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确定正常及常见中枢神经损伤、外周神经损伤后大鼠脑组织的固有频率,为经颅磁刺激、经颅声波刺激等非侵入性脑刺激技术的频率选择及相关动物实验的开展提供依据。方法: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坐骨神经损伤(SNI)模型组和脑缺血再灌注(MCAO)模型组,每组8只大鼠。SNI模型组行坐骨神经钳夹伤术;MCAO模型组行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术;两模型组造模7 d后,3组大鼠逐步小心地打开颅骨、硬脑膜,暴露大鼠脑部。频率源输出频率,激光传感实时频谱观察、时频分析方法,得出特性曲线,确定大鼠脑组织幅值B最大时出现的固有频率。结果:每组大鼠脑组织幅值最大时的固有频率峰值较为接近,正常组大鼠为(27.04±2.12) Hz,SNI模型组大鼠为(27.57±2.19) Hz,MCAO模型组大鼠为(26.44±2.27) Hz。SNI模型组与正常组大鼠固有频率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MCAO模型组与正常组大鼠固有频率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MCAO模型组与SNI模型组大鼠比较固有频率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脑组织的固有频率是相对稳定的,在SNI周围损伤刺激时,以及MCAO这一中枢损伤刺激时,脑组织的固有频率不会发生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确定实验大鼠坐骨神经的固有频率,观察不同状态下神经固有频率的变化,为神经再生修复研究中康复治疗仪器的频率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将18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SNI 7 d组、SNI 28 d组,每组各6只,正常组不予干预,模型组行坐骨神经钳夹伤术。于造模后第7天通过振动平台对正常组、正常组的离体神经(即离体组)、SNI 7 d组,以及造模后第28天对SNI 28 d组大鼠施加振动频率源,在振动响应检测模块测得的数据基础上,根据频率特性曲线确定大鼠坐骨神经固有频率。结果:正常组、离体组、SNI 7 d组、SNI 28 d组大鼠坐骨神经频率特异性曲线均显示单一峰值;组间固有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156);组间两两比较显示,正常组与离体组、SNI 7 d组、SNI 28 d组比较,SNI 7 d组与SNI 28 d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固有频率检测值总体均数为9.635 Hz。结论:实验大鼠坐骨神经固有频率约为9.635 Hz,且固有频率是相对稳定的,不会因其所处状态不同而发生较大变化。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