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5篇
神经病学   6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13篇
眼科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85-1992年,作者收治脑室出血35例。单纯脑室出血6例,脑实质出血破入脑室29例。一侧或二侧脑室出血22例,二侧脑室合并三脑室或三、四脑室出血13例。出血原因:高血压25例,动静脉畸形4例,脑血管瘤1例,原因不明5例。依脑室出血范围及血肿量多少采用单侧或双侧钻孔引流。引流时间2-25d。引流量60-380ml/d。经治疗存活22例,恢复原来工作或生活自理8例,生活半自理12例,在死亡13例中,术后合并肺炎、上消化道大出血9例。临床研究结果提示,脑室引流是抢救本病有效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大鼠局灶性脑缺血不同缺血时间和不同再灌注时间的脑梗塞体积比、皮质半影区葡萄糖转运体3(GLUT3)转录水平和蛋白水平的表达。方法:用线栓法复制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用Kontron IBAS2.5全自动图像分析系统检测脑梗塞体积比;剥取缺血半影区皮质组织,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GLUT3 mRNA水平的变化;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半定量测定GLUT3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脑缺血1 h后再灌注组的脑梗塞体积明显小于缺血3 h再灌注组梗塞体积。GLUT3自3 h即开始升高,24 h到达高峰,1周时仍高于假手术对照组;缺血3 h再灌注组在3 h有一下降点,然后升高,24 h到高峰,1周时接近正常水平。GLUT3蛋白水平的表达与mRNA相符合。结论:GLUT3在缺血半影区的表达上调,可能是机体对缺血/再灌注的保护性反应。  相似文献   
3.
葡萄糖转运体3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大鼠局灶性脑缺血不同缺血时间和不同再灌注时间的脑梗死体积比、海马区葡萄糖转运体3(GLUT3)转录水平和蛋白水平的表达.[方法]健康雄性SD(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成3组:①缺血1 h再灌注组(MCAO1h/R)28只;②缺血3 h再灌注组(MCAO3h/R)24只;③假手术组(pseudo operation)4只.用线栓法复制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用Kontron IBAS2.5全自动图像分析系统检测脑梗死体积比;剥取海马区皮质组织,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GLUT3 mRNA水平的变化;用免疫组织化学半定量测定GLUT3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脑缺血1 h后再灌注(MCAO1h/R)较缺血3h再灌注(MCAO3h/R)脑梗死体积明显减小.MCAO1h/R组:GLUT3 mRNA在6 h有1次升高,但以后各时相均低于正常对照组.MCAO3h/R组:各时间点GLUT3 mRNA的表达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在72h、1周不能测到GLUT3 mRNA的表达.GLUT3蛋白水平的表达与mRNA相符合.MCAO3h/R组与MCAO1h/R组在相应的各时间点比较,GLUT3 mRNA降低幅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GLUT3在缺血海马区的表达下降,可能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元退变或死亡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大鼠局灶性脑缺血不同缺血时间和不同再灌注时间的脑梗死体积比、皮质半影区脑型葡萄糖转运体(GLUT1、GLUT3)转录水平和蛋白水平的表达。【方法】用线栓法复制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用Kontron IBAS2.5全自动图像分析系统检测脑梗死体积比;剥取缺血半影区皮质组织,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GLUT1、GLUT3 mRNA水平的变化;用免疫组织化学半定量测定GLUT1、GLUT3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脑缺血1h后再灌注(MCAO1h/R)较缺血3h再灌注(MCAO3h/R)脑梗死体积明显减小。MCAO1h/R组GLUT1、GLUT3 mRNA缺血后升高,24h到达高峰,但GLUT1比GLUT3提前升高,且升高的幅度更大。MCA03h/R组GLUT1在3h开始升高,24h到高峰;GLUT3在缺血3h有一下降点,然后升高,24h到高峰,一周恢复正常,同样GLUT1比GLUT3提前升高,且升高的幅度更大。MCAO3h/R组较MCAO1h/R组的GLUT1、GLUT3峰值低。GLUT1、3蛋白水平的表达与mRNA相符合。【结论】GLUT1、GLUT3在缺血半影区的表达上调,可能是机体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性反应。  相似文献   
5.
鞍上蛛网膜囊肿罕见,现报告1例如下: 患者 女,52岁,双眼视蒙进行性加重4个多月,起病时曾感冒发热,并无颅脑外伤史。后来发生间歇性头晕头痛,在当地医院按视神经炎治疗未见好转,视力进行性减退于1984年12月22日入院。检查:神志清醒,毛发分布正常,双眼球各向活动良好,双  相似文献   
6.
颈内动脉海绵窦瘘误诊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28岁右眼胀痛,眼球突出,视力进行性减退30多天,伴有头晕、头痛和失眠。先后在许多医院眼科门诊或住院检查,均诊断为跟球后软组织感染,但没有指出其根本原因何在。经服用及注射抗生素和热敷无效,症状迅速加重。于1981年10月10日入我院神经外科。入院前1天,右眼失明,眼睑出血,经科内会诊,考虑为颈内动脉海绵窦瘘可能性较大。追问病史,病人  相似文献   
7.
人参皂甙Rb1对脑缺血半影区葡萄糖转运体3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参皂甙是从植物根、茎、叶中提取出的主要有效成分,具有多种生物活性。除了有增强机体免疫力、抗肿瘤、抗衰老、降低血糖等作用外,对脑缺血损伤还有保护作用,可减小脑梗塞体积。我们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人参皂甙Rb1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缺血半影区葡萄糖转运体3(GLUT3)mRNA、蛋白表达以及脑梗塞体积的影响,从能量代谢角度进一步探讨Rb1的神经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8.
CT的普及,使外伤性颅内血肿(TICH)必须手术治疗的传统观念发生了变化[1,2]。近年国内外采用不同方法治疗TICH的报道日见增多。自1986年12月~1996年12月,我院对46例小儿急性TICH按不同病增选择不同方法进行治疗,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1)颅脑伤后3天内入院,年龄≤15岁,经头颅CT扫描证实的幕上TICH;(2)伤前重要脏器无其它疾患及无严重合并伤。符合条件者46例,男31例,女15例,年龄3月~15岁。1.2治疗分组:(1)保守组20例,伤后应用脱水、止血、能量合剂、植皮质激素及一般脑功能康复药物…  相似文献   
9.
预内动脉(ICA)化疗因能提高局部脑组织药物浓度又能减少全身毒副作用,近年来渐受人们重视[1-3]。但目前常用的Seldinger插管灌注方法因技术设备要求高,费用昂贵,需反复穿刺插管且有一定危险性,使其在临床应用中受到限制。对此,我们设计经一次简单手术皮下埋植化疗泵,经颈外动脉(ECA)插管进行ICA灌注的方法,自1995年2月-1996年2月共治疗10例幕上恶性脑肿瘤,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①经手术切除和病理学证实的恶性胶质瘤或转移瘤,位ICA供血区域。②术后1周经CT或从MRI扫描证实肿瘤残留或多发肿…  相似文献   
10.
椎管哑铃形肿瘤的诊断和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提高椎管哑铃形肿瘤的诊治水平。方法:对19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及手术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椎管哑铃形肿瘤患者临床表现与一般椎管内肿瘤表现相似,CT与MRI检查有助于确诊。采用后正中切口入路一期手术全切除肿瘤16例,联合栓旁或椎前入路二期手术全切除肿瘤3例。16例痊愈出院,3例好转,无一例死亡或发生周围组织器官损伤。结论:椎管哑铃形肿瘤表现缺乏特征性,MRI确诊最好的方法。根据具体的肿瘤位置、大小和性质来选择手术方式有利于提高疗效,大多数椎管哑铃形肿瘤可经后正中切口入路一期手术全切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