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近年来发现红细胞中的2,3-二磷酸甘油酸(2,3-DPG)有抗血小板聚集,使凝血酶失活等作用,但最重要的功能还是调节血红蛋白对氧的亲和力,在慢性缺氧状态下,红细胞2,3-DPG增高使血红蛋白对氧亲和力减低,有利于氧的释放,本文旨在研究贫血时2,3-DPG有无代偿性增加。 方法与结果:正常受试者为本院健康职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观察活血杀胚消瘢法对妊娠大鼠滋养细胞形态和功能的影响,间接探索中药治疗异位妊娠的机理。方法将造模成功后的早孕大鼠随机分为4组:中药组、西药组、中西药结合组、空白组,分别给以活血杀胚消瘕方煎剂灌胃、甲氨蝶呤肌注、及中西药联合应用,空白组以等量生理盐水灌胃。给药第8天查血β-HCG并观察滋养细胞组织病理学改变及细胞超微结构变化。结果中药组、西药组、中西药结合组、空白组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B—HCG)均值分别为:(8.55±4.103)、(9.08±3.273)、(3.86±1.715)、(16.6±3.634)mlU/mL,中药组、西药组分别与空白组比较有差异(P〈0.05),中药组和西药组比较无差异(P〉0.05),中西药结合组分别与另外3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3个用药组与空白组比较均出现滋养细胞细胞组织病理学及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表现为细胞间隙增大、排列紊乱,炎性细胞浸润,胚囊正常形态消失;细胞核内出现大量染色质,线粒体肿胀,部分线粒体嵴紊乱甚至消失。其中以中西药结合组改变最显著。结论活血杀胚消瘢法作用机理可能是通过改变滋养细胞的超微结构,影响滋养细胞的数量、形态、分泌功能,促使炎症细胞浸润,致胚胎组织发育停滞而起到杀胚作用。  相似文献   
3.
中性粒细胞(PMN)在吞噬细菌或异物而发生呼吸爆发时,可通过其颗粒中的髓过氧化物酶(MPO)催化过氧化氢与卤素(如氯离子)的反应,产生次氯酸(HOCI)和氯胺(NH_2CI)发挥杀菌作用;已结合铁的乳铁蛋白(LF)则可能促使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_3)与过氧化氢(H_2O_2)进行HABE—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加味宫外孕Ⅱ号方对早孕大鼠滋养细胞及肝脏的影响.方法 将早孕大鼠分为西药组(甲氨蝶呤)、中药(加味宫外孕Ⅱ号方)低、中、高剂量组、中西药结合组和空白组(生理盐水),分别予甲氨蝶呤肌注、中药或生理盐水灌胃,第8天处死孕鼠取血、肝脏、子宫及孕囊,检测血β-HCG,观察滋养细胞及肝脏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另5组出现滋养细胞结构异常、破坏,线粒体肿胀,核异染色质增多,炎细胞浸润及血β-HCG下降,以中药高剂量组和中西药结合组较明显,与其他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中剂量与低剂量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除中药低剂量组外,另外几组孕鼠肝脏病理学评分上升,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西药组和中西药结合组上升明显,与中药高、中剂量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加味宫外孕Ⅱ号方通过影响孕鼠滋养细胞形态结构及功能而达到损坏胚胎目的,且存在量效关系,剂量增高作用增强;而对孕鼠肝损害较甲氨蝶呤轻.  相似文献   
5.
患儿,男,2岁1987年7月就诊。自出生后发现尿色深,持续性加重,偶呈葡萄酒色,无尿痛。1岁开始颜面部及手背等暴露处皮肤有红斑,发亮渐变暗红色疱疹,夏季逐渐加重,部分疱疹出现糜烂结痂,有的最终形成大小不等的疤痕,其父母非近亲婚配,无家族史。患儿系第一胎。体查:面部及上肢暴露处皮肤有许多点状暗红色斑和发亮疱疹,豆粒大小。发际低,多毛。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