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5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23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7篇
中国医学   37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过去30年中,全膝关节置换术已被证实是治疗各种膝关节炎性疾病的有效治疗方法之一。随着此项治疗技术运用的日益广泛及研究的深入,各项并发症亦为人们所逐渐认识,Aaron等报道全膝关节表面置换后髌股关节并发症发生率在4%~41%之间,而全膝关节置换术翻修术后髌股关节并发症发生率则高达45%。  相似文献   
2.
[目的]介绍经外踝入路关节内环锯法行踝关节融合术的方法与临床效果。[方法]利用环锯(14mm、16 mm、18 mm)对20例踝关节严重病损病人行关节融合术,均采用踝关节外侧入路,腓骨下段截骨并下翻显露关节,利用环锯关节内融合即原锯心骨旋转90°原位回植,外踝骨块螺钉固定旁靠植骨。术后关节予以石膏固定。[结果]经随访6个月~4 a,平均26个月。术后2周刀口Ⅰ期愈合,4周可见骨痂形成,12周病人疼痛明显缓解或消失,足部外形改善。X线片示胫距关节牢固融合。[结论]采用经外踝入路关节内环锯法行踝关节融合术,方法简单,融合率高。其优点为:切口显露良好;对胫距关节干扰小,保证了关节的正常高度和下肢长度;锯心骨原位回植无需再次植骨,外踝旁靠植骨提高了植骨强度。  相似文献   
3.
国外近10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金松 《中医正骨》1993,5(4):34-36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Ischemic necrsis of femoral head以下简称INFH)是以骨的活成份(骨细胞、骨髓造血细胞及脂肪细胞)死亡为主要改变的病理过程。其发生除创伤为明确的已知原因外,非创伤性病因尚未明确。但目前认为可能是生物因素与机械因紊综合作用的结果。一般认为,股骨头坏死的病理过程是不可逆的,其  相似文献   
4.
对几种保留自体股骨头手术效果的评价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济南250011)李金松,邵光湘,段玉民,王少珠虽然全髋关节置换术近、中期效果较满意,但对于大多数青壮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而言,最好是尽量保留自体的股骨头。本文试就常用的几种保留自体股骨头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酶联免疫斑点试验(ELISPOT)检测人博卡病毒(HBoV) VP2病毒样颗粒(VLPs)诱导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的最佳条件.方法 HBoV VP2 VLPs免疫小鼠后,用ELISPOT方法检测小鼠的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观察不同多肽刺激、不同细胞培养时间、不同细胞浓度以及不同浓度特异性刺激多肽条件下ELISPOT结果.结果 多肽P3(GYIPIENEL)及P5(LYQMPFFLL)刺激HBoV1 VLPs免疫小鼠脾脏淋巴细胞产生斑点数分别为233个/10(6)和157个/10(6)细胞,P8(GYIPVIHEL)刺激HBoV2 VLPs免疫小鼠脾脏淋巴细胞产生斑点数为113个/10(6)细胞;培养时间以24 h为最佳,此时HBoV1与HBoV2实验组特异性分泌IFN-(r)的比率分别为232个/10(6)和119个/10(6)细胞;小鼠脾脏淋巴细胞浓度以5×10(5)为最佳,此时HBoV1与HBoV2实验组特异性分泌IFN-(γ)的比率分别为232个/10(6)和108个/10(6)细胞;刺激物浓度10μg/ml为最佳,HBoV1与HBoV2实验组特异性分泌IFN-(γ)的比率分别为233个/10(6)和96个/10(6)细胞.结论 HBoV1与HBoV2特异性BABL/c小鼠T细胞表位多肽分别为HBoV1:P3;HBoV2:P8.检测人博卡病毒VP2病毒样颗粒诱导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ELISPOT方法最佳实验条件为:培养时间24 h,细胞浓度5×10(5)细胞/孔,刺激多肽终浓度10 μg/ml,可用于HBoV在小鼠上的细胞免疫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结核分枝杆菌不同蛋白抗原用于结核病诊断的价值。方法采用结核分枝杆菌膜抗原(MEM)、脂阿拉伯半乳糖多糖脂复合物(mAGP)、胞壁抗原(Cellwall)、结核菌多肽38000(TB4)为点样抗原,脂阿拉伯甘露糖(LAM)为参照抗原,斑点免疫金渗滤试验(DIGFA)检测抗结核抗体-IgG。结果372例肺结核(TB)患者血清用5种抗原检测的敏感性分别为60.8%、58.1%、79.6%、76.6%和76.9%,特异性分别达82%、80.4%、95.5%、94.5%和95%;发现Cellwall和TB4及LAM有相似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上述5种抗原等量混合,制成的混合抗原检测TB患者血清,其敏感性明显高于LAM单克隆抗原检测(P<0.05),特异性相近(P>0.05)。结论结果提示Cellwall、TB4和LAM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是诊断肺TB的可靠抗原;混合抗原能提高检测灵敏度,对TB血清学诊断有较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踝关节力学中心点体表标志的X线测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要为探讨踝关节力学中点的确切位置,为全膝关节置换手术时下肢力线的准确定位提供依据。选128例正常健康成年人,分别在内外踝连线中点和足背动脉与踝横纹交点做标记M、A,用CR-X线机摄踝关节标准前后位像,并在计算机上测量距骨顶在踝横纹处投影的中点C′到以上两个标记点的投影A′、M′的距离和A′、M′间的距离,以C′为中心,与其重叠为零,位于其外侧为正值,位于其内侧为负值,记录结果。结果测得两踝连线中点投影M′有96例位于距骨顶部中点C′点外侧,20例与C′点重合,12例位于C′点内侧,平均距离为19.8mm(P<0.05);足背动脉与踝横纹交点投影A′有21例位于C′点外侧,31例与其重合,76例位于其内侧,平均距离为-0.40mm,(P>0.05)。认为足背动脉在踝间连线处解剖位置固定,与距骨顶部中点重合,变异小,位置表浅,容易触摸,可作为踝关节力学中心的定位标志在TKA手术中使用;两踝最高点连线中点在距骨顶部中点外侧,距离约2mm,由于该点的获取受人为操作因素影响较大,所以建议只将其作为确定踝穴中点的辅助标志。  相似文献   
8.
西安市2005年麻疹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西安市2005年麻疹发病情况,分析流行原因和探讨控制策略。方法对西安市2005年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和麻疹监测系统的麻疹发病资料,用SPSS 12.0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西安市2005年麻疹发病926例,发病率为12.56/10万;流动人口发病442例,占47.7%,发病率为42.21/10万;全年各月均有发病,3~4月发病584例,占全年病例数的63.1%;病例中<8月龄占11.0%,8月龄~14岁占63.8%,>14岁占25.2%;麻疹病例无麻疹疫苗(MV)免疫史者占37.7%,免疫1剂占19.9%,免疫≥2剂占4.2%,免疫史不详占38.2%;男女性别比为1.35∶1。结论西安市2005年麻疹发病率总体水平较高,流动人口较多的城区发病率更高,发病人群中MV接种率较低,应探索非免疫规划人群控制麻疹的策略,以降低麻疹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9.
10.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老年人较常见的一种骨折 ,创伤严重且并发症多 ,以往多采用牵引等保守治疗 ,虽最终可获骨折愈合 ,但其长期卧床及由此产生的并发症 (褥疮、肺炎、泌尿系感染、关节僵硬等 )使其临床应用越来越少。我院自 1992年以来采用Richards氏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 45例 ,经随访观察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45例中 ,男 2 7例 ,女 18例。年龄最小 5 5岁 ,最大 87岁 ,平均 6 7.5岁。伤后到就诊时间 2小时~ 10天 ,平均 3.3天。按 Evans分型 〔3〕方法分 型 7例 , 型 10例 , 型 17例 , 型11例。2 治疗方法术前均行 3~ 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