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国实验用小型猪肾小球足细胞的发育过程。方法:应用过碘酸-希夫氏染色观察中国实验用小型猪胚胎不同时间点(胚胎28d至出生后21d,以周为单位,共17个时间点)肾小球发育过程中的形态学变化。应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猪胚肾不同阶段(帽状间充质、肾小囊体、逗号形体、"S"形体、毛细血管袢期肾小球、成熟肾小球)足细胞的发育过程。结果:猪在胚胎第28天(E28d)后肾已开始发育,可见典型的帽状间充质、肾小囊体、逗号形体和"S"形体;E35d可见肾小球形成,包括近皮质的不成熟肾小球以及近髓质的成熟肾小球。胚肾组织免疫荧光染色显示:胚肾早期足细胞标志物WT1表达于Six2阳性的后肾帽状间充质细胞,相继表达于肾小囊体、整个逗号形体、逗号形体尾部以及"S"形体下端,最终局限于肾小球足细胞。结论:中国实验用小型猪的足细胞来源于Six2阳性的后肾帽状间充质细胞,经过肾小囊体、逗号形体、"S"形体、毛细血管袢期肾小球阶段,发育成为成熟肾小球的足细胞。  相似文献   
2.
选取2013年来我院诊治的980例宫颈筛查患者为研究对象,同时筛查高危HPV检测,超薄液基细胞学检查(TCT),以宫颈组织病理学检查为诊断标准。宫颈上皮内瘤变CIN I级以上患者各组与炎症组患者比较高危型HPV阳性检出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高危型HPV检测联合TCT检测结果筛查宫颈病变阳性预测值提高。高危型HPV检测在宫颈病变筛查中敏感度高能够提高初筛阳性预测值,提高检出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家庭同步赋能教育对青中年宫颈癌患者术后病耻感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7月—2022年6月在温州市中心医院行宫颈癌根治术治疗的青中年宫颈癌患者88例,根据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2021年7—12月期间,42例)与研究组(2022年1—6月期间,46例)。对照组患者及其家庭成员在术后给予常规健康教育干预,研究组患者及其家庭成员在术后给予家庭同步赋能教育,时间3个月。采用社会影响量表(SIS)、家庭功能评定量表(FAD)、生活质量核心问卷(QLQ-C30)对干预前及干预后6个月时的病耻感、家庭功能及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结果 两组患者干预前S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评分低于干预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干预前FA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评分低于干预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干预前QLQ-C30量表中功能领域、症状领域、6种症状及总体健康状况的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功能领域、症状领域、6种症状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研究组低于对...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惠州地区人乳头瘤病毒(HPV)的亚型分布特点及其与年龄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576例2013年1月-2014年12月本院门诊和体检的妇女宫颈分泌物中的脱落细胞,依据年龄分为低龄组(20~29岁)、中低龄组(30~39岁)、中龄组(40~49岁)、高龄组(>49岁),采用HPV导流杂交快速基因分型技术检测HPV亚型,统计分析所有受试者HPV的亚型分布特点及其与年龄的关系。结果:惠州地区2576例标本经HPV基因检查和分型诊断筛查出412例HPV感染阳性,感染总阳性率为15.99%,其中HPV亚型52感染率最高(2.45%),HPV亚型2感染率最低(0.08%),前者明显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7.72,P<0.01);高危型HPV感染率为14.01%,低危型HPV感染率为1.98%,前者明显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7.13,P<0.01);低龄组HPV感染所占百分比为29.38%,中低龄组HPV感染所占百分比为57.77%,中龄组HPV感染所占百分比为9.45%,高龄组HPV感染所占百分比为3.40%,中低龄组>低龄组>中龄组>高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惠州地区HPV感染几率具有显著的亚型和年龄分布异质性,对指导HPV疫苗研究以及HPV感染早期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6.
选取80名确诊为地贫的患者作为试验组,另选取80名其他非地贫的贫血性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分别使用联合检测和MCV、红细胞脆性和血红蛋白电泳的单项检测。分别记录两组患者的使用联合检测及三项单独检测的阳性率、准确度、特异度和敏感度。结果试验组患者使用联合检测和各单项检测所得阳性率、准确度、特异度和敏感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测的特异度和敏感度明显高于单项检测,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测对地中海贫血症的实验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明确中国实验用小型猪肾小球内皮细胞与系膜细胞的发育过程及相互关系。方法:采集不同时间点(胚胎28~112d及出生后1d、7d、14d、21d)中国实验用小型猪肾组织,应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胚肾发育不同阶段(帽状间充质、肾小囊体、逗号形体、"S"形体、毛细血管袢期肾小球及成熟肾小球)内皮细胞标志物CD31与系膜细胞标志物α-SMA的表达情况。结果:内皮细胞标志物CD31在胚肾早期呈散在性分布,继而围绕肾小囊体和逗号形体呈"环抱"状分布,然后进入"S"形体下端的血管裂隙内聚集形成无管腔的"前毛细血管束",最后表达于成熟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系膜细胞标志物α-SMA在早期胚肾、肾小囊体和逗号形体阶段均无表达;"S"形体早期分布于"S"形体周围,后期进入"S"形体下端的血管裂隙;毛细血管袢期聚集在肾小球血管极根部;随着肾小球发育逐渐向肾小球内延伸,最终表达于成熟肾小球系膜区。CD31与α-SMA双重染色的结果显示,在毛细血管袢期CD31阳性的内皮细胞聚集形成无管腔的前毛细血管束,而α-SMA阳性的系膜细胞聚集在肾小球血管极的根部;随着肾小球发育,α-SMA阳性的系膜细胞逐渐由血管极根部向肾小球内迁移,同时CD31阳性的内皮细胞逐渐形成带有管腔的毛细血管丛。结论:中国实验用小型猪肾小球内皮细胞的发育开始于后肾间充质阶段,系膜细胞的发育开始于"S"形体阶段,即肾小球系膜细胞发育在内皮细胞之后;在肾小球血管丛形成过程中,内皮细胞与系膜细胞间可能存在重要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塞来昔布与依托考昔对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临床疗效及对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Dickkopf-1蛋白(DKK-1)水平的影响。方法 2016年9月至2021年2月于我院就诊且接受塞来昔布治疗的RA患者54例(塞来昔布组),同期就诊且给予依托考昔进行治疗的RA患者46例(依托考昔组),两组患者均治疗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疾病活动度评分(DAS 28)、关节压痛个数、晨僵时间,炎症因子MMP-3、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RA相关自身抗体类风湿因子(RF)、DKK-1、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anti-CCP),免疫因子C3+、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G(IgG)。并统计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2个月后,两组患者DAS 28、关节压痛个数、晨僵时间、各项炎症因子水平、RA相关因子水平、IgA、IgM、IgG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依托考昔组低于塞来昔布组(P<0.05);治疗2个月后,两组患者C3+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上升,且依托...  相似文献   
9.
李旭艳  董红宇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21,(10):1476-1480, 1490
目的应用骨折风险评估工具(FRAX)评估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10年内主要骨折及髋部骨折的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至2019年于北京市石景山医院风湿免疫科就诊且资料完整的RA患者206例,应用FRAX工具评估患者10年内主要骨折及髋部骨折发生风险。结果 (1)病程长、绝经时间长、病情活动度高及曾应用激素的RA患者10年内主要骨折及髋部骨折风险更高;(2)糖皮质激素日剂量及使用时间与RA患者10年内主要骨折及髋部骨折风险无明显相关性;(3)RF及抗CCP阳性与阴性患者间10年骨折发生风险无明显差异。结论绝经时间长、病程长、病情活动度高的RA患者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风险更高,而FRAX模型中并未考虑到这些因素,因此,可能低估了这部分患者的骨折风险,临床工作中对这部分患者更应该防治骨质疏松及骨质疏松性骨折。  相似文献   
10.
纪妍  林静吟  李旭艳 《海南医学》2009,20(9):104-105
目的探讨产前筛查及产前诊断在避免重度地中海贫血儿出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按地中海贫血产前筛查及产前诊断流程检查孕妇血常规(包括Hb、MCV、MCH)、血红蛋白电泳(HbA2、HbF)及血清铁含量,对怀疑有地中海贫血的孕妇检查其配偶的血红蛋白(电泳检查),对怀疑夫妻双方为同型地中海贫血携带者行产前诊断。结果检查孕妇4216例,疑诊661例,疑诊夫妻双方为同型地中海贫血行产前诊断者41例,产前诊断胎儿为重度α-地中海贫血儿7例,血红蛋白H病3例,重度β-地中海贫血儿3例。结论血常规及血红蛋白电泳检查是筛查地中海贫血的重要指标,产前筛查及产前诊断可避免重度地中海贫血儿的出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