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15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0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8篇
肿瘤学   8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猪霍乱沙门氏茵是一种侵袭性很强的沙门氏菌血清型,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自1960年英国把猪霍乱沙门氏菌定为儿童感染的病原菌以来,有关本病的报告甚少。作者于1985~1986年间共收治6例猪霍乱沙门氏茵病患儿。本文着重介绍本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6例菲律宾患儿(男女各3例),年龄1~36个月(平均18.8个月),主要临床表现如下:6例患儿均有高热,2例有呕吐,1例出现腹泻;所有患儿血培养阳性,5例进行粪便培养均阴性;5例行胸部 X 线检  相似文献   
2.
应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单克隆抗体对45例NHL、20例RH、7例HD石蜡包发片进行免疫组化(S-P法)当构,用半定量方法计阳性细胞数,并观察阳性细胞分布规律。结果显示:NHLK 阳性细胞数与恶生程度高低有关。不同级别的NHL与RH组阳阳性细胞均值有显著性差异。认为PCNA单抗标记能较好地反映肿瘤增殖状态,对NHL分级及与RH的鉴别有一定价值,也是各型R-S细胞有效的标记物。  相似文献   
3.
幽门螺旋杆菌对慢性胃炎患者胃窦黏膜内G、D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幽门螺旋杆菌 (HP)对慢性胃炎胃窦黏膜内G、D细胞的影响。 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双重染色法 ,观察正常人、HP- 组和HP+ 组慢性胃炎患者胃窦黏膜内G、D细胞的数量 ,G D细胞的比值以及G、D细胞接触的百分率。 结果 G细胞数量在 3组中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HP+ 胃炎组D细胞显著减少 ,与其他 2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而G D细胞比值增高 ,G、D细胞接触的百分率下降。 结论 HP可抑制胃窦D细胞生长抑素的合成和D细胞的增殖 ,从而可能减少D细胞对G细胞胃泌素分泌的抑制。  相似文献   
4.
探讨NF-κB、G、D细胞在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患者胃窦粘膜内表达的相关性.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脾胃湿热组、脾胃气虚组和正常对照组胃窦粘膜内NF-κB、G、D细胞.结果:正常对照组NF-κB呈弱表达.脾胃湿热组NF-κB呈高表达,较脾胃气虚组和正常对照组表达增强,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和P<0.01).脾胃湿热组G细胞数量与脾胃气虚组和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D细胞数量则显著低于其它2组(P<0.01),G/D细胞比值高于其它2组(P<0.01).结论:脾胃湿热组NF-κB的表达增强,G/D细胞比值增大.可能与较高的Hp感染率及其他致病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5.
探讨EGF和TFF1在慢性胃炎脾胃湿热患者胃窦粘膜内表达,采用免疫细胞化学的方法,选择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证患者20例,与同病脾胃气虚证患者32例和健康人5例对照,结果脾胃湿热组和脾胃气虚组患者的EGF和TFF1的表达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和P<0.05);2组患者间EGF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1),TFF1在2组患者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脾胃湿热组TFF1阳性低于脾胃气虚组;脾胃湿热组患者Hp感染率高于脾胃气虚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说明慢性胃炎脾胃湿热组EGF表达低于脾胃气虚组,可能与Hp感染有关;而TFF1的表达低于脾胃气虚组,可能与胃粘膜损伤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6.
脾胃湿热证胃炎患者舌苔脱落细胞中微核细胞及P53表达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脾胃湿热证和脾气虚证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舌苔脱落细胞微核细胞和P53表达的意义.[方法]用Feulgen法和免疫细胞化学法显示正常对照者及脾胃湿热和脾气虚患者舌苔脱落细胞中微核细胞、P53表达.[结果]脾胃湿热组和脾气虚组微核细胞的反应强度及出现频率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5);脾气虚组的P53阳性反应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核细胞在两患者组的舌苔脱落细胞内反应强度及出现频率较高,提示有较多的分裂畸变细胞;而P53的表达与微核细胞的出现有关,两者可能代表了证候发展不同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慢性胃炎脾气虚证患者胃窦黏膜内表皮生长因子(EGF)和三叶因子(TFF1)表达的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的方法。检测慢性胃炎脾气虚和脾胃湿热患者及胃窦黏膜内EGF和TFF1 的表达,并与正常对照者比较。[结果] 脾气虚组和脾胃湿热组患者EGF和TFF1 的表达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 .05,P<0. 01)。两组间EGF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 01),在两组间TFF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脾气虚组TFF1的阳性率高于脾胃湿热组。脾胃湿热组Hp的感染率高于脾气虚组(P<0 .01)。[结论] 脾气虚组EGF的表达高于脾胃湿热组,可能与后者Hp感染率较高有关;脾气虚组TFF1的表达高于脾胃湿热组,可能与胃黏膜严重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8.
茵陈蒿防癌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研究茵陈蒿的防癌作用。方法:研究观察了茵陈蒿水煎剂对亚硝酸钠和N-甲基苄胺诱发的大鼠胃窦及食道上皮的增生性病变的影响。结果:饮用茵陈蒿水煎剂各组有病变的鼠数及病变严重程度均低于阳性对照组,胸腺指数提高,使之恢复到正常水平,且呈剂量依赖性抑制作用。结论:提示茵陈蒿对亚硝酸钠和N-甲基苄胺的诱癌作用有阻断作用,以及增强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作者从1981~1986年对76例伴有淋巴结转移的宫颈癌根治术后病人进行扩大照射。其中I B37例,ⅡA 6例,ⅡB29例,ⅢB4例。术后2-3周开始行扩大野照射(整个骨盆及主动脉旁淋巴结),每周治疗5次,依次以下四个步骤进行:(1)1980cGyT_(12)-L_4推体主动脉旁淋巴结照射,每次180cGy;(2)3060cGy包例L_5在内的整个骨盆照射,每次170cGy;(3)1980cGy主动脉旁淋巴结照射(总量为3960 cGy);(4)1020cGy整个骨盆照射(总量为4080cGy)。共9-10周完成。作者见到,五年生存率27例一个淋巴结转移者为95%;37例多个淋巴结转移者为64%;12例转移性淋巴结无法切除者为44%;总的五年生存率为71%。ⅡB患者五年率为60%;癌浸润>30  相似文献   
10.
除了公认的一些预后因素外,神经母细胞瘤的肿瘤染色体组型对判断该肿瘤的预后可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作者在获得14例儿童神经母细胞瘤细胞学基因材料的基础上,应用直接染色体制备或短期细胞培养技术,成功地制备了28例儿童不同临床分期的神经母细胞瘤的染色体组型,并对其进行分析。为了比较,作者还对其中10个病例的原肿瘤基因(Proto-oncogene)N-myc 进行 DNA 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