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多发性硬化(MS)患者外周血滤泡辅助性T淋巴细胞表面PD-1受体表达及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研究人群包括43例复发-缓解型MS急性期发作患者和43例健康志愿者,流式细胞仪检测CD4+CXCR5+CCR7loPD-1hiT细胞,ELISA检测血清IL-21水平。对MS患者治疗前、治疗后4周进行扩展残疾状况评分量表(EDSS)评分并统计头颅MRI增强病灶数目。结果:MS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EDSS评分降低(P<0.05),但头颅MRI增强病灶数目无明显变化(P>0.05)。MS患者CD4+CXCR5+T细胞中CCR7loPD-1hi亚群细胞比例及血清IL-21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均P<0.05),且治疗后两者均降低(均P<0.05)。MS患者MOG-Ig G和MBP-Ab表达阳性者CD4+CXCR5+T细胞中CCR7lo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分子1(PD1)在多发性硬化(MS)患者外周血T细胞上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急性发作期的复发-缓解型MS患者和健康者各39例,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浆IL-17、IL-23的水平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细胞上PD1表达(MFI和百分率),对MS患者进行扩展残疾状况评分量表(EDSS)评分和头颅MRI增强病灶数目的评估。结果 MS患者治疗前较健康者PD1表达(MFI和百分率)水平、IL-17和IL-23水平、EDSS评分、头颅MRI增强病灶数目均较高(P0.05);MS患者治疗前比治疗后PD1表达(MFI和百分率)水平、IL-17和IL-23水平、EDSS评分均较高(P0.05)。MS患者治疗前PD1表达(MFI和百分率)水平分别与IL-17和IL-23水平、EDSS评分、头颅MRI增强病灶数目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 MS患者急性发作期外周血T细胞表达PD1升高,且与IL-17和IL-23炎症因子水平具有相关性,可能在MS严重程度和疾病进展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白桦脂醇对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应激抑郁( CUMS)模型大鼠的抗抑郁作用,为治疗抑郁症提供 基础理论依据。方法: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氟西汀组和白桦脂醇组,采用氟西汀和白桦脂醇干预改进 CUMS模型大鼠,通过行为学观察抑郁行为,TUNEL法检测海马神经元凋亡,HPLC-ECD法检测5- 羟色胺(5-HT)、 去甲肾上腺素( NE)和多巴胺( DA)神经递质水平,免疫印迹检测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BDNF)、神经营养 蛋白3(NT-3)和神经生长因子( NGF)蛋白水平。结果:氟西汀组和白桦脂醇组较模型组大鼠的体质量在3、4 周增加,且在4 周时白桦脂醇组较氟西汀组的大鼠体质量增加;氟西汀组和白桦脂醇组较模型组大鼠悬尾静止时 间、强迫游泳不动时间均延长,且氟西汀组较白桦脂醇组明显延长;氟西汀组和白桦脂醇组较模型组海马凋亡细 胞数下降,且白桦脂醇组高于氟西汀组;氟西汀组和白桦脂醇组较模型组大鼠脑组织中5-HT、NE和DA含量均 减少,且氟西汀组较白桦脂醇组减少;氟西汀组较模型组大鼠脑组织BDNF、NT-3 和NGF 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均 降低,氟西汀组较白桦脂醇组降低。结论:白桦脂醇能够改善CUMS模型大鼠的抑郁行为,且对其海马神经元具 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白桦脂醇对阿尔茨海默病(AD)小鼠的学习记忆功能的干预作用及海马突触功能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为探索治疗AD提供新的可能。方法 采用白桦脂醇干预APP/PS1双转基因痴呆模型小鼠,将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药物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C57BL/6J健康小鼠为对照组。通过行为学观察学习记忆能力、在体电生理记录海马神经元的生物电、TUNEL法检测神经元凋亡、Realtime PCR法检测PSD-95和Synapsin-I水平。结果 水迷宫检测结果发现白桦脂醇能改善模型小鼠认知功能障碍;电生理检测AD模型组长时程增强(LTP)幅值低于对照组,经过白桦脂醇干预治疗后,白桦脂醇各组LTP幅值较AD模型组升高;AD模型组神经元凋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经过白桦脂醇干预治疗后凋亡率下降;AD小鼠模型海马区PSD-95和Synapsin-I表达下降,但经白桦脂醇干预后其表达上升。结论 白桦脂醇通过使海马PSD-95和Synapsin-I的表达增加,发挥对APP/PS1双转基因痴呆模型小鼠认知功能的保护,使海马长时程增强。  相似文献   
7.
林再红 《医学综述》2012,18(8):1183-1185
后循环梗死是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常见疾病类型,近年来研究发现糖尿病作为后循环梗死的危险因素有上升趋势,而偏头痛可诱发后循环梗死也逐渐被认识,可见相同的危险因素在不同部位病变的风险程度不同。同时,对于后循环梗死治疗方法的选择上应该有针对性。现就与后循环梗死独立相关的危险因素及治疗上的研究现状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两性霉素B是否通过NF-κB通路对小鼠隐球菌性脑膜炎脑组织中小胶质细胞及炎性因子产生影响。方法以C57BL/6小鼠为研究对象,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隐球菌性脑膜炎模型组(CM组)、两性霉素B低剂量组(CM+AmB-L组,0.5mg/kg)和两性霉素B高剂量组(CM+AmB-H组,1 mg/kg),HE染色观察小鼠脑组织病理变化,ELISA检测小鼠脑脊液中TNF-α、IL-6和IL-10的水平变化,提取原代小胶质细胞并测定小胶质细胞活力,免疫组化检测小胶质细胞中Iba1的表达情况,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小胶质细胞中Rab5的表达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小胶质细胞中Caspase-3活性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CM组小鼠脑组织中发现大面积炎症部位和隐球菌生物,CM+AmB-L组和CM+AmB-H组小鼠脑组织中炎症部位和隐球菌生物明显减少;CM组小鼠脑脊液中TNF-α、IL-6的含量明显升高(均P0.01),IL-10的含量明显下降(P0.01),CM+AmB-L组和CM+AmB-H组小鼠脑脊液中TNF-α、IL-6的含量下降(均P0.05),IL-10的含量升高(均P0.05);CM组小胶质细胞活力明显升高(P0.01),CM+AmB-L组和CM+AmB-H组小胶质细胞活力降低(均P0.05);CM组中Iba1呈阳性表达(P0.001),Rab5的表达明显下调(P0.001),CM+AmB-L组和CM+AmB-H组中Iba1的阳性表达降低(均P0.05),Rab5的表达上调(均P0.05);CM组小胶质细胞中Caspase-3活性显著降低(P0.001),CM+AmB-L组和CM+AmB-H组小胶质细胞中Caspase-3活性升高(均P0.05);CM组小鼠脑组织中TLR4、NF-κB p65蛋白显著上调(P0.001),CM+AmB-L组和CM+AmB-H组小鼠脑组织中TLR4、NF-κB p65蛋白下调(均P0.05)。结论两性霉素B通过抑制NF-κB通路的激活,下调小胶质细胞活力来治疗隐球菌引起的脑膜炎。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白桦脂醇对Aβ_(25-35)诱导的小胶质细胞炎症反应的保护作用。方法 MTT法预实验证实10μmol/L Aβ_(25-35)的浓度对细胞活力无影响,但是影响炎症因子分泌,遂以10μmol/L Aβ_(25-35)作用于BV2细胞,实验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白桦脂醇5、10和20μmol/L组,采用MTT法检测细胞的存活率、Western blotting检测NF-κB信号通路蛋白(NF-κB P65、IκBα、p-NF-κB P65、p-IκBα)表达水平及炎症诱导酶环氧合酶2(COX-2)、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的水平,以及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IL-10水平。结果 Aβ_(25-35)浓度为10μmol/L时,对BV2细胞存活率无影响。白桦脂醇浓度在0~20μmol/L时低毒性、细胞活力无变化。白桦脂醇预处理组IκBα、NF-κB P65的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NF-κB P65和p-IκBα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COX-2、iNOS的水平显著降低,促炎因子IL-1β、TNF-α的表达降低,而抑炎因子IL-10的表达升高。结论白桦脂醇对Aβ_(25-35)诱导的BV2细胞的炎症反应有抑制作用,通过NF-κB信号通路,抑制iNOS及COX-2蛋白表达,并抑制TNF-α和IL-1β水平,提高IL-10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