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6篇
综合类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1.
2.
随着医学的发展,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中西医结合专业以建设重点学科为契机,确立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地位,设立开放基金,建立科研水平高的教师人才梯队,搭建实验平台并实行实验教学改革,以提升本科生的科研创新能力,提高本科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3.
目的 为探讨临床医学专业《局部解剖学》开课时间对教学效果的影响,借此完善该课程的开课时间安排.方法 选取我校2017级和2018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那个,对2017级157名临床医学生和2018级158名临床医(五年制)学生的《局部解剖学》期末总成绩进行比较,随机抽取78名2017级学生和74名2018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17级学生《局部解剖学》成绩和标本制作质量,显著高于2018级学生;调查问卷结果显示,2017级学生在课程重视程度、知识掌握程度、综合素质提高程度等方面,均高于2018级学生.结论 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学生的《局部解剖学》课程可能在大学第4学期开课优于第2学期开课.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聚酰胺-胺(poly-amidoamine,PAMAM)对大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CCK-8试剂盒检测PAMAM对巨噬细胞的细胞毒性.通过巨噬细胞吞噬印度墨汁实验和吞噬鸡红细胞实验,观察PAMAM对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的形貌.结果 0.1-10 mg/mL的G5 PAMAM-NH2和10 mg/mL的G4.5 PAMAM-COOH对巨噬细胞有毒性(P<0.05).0.01 mg/mL的G5 PAMAM-NH2、G4.5 PAMAM-COOH、G5 PAMAM-OH对巨噬细胞均无毒性(P>0.05).0.01 mg/mL的PAMAM对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形貌、吞噬率和吞噬指数均无影响(P>0.05).结论 PAMAM的浓度在0.01 mg/mL范围内,未观察到其对大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有影响.  相似文献   
5.
正在解剖一具中年女性尸体(身长168 cm)时,发现右肾动脉主干分出2支右肾副动脉,从肾门处分出3支肾静脉汇入下腔静脉,在右肾的上极发出1支肾副静脉汇入下腔静脉,此外有2支右卵巢静脉汇合形成卵巢静脉主干汇入下腔静脉(图1),为了在图片上便于观察,故将下腔静脉置于肾动脉主干后方。为积累国人解剖学资源,且为临床诊断、手术治疗等提供参考资料,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国内外不少医学院校在不断探索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2].翻转课堂在实施过程中暴露出缺乏面对面交互、过程难以监控、学习易产生孤独感等不利因素[3].国内外教育教学资料显示,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结构,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中学会学习,教师通过创设真实情景,并以此导入具体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强烈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4-8].  相似文献   
7.
局部解剖学是医学基础课与临床课的桥梁,其中实验教学的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局部解剖学的教学质量。针对留学生的生源特点及教育背景,通过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改革实验考核体系,做好教学反思工作,以提高留学生局部解剖学实验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8.
正在解剖一具老年男性尸体(身长1.68 cm)时,发现腹腔干位置较正常位置偏下,并伴有脾动脉起源变异(图1)。为积累国人解剖学数值,和为临床诊断、手术治疗等提供参考资料,现报道如下:腹腔干:平第2腰椎上缘由腹主动脉前壁发出,起始外径5.3 mm,血管干走行2.0 cm后,向左发出胃左动脉(外径5.0mm,长4.2 cm),向右发出肝总动脉(外径5.0 mm,长4.0 cm),此2支血管成82°夹角。肝总动脉向右下发出胃十二肠动脉(外径3.2 mm),向右上发出肝固有动脉(外径3.5 mm)。正常情况  相似文献   
9.
目的:本研究旨在对单壁碳纳米管(SWCNT)进行羧基化改性并对改性前后的SWCNT进行血液相容性研究。方法利用浓硫酸与浓硝酸(3:1,v/v)将SWCNT氧化成羧基化单壁碳纳米管(SWCNT-COOH),采用红外光谱仪(FTIR)、马尔文激光粒径仪进行材料表征。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TEM)观察修饰前后的SWCNT对红细胞聚集和形貌的影响。采用血栓弹力图仪(TEG)检测修饰前后的SWCNT对凝血功能的影响。结果利用化学氧化法成功地将SWCNT表面进行羧基化处理。10 mg/ml的SWCNT-COOH引起红细胞聚集和形貌变化。0.01 mg/ml SWCNT和0.001 mg/ml SWCNT-COOH促进了凝血因子的活化。结论用浓硫酸和浓硝酸氧化法可有效地制备SWCNT-COOH。通过红细胞形态观察和凝血实验,揭示了SWCNT和SWCNT-COOH的血液相容性,为SWCNT-COOH的优化设计和生物医学应用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