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 毫秒
1
1.
目的分析儿童侵袭性A组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及细菌耐药性.以提高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1年12月住院的19例侵袭性A组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患儿的病史和细菌药敏试验资料。由正常无菌部位分离出A组β溶血性链球菌诊断为侵袭性A组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结果19例患儿中男15例,女4例,男女比例为3.75:1;年龄1d~14岁,中位年龄4岁;入院时病程4h~10d;平均住院时间12.2d;冬春季发病13例,社区获得性感染18例。临床诊断脓肿10例;化脓性腹膜炎4例;链球菌中毒休克综合征伴脓胸3例;脓气胸和新生儿败血症各1例。3例存在基础疾病,其中2例为车祸外伤,1例为先天性食管闭锁、气管食管瘘。检出A组13溶血性链球菌前人住重症监护病房5例,人住时问1~32d;4例接受气管捅管、机械通气,通气时间8h~24d;2例曾接受外科手术。5例合并其他病原感染,其中4例腹腔脓液同时培养出大肠埃希菌,1例呼吸道分泌物检出副流感病毒I型。16例有发热,热程3~14d;外剧血白细胞升高18例,下降1例。C反应蛋白均升高,其中16例在14~160mg/L,3例,〉160mg/L。自19例患儿无菌部位共检出20株A组B溶血性链球菌,其中10株分离白脓肿切开术后脓液,各有4株分离白血液和腹水,2株分离自同一患儿的胸水。所有菌株对头孢唑林、左氧氟沙星及万古霉素敏感;对青霉素和头孢噻肟的耐药率分别为10.0%和15.4%;对红霉素和克林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55.0%和70.0%。3例治愈,14例好转,2例死亡,其中1例死于链球菌中毒休克综合征继发多器官功能障碍,1例死于基础疾病继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结论儿童侵袭性A组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以脓肿最常见,也可导致严重的链球菌中毒休克综合征甚至死亡。青霉素和头孢菌素仍是敏感的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A549细胞呼吸道合胞病毒( RSV)感染12 h、24 h、48 h后调节激活正常T细胞表达和分泌细胞因子(RANTES)、分形趋化因子(FKN)、干扰素诱导蛋白-10(IP-10) mRNA和蛋白水平的变化及不同剂量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激动剂15-脱氧前列腺素J2(15d-PGJ2)和罗格列酮及其拮抗剂( GW9662)的干预作用。方法建立RSV感染A549细胞的体外模型,将传代培养的细胞随机分成5组:A组(15d-PGJ2+RSV组),B组(罗格列酮+RSV组)、C组(DMSO+RSV组)、D组( GW9662+罗格列酮+RSV组)、E组(细胞对照组)。各组分别在培养12 h、24 h、48 h收获细胞及上清液待测。应用ELISA检测各组上清液RANTES、FKN、IP-10蛋白水平,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各组RANTES、FKN、IP-10 mRNA表达。结果与细胞对照组相比, RSV感染组RAN-TES、FKN、IP-10 mRNA和蛋白的表达在12 h、24 h和48 h均明显升高(P均<0.05),其中RANTES、FKN、IP-10 mRNA的表达量在24 h达高峰,48 h有所下降,与12 h的表达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3种趋化因子蛋白的表达量均在48 h达高峰,与12 h、24 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同一作用时间点上,随着15d-PGJ2和罗格列酮药物浓度的增加,RANTES、FKN、IP-10 mRNA和蛋白的表达量均呈剂量依赖性下降,与 RSV 感染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均<0.05),其中以20μmol/L 15d-PGJ2和30μmol/L罗格列酮干预后RANTES、FKN和IP-10 mRNA和蛋白的表达量最低。结论 RSV感染可导致RANTES、FKN和IP-10 mRNA及蛋白表达升高,其中mRNA水平在感染后24 h达到高峰,蛋白的表达自感染后48 h达到高峰;而PPARγ激动剂能以剂量依赖性方式抑制上述趋化因子mRNA和蛋白的表达,从而起到减轻炎症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儿童侵袭性鲍曼不动杆菌感染(invasive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infection,IABI)的临床和耐药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1年12月52例IABI患儿的临床和细菌药敏资料。结果:52例IABI患儿中1岁以下患儿占67%,发病以夏秋季为主(67%)。临床诊断败血症19例(37%),尿路感染16例(31%),皮肤软组织感染12例(23%)。伴有基础疾病38例(73%)。医院获得和社区获得性感染分别占90%和10%。临床治愈及好转44例(85%),死亡8例(15%)。所有菌株对阿米卡星完全敏感,对亚胺培南的敏感率达82%,对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头孢哌酮/舒巴坦的敏感率均超过70%,对头孢哌酮和氨曲南的敏感率仅为13%和8%,多重耐药率及泛耐药率分别为21%和17%。结论:儿童IABI好发于1岁以下,多数存在基础疾病;主要导致败血症、尿路感染和皮肤软组织感染,以医院获得性感染为主;IAB菌株的多重耐药和泛耐药现象已较严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