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0篇
内科学   5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1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盐制大黄中大黄酸和大黄素的含量测定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黄为重要的常用中药 ,历代的炮制品有酒炒大黄、大黄炭、酒炖大黄、醋炒大黄、醋煮大黄、石灰炒大黄等[1] 。近年来 ,有人运用盐水炒大黄[2 ] 治疗肾中相火偏旺 ,小便混浊 ,或妇女白带较多等疾病 ,在消除蛋白尿方面取得了较好效果。本文选用大黄酸、大黄素为考察指标 ,采用PR -HPLC法考察盐制过程中它们在大黄中的含量变化 ,并与生大黄作对照研究 ,现介绍如下。1 仪器与材料1.1 仪器 BF -KNAUER高效液相色谱仪 ,K - 5 0 1高压输液泵 ,K - 2 5 0 1紫外分光检测器 ,BF - 2 0 0 2色谱工作站 ;Scout百分之一电子天平 (梅特勒 -托利…  相似文献   
2.
欧艳  李芳  刘利 《临床肺科杂志》2020,25(6):857-861
目的探讨急性呼吸衰竭患者采用改良床旁超声(M-BLUE)的诊断学价值。方法选取我院ICU收治的重症患者107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M-BLUE方案、常规床旁超声方案检查,对比两种方案诊断患者的肺部病变膈肌点与胸部CT诊断的一致性、诊断患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价值;并分析两种方案对于呼吸衰竭患者病因诊断中的差异。结果 107例患者214个膈肌点,以胸部CT检查结果作为判断金标准,结果显示M-BLUE方案诊断膈肌点与胸部CT结果的一致性达到90.19%高于常规床旁超声的72.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临床最终确诊结果作为判断金标准建立四格表,结果显示M-BLUE方案诊断重症患者合并急性呼吸衰竭的灵敏度为90.91%、特异度为90.48%、漏诊率为9.09%、误诊率为9.52%;常规床旁超声方案诊断重症患者合并急性呼吸衰竭的灵敏度为68.18%、特异度为71.43%、漏诊率为31.82%、误诊率为28.57%;经分析,M-BLUE方案与常规床旁超声方案在诊断重症患者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各类单项病因上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M-BLUE方案整体上诊断急性呼吸衰竭病因的准确率达到90.91%高于常规床旁超声的68.1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BLUE方案对于重症患者膈肌点的判断更加准确、对于急性呼吸衰竭的诊断价值更高、同时有利于明确诊断患者发生急性呼吸衰竭的病因。  相似文献   
3.
1病例介绍患者男,43岁。因"呕血、黑便2+年,外院行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2次"于2013年11月28日入院。2+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恶心、呕血,胃镜示静脉曲张,予止血、保肝等对症治疗出血控制后出院。1+年前,查乙型肝炎病毒核酸定量(HBV-DNA)示1.25×105 copies/m L,胃镜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重度),予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并止血、抑酸、护肝治疗,未行抗病毒治疗。同年复查胃镜示食管静脉曲张(轻度-重度)伴胃底静脉曲张。10+个月前,患者再次行胃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通便胶囊对慢性传输型便秘(STC)模型大鼠排便的影响.[方法]复制STC大鼠99只,随机分为通便胶囊低、中、高剂量组,模型组,麻仁丸组,观察通便胶囊对STC模型大鼠首次排出黑粪时间,5、12 h排出黑粪总粒数及重量,结肠推进作用的影响.[结果]通便胶囊对STC模型大鼠首次排出黑粪时间(min),5、12h排出黑粪总粒数及重量,结肠推进作用的影响明显优于麻仁丸组.[结论]通便胶囊对SIC大鼠结肠具有明显的推进作用,能促进STC大鼠排便.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肝硬化患者上消化道出血与血脂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9年6月126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病例组,选取同期100例未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的肝硬化患者作为对照组。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并测定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载脂蛋白E(ApoE)。进行单因素分析、Spearman秩相关分析、Logistics回归分析,并作ROC曲线。结果病例组患者的TG、TC、HDL-C、LDL-C、ApoA1、ApoB、ApoE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TC、HDL-C、LDL-C、ApoA1、ApoB水平与上消化道出血呈负相关(P<0.05),TG、ApoE水平与上消化道出血无显著相关性(P>0.05)。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TC、LDL-C低水平是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LDL-C作为上消化道出血预测因子的准确性高于TC,当LDL-C水平低于2.565 mmol/L时(AUC=0.861,灵敏度82%,特异性73%),及TC水平低于3.995 mmol/L时(AUC=0.736,灵敏度75%,特异性64%),上消化道出血风险明显增加。结论血脂代谢异常与肝硬化患者上消化道出血密切相关,TC、LDL-C低水平是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当LDL-C水平低于2.565 mmol/L、TC水平低于3.995 mmol/L时,上消化道出血风险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6.
乙醇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损伤及ADMA/NOS/NO信号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乙醇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损伤效应及ADMA/NOS/NO信号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的乙醇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共培养,观察细胞形态和活性,通过检测细胞上清液丙二醛(MDA)、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AD-MA)、一氧化氮(NO)的含量和一氧化氮合酶(NOS)的活性等指标,观察乙醇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损伤的量-效关系(乙醇处理细胞24 h)和时-效关系(终浓度为100 mmol/L的乙醇分别于处理0、3、6、12、24、48 h后观察检测指标)。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加入与处理组等体积的D-Hank’s液,乙醇浓度为0 mmol/L)、乙醇处理组(终浓度分别为25、50、100、200mmol/L的乙醇)、乙醇&VitC组(乙醇终浓度为100 mmol/L,VitC终浓度为100 mg/L)和阳性对照组(终浓度为500μmol/L的过氧化氢)。结果50-200 mmol/L乙醇能显著改变细胞形态、降低细胞活性(OD值:0.91±0.10-0.58±0.04,细胞生长抑制率:0.00±0.00-35.57±3.13,P〈0.01);能显著性诱导内皮细胞MDA升高(258.72±7.36-524.07±8.25,P〈0.01)。50-200 mmol/L的乙醇还能显著性诱导: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活性下降(6.27±0.10-0.47±0.23,P〈0.05)及总NOS活性下降(10.69±0.54-3.77±0.32,P〈0.05);NO含量降低(191.61±7.96-88.38±5.07,P〈0.05)。而且上述生物学效应均具有显著的时间依赖性,各处理组间两两比较也具有显著性(P〈0.05或P〈0.01)。100 mmol/L乙醇处理时细胞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活性及ADMA含量最高,且分别在处理后24 h到达最高峰。VitC均能扭转上述生物学效应,且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50-200 mmol/L的乙醇能显著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损伤;ADMA在乙醇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损伤中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慢传输型便秘的中医证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慢传输型便秘(STC)的中医证型特点。[方法]将97例STC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分析各证型与结肠运输功能的相关性。[结果]气虚肠燥证32例,占33.0%,气阴两虚证27例,占27.8%,热结气滞证16例,占16.5%,脾肾阳虚证22例,占22.7%;72小时排出率(TCI%)各证型比较(P〈0.01);72h的传输指数(TI)均小于0.5;气虚肠燥证、热结气滞证、脾肾阳虚证间TI比较(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慢传输型便秘的常见中医证型有气虚肠燥证、气阴两虚证、热结气滞证、脾肾阳虚证。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脑脊液中左氧氟沙廑含量的RP-HPLC测定方法.方法:采用Shim-pack VP-ODS C18色谱柱(150mm×4.6mm,5μm);乙腈-0.1%甲酸(三乙胺调PH2.52)=16:84为流动相,用前经0.45μm的滤膜过滤,超声脱气;流速为1.0ml/min;紫外检测波长为297nm;柱温为30℃,进样量20μl.结果:此方法最低检测浓度为24.19ng/ml,线性范围为24.19~6200ng/ml,方法平均回收率在96.03%~102.08%,日内及日间精密度的相对标准差分别为2.64%~9.12%和2.59%~8.38%.结论:该方法简单、快速、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可用于左氧氟沙星的脑脊液浓度检测.  相似文献   
9.
低剂量兴奋效应及其医学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低剂量兴奋效应是指任何作用因子当以低剂量作用于生物体时,会产生兴奋效应,而在较高剂量时产生抑制效应.它的剂量-反应曲线类型根据其反应结果可表现为J型或倒置的J型,又称U型或B型.环境中大量的理化作用因子存在低剂量兴奋效应,在诸多医学领域都有研究,并且应用于医学领域,尤其肿瘤治疗方面.近年来低剂量兴奋效应的观念越来越被人们接受,并且成为毒理学研究的热点,但还需深入研究其医学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快速康复理念在双镜联合技术切除胃肠道间质瘤护理经验,提高护理质量。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2年7月采用双镜联合技术切除胃肠间质瘤患者53例,按患者入院时间顺序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4例,实验组2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围手术期护理,实验组在传统常规护理基础上运用快速康复理念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前等待时间、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前等待时间(5.92±3.72) d,住院天数(9.10±4.79) d,住院费用(8291.42±5909.07)元,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7.80,10.23,7.56;P<0.05);实验组患者满意度(98.56±1.12)%,对照组(92.00±1.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2.59,P<0.05)。结论快速康复理念在双镜联合技术切除胃肠道间质瘤护理的应用是安全有效,正确细致的护理措施是患者手术获得成功、且身体早日康复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