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内固定钢板(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plate osteosynthesis,MIPPO)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3月手术治疗并获得随访的41例MIPPO治疗内侧柱不稳定型肱骨近端骨折病例。其中结合内侧柱重建组22例,未重建组19例。观察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肩关节功能评分、肱骨头高度、肱骨头内翻角、并发症等指标。结果重建组出现1例失访,未重建组出现2例失访,随访时间1~1.5年。内侧柱重建组全部愈合,未重建组出现1例骨折不愈合,肱骨头坏死吸收需要二次手术。两组在手术时间、肩关节功能评分、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重建组肱骨头高度丢失值(1.19±0.72)mm,肱骨头内翻角度(3.06±3.23)°,未重建组肱骨头高度丢失值(2.22±1.62)mm,肱骨头内翻角度(6.78±5.93)°,重建组指标小于未重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IPPO技术结合重建内侧柱治疗内侧柱不完整型肱骨近端骨折能降低肱骨头丢失,避免肱骨头内翻畸形,促进骨折愈合,提高肱骨近端骨折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经掌侧入路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8年4月-2019年10月收治的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57例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保守组(30例)和手术组(27例).保守组进行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治疗,手术组进行经掌侧入路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术治疗.比较分析两组的Cooney腕关节...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Essex-Lopresti损伤的作用机制及治疗原则。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例陈旧性Essex-Lopresti损伤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例因桡骨头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肘腕活动受限2个月入院。专科查体:右肘关节活动受限,屈伸活动度30°~60°,前臂旋前活动度30°,旋后活动度10°,右腕关节掌屈20°,背伸40°。摄X线片示:右桡骨头粉碎性骨折内固定术后,下桡尺关节脱位,桡骨向近端短缩。诊断为陈旧性Essex-Lopresti损伤,行人工桡骨头置换术并尺骨短缩截骨术。随访1年,尺骨截骨端已愈合,下尺桡关节未脱位,肘腕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结论人工桡骨头置换术并尺骨短缩截骨术治疗陈旧性Essex-Lopresti损伤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文题释义: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为临床上常用的骨科植入材料,具有很大的抗压能力,抗压缩能力为97 MPa,也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1987年Galibert等首次报道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来治疗椎体血管瘤,并将此技术称之为经皮椎体成形。1970年Buchholz首次应用载抗生素骨水泥控制关节感染,目前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作为抗生素的缓释载体被广泛应用于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及骨髓炎的治疗。 转化生长因子β1:是具有多种功能的蛋白多肽,是“转化生长因子β超家族”成员之一,大量存在于骨组织与血小板中,可以刺激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分化,并抑制间充质干细胞向脂肪细胞分化,也促进成骨细胞、成软骨细胞的增殖及细胞外基质的合成,诱导膜内成骨和软骨内成骨。 背景:目前国内外学者试图通过改变植入材料的种类和形貌、改良诱导膜厚度、光滑程度等机械化学性能来促进植骨生长。 目的:比较大鼠股骨骨缺损处不同表面粗糙程度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形成的诱导膜在膜内血管化程度和部分成骨因子表达的差异。 方法:取48只雄性SD大鼠(购自广州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建立大鼠临界尺寸股骨缺损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D组,分别在股骨骨缺损处植入表面粗糙度<1.5 µm、1.5-2.0 µm、5.0-7.0 µm、14.0-20.0 µm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占位器。植入6周大鼠体内诱导膜形成后取出骨水泥周围的诱导膜,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诱导膜病理组织形态结构变化,采用Western Blot印迹方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对诱导膜中骨形态发生蛋白2、转化生长因子β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蛋白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实验获得广州中医药大学动物实验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号:20181101006。 结果与结论:①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4种表面粗糙程度不同的骨水泥均可以形成较为规则的诱导膜,4组诱导膜之间血管化程度和细胞的数量大体相似;②Western Blot印迹检测显示,各组诱导膜内骨形态发生蛋2、转化生长因子β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蛋白平均含量基本相似(P > 0.05);③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各组诱导膜内骨形态发生蛋2、转化生长因子β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蛋白阳性表达基本相似(P > 0.05);④结果表明,骨水泥表面粗糙程度改变对诱导膜的组织形态结构和骨形态发生蛋2、转化生长因子β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在6周时无明显影响。 ORCID: 0000-0003-1405-0765(李树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缓释材料; 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