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的观察与干预化护理。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4月至2018年2月的80例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给予普通护理,干预组进行了干预化护理。比较两组满意人数;透析依从性、皮肤瘙痒发生持续时间;护理前后皮肤瘙痒积分、肾功能指标情况;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干预组满意人数、皮肤瘙痒积分、肾功能指标情况、透析依从性、皮肤瘙痒发生持续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对照组有优势,P0.05。结论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实施干预化护理可获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
从程为平取穴思路、针刺手法特点及配伍用药三方面介绍程为平治疗中风后完全性失语的经验。程为平认为中风后完全性失语是由于清窍瘀阻,神不导气而无法正常言语,治疗应以补脑调神,开窍起音为主。临床采用针药结合的治疗方法,针刺以头部腧穴为主,程为平运用“脑神学说、五脏神学说”结合经络理论,将传统腧穴功能联系脑Brodmann分区、脑网络分区、脑纤维束的功能,达到精准分区取穴; 同时运用活血化瘀药,疏利头部瘀滞气血,通窍起音。针药并用治疗中风后完全性失语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4.
回顾性分析福建省立医院收治的1例胆囊动脉瘤破裂出血的患者的临床特点,其以腹痛、腹胀、发热起病,经过常规抗感染治疗效果不佳,后通过腹部CT、磁共振胰胆管造影等检查考虑胆囊动脉瘤破裂出血,经胆囊动脉造影检查明确诊断并行栓塞治疗,取得良好的疗效。通过文献复习,总结胆道出血的常见病因与临床表现,提高在腹痛、消化道出血患者中对胆道出血这类疾病的认知,以免造成病情的延误。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N末端前体脑钠肽及肌钙蛋白I对脓毒症预后判断的作用。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选取住院的脓毒症患者41例,按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脓毒症组(22例)及严重脓毒症组(19例),严重脓毒症组根据预后情况分为生存组(11例)及死亡组(8例),同时选取同期住院的健康体检者20例为非脓毒症对照组,在入院的24h内检测NT-proBNP、CTnI等指标,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各组间NT-proBNP、CTnI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结合专业背景知识得到最优的界值和相应的灵敏度、特异度、约登指数。在校正性别、年龄、血管活性药物应用、肌酐清除率等影响因素的条件下,应用Logistics回归方法分析NT-proBNP对严重脓毒症预后判断的价值。结果严重脓毒症组BNP及CTnI与轻度脓毒症组、非脓毒症组比较均明显升高(P<0.01),严重脓毒症患者死亡组BNP及CTnI较生存组明显升高(P<0.01)。NT-proBNP及CTnI的AUC分别为0.89(95%CI为0.42~0.96)、0.67(95%CI为0.61~0.88),多元Logistics回归提示在校正性别、年龄、血管活性药物使用、肌酐清除率等影响后NT-proBNP最终进入回归模型(OR=2.914,P<0.05),提示NT-proBNP为影响严重脓毒症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CTnI未进入回归模型。结论 NT-proBNP及CTnI对脓毒症患者危险分层及预后都有较好的价值,尤其对于严重脓毒症预后的判断,NT-proBNP优于CTnI,且NT-proBNP为严重脓毒症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6.
多项研究表示,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冠脉支架植入术后再闭塞率较单纯冠心病患者高,并常继发高血糖、高糖化血红蛋白、高血脂、高尿酸血症、异常凝血指标、慢性炎症反应、肾功不全等,并伴有特异性动脉闭塞特征,这些致病因素直接或间接通过影响内皮功能、平滑肌增生、凝血异常等最终导致再狭窄的发生。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治疗过程除积极控制血糖外,还应强化抗栓、强化他汀,选择双联乃至三联的抗血小板、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等,标本兼治,多方面降低糖尿病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及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杨文韬  何亚荣  姚鹏  周亚雄  曹钰   《四川医学》2024,45(3):301-304
<正>脓毒症是感染引起的宿主反应失调,导致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的症候群[1]。一项针对全球脓毒症患者的回顾性研究[2]显示,2017年全球脓毒症患者有4890万,死亡人数约1100万人,其病死率达19.7%。对于脓毒症患者,早期识别并及时给予恰当的处置可改善患者预后[3]。由于脓毒症患者早期临床表现呈多样性,难以识别,导致相当比例的患者存在诊断及治疗延迟[4]。目前,国内对疑诊脓毒症患者的主要评价指标包括降钙素原(PCT)、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血液透析患者干预中心理干预的应用意义。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6月至2018年8月的80例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组,普通干预组对于就诊的血液透析患者给予普通干预,心理干预组对于就诊的血液透析患者进行了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满意人数;血液透析过程患者的身心舒适度;干预前后情绪心理功能、sf-36简表分值;透析中不安全事件率。结果心理干预组满意人数、情绪心理功能、sf-36简表分值、血液透析过程患者的身心舒适度、透析中不安全事件率对比普通干预组有优势,P0.05。结论血液透析患者实施心理干预可获得良好效果,心理干预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可带来极大的受益,主要表现在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并促使患者满意度和生存质量提高。  相似文献   
9.
杨文韬  林棱  陈凝 《中外医疗》2016,(29):36-38
目的:探讨在急性心力衰竭合并感染患者中血清降钙素原(PCT)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整群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2月于该院就诊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共129例,分为心力衰竭合并感染组71例,单纯心力衰竭组58例,另选择健康体检者30名为正常对照组。检测所有受试者血清中降钙素原及C反应蛋白水平,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并分析。结果心力衰竭合并感染组PCT及CRP明显高于单纯心力衰竭组及正常对照组(P<0.01);而单纯心力衰竭组PCT及CRP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 PCT及CRP与合并感染均成正相关。 PCT的最佳诊断界值为0.71 ng/mL,敏感度为75.9%,特异度为89.5%;CRP的最佳诊断界值为38.3 mg/L,敏感度为87.1%,特异度为69.2%。结论联合检测PCT及CRP可为急性心衰合并感染患者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提供有力证据。  相似文献   
10.
杨文韬  晋学庆 《医学综述》2007,13(13):1032-1034
血管升压素在慢性心力衰竭的发展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其作用机制也逐渐被人们所认识。近年来,出现了以血管升压素受体V1a、V2为靶目标并以此来拮抗血管升压素功能的药物。目前,通过大量的基础和临床试验,证实了血管升压素受体阻断剂对于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确实起到了有效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