物A 70 5 6 8。现就这两个氟啶酮先导物的结构特征、活性、作用机制作一综述。1 ABT 71 9与A 70 568的化学结构  氟啶酮主环结构与氟喹诺酮只区别于桥位的N原子 ,Br…  相似文献   
4.
法罗培南的合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光学活性试剂(3R,4R)-3-(R)-1-叔丁基二甲基硅氧乙基-4-乙酰氧基氮杂环丁-2-酮为原料,经酰基取代、缩合、金属有机化、置换、三苯磷诱导环化、脱羟基和烯丙基保护等7步反应合成了具有4个手性中心的目标化合物法罗培南,总收率29.8%。  相似文献   
5.
HIV-1整合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目前正处于临床试验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HIV-1)整合酶抑制剂S-1360和L-870810;另外,主要叙述了近年来发展比较迅速的三大类HIV-1整合酶抑制剂,即一般含芳环化合物、寡聚核苷酸和寡聚肽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设计合成双二酮酸类化合物,并探讨此类化合物抑制HIV-1整合酶活性的构效关系。方法以甲基取代苯乙酮为起始原料,经溴代后与羟基取代苯乙酮反应生成乙酰基苄氧苯乙酮,然后在氢化钠作用下,脱去α氢后进攻草酸二乙酯生成双二酮酸酯,水解脱去酯基生成双二酮酸;经1H-NMR、IR和MS验证化合物结构。ELISA法测定目标化合物对HIV-1整合酶的抑制活性;采用高通量荧光法测定目标化合物对HIV-1整合酶3'加工过程的抑制活性;测定目标化合物对HIV假病毒的细胞活性。结果合成了6个全新结构的二酮酸类化合物;体外整合酶活性评价结果表明,6个目标化合物对HIV-1整合酶的活性IC50≤20μg/ml,双二酮酸之间距离稍短的5a、5c、5d对3'加工过程有一定的活性,IC50约为40μg/ml。结论 6个新化合物对HIV-1的活性主要表现在链转移过程。  相似文献   
7.
西司他丁中间体(+)-(S)-2,2-二甲基环丙羧酸的合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合成( )-(S)-2,2-二甲基环丙羧酸.方法:以2,2-二甲基环氧乙烷和三乙基膦醋酸酯为原料,经Witting环化生成三元环制备外消旋2,2-二甲基环丙羧酸,用L-(-)-薄荷醇为拆分试剂拆分得到光学活性目标化合物.结果:成功合成出( )-(S)-2,2-二甲基环丙羧酸,拆分收率提高到26.8%.结论:此方法操作简便,成本较低,收率较高,适于大量生产.  相似文献   
8.
目的:合成1β-甲基碳青霉烯抗生素CS-834。方法:以单环β-内酰胺起始原料,经过合成双环、侧链及连接得到目标化合物CS-834。结果:目标化合物CS-834经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质谱确证其化学结构,总收率为22.1%。结论:本方法原料易得,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单。  相似文献   
9.
对青霉烯关键中间体(3R,4R)-3-[(IR)-叔丁基二甲基硅氧乙基]-4-乙酰氧基-2-氮杂环丁酮(4AA)的合成工艺进行研究.对其中两步反应进行了改进,在合成N-p-甲氧基苯基-N-(乙酰)甲基胺时,不使用较大毒性试剂苯,后处理过程中不必使用柱色谱纯化;对特丁基二甲基氯硅烷保护羟基的一步反应进行了工艺改进,节约了溶剂,使后处理简单易行.并大大缩短了反应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合成2-乙基亚磺酰基取代的青霉烯类双环母核中间体。方法 以4-乙酰氧基氮杂环丁-2-酮为起始原料,经两次取代、关环、氧化4步反应合成目标化合物。结果与结论 采用对硝基苄氧草酰氯替代乙醛酸对硝基苄酯进行反应,缩短了反应路线,合成了目标化合物,其结构经1H-NMR 和 MS谱确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