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总结David-Ⅰ手术治疗主动脉夹层合并主动脉瓣反流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2010年我科收治的9例主动脉夹层合并主动脉瓣反流患者行David-Ⅰ手术的临床资料。其中急诊手术2例,余7例为常规择期手术;术前心功能Ⅰ级7例,Ⅲ级2例;术前心脏超声测定主动脉瓣轻度反流6例,中度2例,重度1例;术前心脏超声、16排螺旋CT测定主动脉瓣瓣环7例轻度扩张,2例无扩张;9例全部行David-Ⅰ手术。结果:术后患者死亡1例,其余8例康复出院。手术体外循环时间(206.3±11.1)min,阻断时间(141.3±11.2)min。术后随访(12.8±1.0)个月,8例康复出院患者心功能均为Ⅰ级;术后主动脉瓣无反流5例,轻度反流3例。随访心脏超声发现8例患者均无瓣环扩张,无患者需二次换瓣治疗。结论:对主动脉夹层合并主动脉瓣反流者,可优先采用保留主动脉瓣的主动脉根部替换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采用Edwards MC3三尖瓣成形环进行三尖瓣成形术治疗三尖瓣关闭不全的手术效果。方法:使用Edwards MC3环行三尖瓣成形术治疗62例三尖瓣关闭不全患者,同期行瓣膜置换(成形)或心内畸形矫治,随访患者的心功能及超声心动图。结果:手术效果满意,无早期死亡,术后症状均有改善,心功能提高。心脏超声示三尖瓣反流程度均有不同程度改善,57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4个月,随访期间无死亡,随访期间患者三尖瓣反流程度较术后改善。结论:Edwards MC3行三尖瓣成形术治疗三尖瓣关闭不全安全有效,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采用三维重塑环Edwards MC3行三尖瓣成形治疗功能性三尖瓣反流的手术效果。方法:2010年1月~2013年1月共使用Edwards MC3成形环行三尖瓣成形术治疗61例功能性三尖瓣反流患者,男性23例,女性38例;年龄17~70岁。三尖瓣轻度关闭不全16例,中度24例,重度21例。同期行瓣膜置换(成形)或心内畸形矫治,随访患者的心功能及超声心电图。结果:手术效果满意,无早期死亡,术后症状均有改善,心功能提高。心脏超声示三尖瓣反流程度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其中中度反流9例,重度反流1例,57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4个月,随访期间无死亡,无因三尖瓣反流或狭窄需再次手术者,随访期间患者三尖瓣反流程度较术后改善。结论:Edwards MC3成形环行三尖瓣成形术治疗功能性三尖瓣反流安全有效,近中期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三尖瓣关闭不全在我国心脏瓣膜病为常见疾病,有功能性和器质性两种。功能性较为常见,凡有肺动脉高压和右心室高压性心脏病,均可继发三尖瓣关闭不全[1],此类三尖瓣关闭不全多可通过三尖瓣成形术获得改善[2],器质性三尖瓣关闭不全除少数先天性或因外伤、心内膜炎、等绝大多数是风湿性心瓣膜炎的结果。现在三尖瓣关闭不全的治疗越来越受到心脏外科医生的重视,以下就三尖瓣关闭不全的外科治疗指征及手术方式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主动脉腔内支架隔绝术治疗降主动脉瘤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2009年2月~2013年1月,对52例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5例真性动脉瘤、3例假性动脉瘤、15例主动脉壁间血肿合并主动脉穿透性溃疡行主动脉腔内隔绝术。在进行腔内修复治疗前再血管化2例,其中右颈总动脉—左颈总动脉旁路转流1例,无名动脉、左颈总动脉与升主动脉建立旁路1例,19例腔内隔绝直接封堵左锁骨下动脉,2例患者使用"烟囱"技术在左锁骨下动脉植入支架。结果:75例手术均获成功,2例I型内漏在近端添加cuff后纠正,有2例II型内漏。69例随访,随访1~35个月,平均(24.3±10.7)个月。1例II型内漏3个月后消失。结论:主动脉腔内支架隔绝术疗效可靠,创伤小,操作简单,并发症少。大多数降主动脉病变可采用腔内支架隔绝术治疗。  相似文献   
6.
7.
<正>Objective-Double outlet right ventricle,which often associated with total anomalous pulmonary venous connection and complete endocardial cushion defects,has been considered a risk factor for biventricular repair procedure. To reviewed cases treated by biventricular repair for endocardial cushion defects with double outlet right ventricle. Methods From July to November of 2009,6 patients  相似文献   
8.
李富骊  韦成信  曹健斌 《吉林医学》2013,34(21):4323-4324
目的:分析降主动脉瘤治疗中主动脉腔内支架隔绝术的应用效果,旨在提高降主动脉瘤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收治的stanford B型的主动脉夹层患者52例,真性动脉瘤患者5例,假性动脉瘤患者3例,此外,还有主动脉壁间血肿合并主动脉穿透性溃疡的患者15例,对这些患者实行主动脉腔内支架隔绝手术。结果:75例患者接受主动脉腔内支架隔绝术都比较成功,并发症较轻,2例Ⅰ型内漏但在近端添加cuff之后得到了纠正,有2例Ⅱ型内漏。对69例患者进行1~35个月的随访,每例患者的随访时间平均为(24.3±10.7)个月,并对随访结果记录与整理。结论:在降主动脉治疗中,主动脉腔内支架隔绝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靶向治疗肺癌双自杀基因HSV-TK/CD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与目的:本研究构建CEA启动子和CMV增强子调控表达的HSV-TK和CD基因双顺反子真核表达载体CMVE—pCEA—TK—IRES—CD。方法:根据特异性引物PCR扩增获得CEA启动子(pCEA),巨细胞病毒的早期基因增强子(CMVE)序列,用基因重组的方法替换载体PIRES-EGFP通用启动子pCMV,得到重组质粒CMVE-PCEA-IRES-EGFP,转染重组质粒到表达CEA的肺癌细胞株中进行绿色荧光蛋白检测,确定启动子能有效启动报告基因在CEA阳性的肺癌细胞中的表达。用PCR扩增得到目的基因HSV—TK和CD,将目的基因HSV-TK和CD亚克隆到载体CMVE-pCEA-IRES-EGFP上,得到自杀基因HSV-TK/CD双表达载体CMVE-pCEA-TK-IRES-CD。结果:经酶切、PCR及DNA测序鉴定,双自杀基因真核表达载体CMVE-pCEA-TK-IRES-CD已成功构建,嵌合启动子CMVE-pCEA调控下能启动下游报告基因在CEA阳性的肺癌细胞株的表达。结论:成功构建了嵌合启动子CMVE-pCEA启动的双自杀基因HSV—TK/CD真核表达载体,为下一步研究双自杀基因对于CEA阳性表达的肺癌的治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构建由癌胚抗原(CEA)启动子控制报道基因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表达的重组表达质粒CMVE-pCEA-IRES-EGFP.了解CEA启动子靶向驱动的含目的基因的重组质粒的效率.方法 构建重组质粒CMVE-pCEA-IRES-EGFP,以PCR,DNA测序及酶切进行鉴定.通过脂质体介导重组质粒CMVE-pCEA-IRES-EGFP体外分别转染A549细胞(CEA阳性)和16HBE(CEA阴性)细胞,进行绿色荧光蛋白检测分析基因表达的靶向性.结果 CMVE-pCEA-IRES-EGFP分别用VSP Ⅰ,VSP Ⅰ/Nhe Ⅰ酶切后电泳分别出现大小约405 bp,372 bp和4110 bp的片断,与预计各片断大小相符.以CMVE-pCEA-IRES-EGFP为模板PCR扩增得到CMV和CEA片段,分别连于T载体(pMD18-T)并测序,结果正确.嵌合启动子CMVE-pCEA能特异地驱动下游报告基因在CEA阳性肺癌细胞株绿色荧光表达阳性,而CEA阴性细胞株16HBE表达阴性.结论 成功构建了嵌合启动子CMVE-pCEA驱动的CMVE-pCEA-IRES-EGFP重组质粒,并能在转染的CEA阳性细胞株中表达,为靶向启动双基因表达载体构件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