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李光梅 《河北医学》2008,14(2):140-142
目的:探讨微柱凝胶法检测对孕妇产前IgG抗体效价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120例门诊和住院O型待产孕妇采取微柱凝胶法检测血型抗体IgG。结果:当抗体效价≥64时,才使新生儿发生HDN;当抗体效价达到1024时,发病率达到100%。结论:微柱凝胶法检测灵敏度高,对检验孕妇产前IgG抗体效价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在基层进行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
小儿高热惊厥的健康教育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小儿高热惊厥是儿科常见急症 ,起病急 ,如得不到及时救治 ,惊厥持续时间过长或多次复发 ,可使脑细胞缺血、缺氧 ,细胞功能受损 ,严重者可发展为癫痫或影响智力发育。小儿高热惊厥可以预防 ,措施是加强门诊患儿及家长的健康教育。1 临床资料2 0 0 3年 1月至 12月我院儿科收治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观察78例不明原因反复自然流产患者外周血抗凝血因子(AT-Ⅲ、TAT)及凝血相关因子(F1+2、PAI-1)水平情况。方法选取排除遗传、感染、性激素、解剖因素的反复自然流产患者78例作为反复自然流产组,选取同期门诊行无痛人流的妊娠40~45d早孕患者50例为非正常妊娠组,另选取同期门诊行宫内节育器放置术1~2次正常生育史非孕期正常妇女50例为正常未孕组,抽取所有研究对象外周血,采用ELISA检查患者外周血F1+2、TAT、PAI-1水平,采用发色底物法测定AT-Ⅲ水平,观察比较3组间及反复自然流产组不同流产次数患者检查结果的差异。结果反复自然流产组AT-Ⅲ水平低于非正常妊娠组及正常未孕组,TAT水平高于非正常妊娠组及正常未孕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反复自然流产组F1+2、PAI-1水平高于非正常妊娠组及正常未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反复自然流产组患者随着流产次数增加,AT-Ⅲ水平下降,TAT、F1+2、PAI-1水平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反复自然流产组患者随着流产次数增加,反复自然流产妇女血清AT-Ⅲ水平下降而TAT、F1+2和PAI-1水平升高。不明原因反复自然流产患者外周血凝血相关因子水平有明显异常,患者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妊娠后胎盘微血管易发生血栓,对反复自然流产患者外周血凝血相关因子进行检测能够为针对性抗凝治疗,恢复患者生育功能提供相关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不明原因反复流产患者蜕膜组织CD4、CD8免疫细胞的局部表达及与TM、PAI-1、F1+2、D-二聚体等凝血相关因子的关联性,为不明原因流产患者治疗提供帮助.方法 采用细胞免疫芯片技术对不明原因流产患者50例子宫蜕膜组织进行CD4、CD8细胞计数并计算CD4/CD8比值;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测定患者血浆血栓调节蛋白(TM)、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1(PAI-1)、凝血酶原片段F1+2;全自动免疫荧光分析法测定D二聚体(D-dimer,D-D)因子浓度.同时以正常妊娠无流产征兆主动要求人工流产的50人为对照组,比较上述指标在两个群体中的表达,并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患者蜕膜组织CD4水平及CD4/CD8比值均下降,CD8水平呈高表达,血浆TM、PAI-1、F1+2因子呈高表达,D-D呈低表达状态.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反复流产患者蜕膜组织局部免疫功能表达异常,血液处于一定程度的高凝状态而纤溶系统受损.修复上述状态可对治疗不明原因反复流产患者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2006年9月青海省三角城种羊场为了导入外血,进一步巩固和提高青海毛肉兼用细毛羊的综合品质,从甘肃皇城试验种羊场引进高山细毛羊4月龄羔羊20只(♂10只,♂10只)进行饲养,以备种用.经过12个月的饲养管理表明:高山细毛羊在海拔3200m以上的环青海湖地区其平均体重的增长为公羊14.28±4.37kg,母羊1.22±0.47kg.日增重为公羊3.91g,母羊3.34g;体尺增长情况分别是:公羊体长为17.1cm,体高为9.1cm,胸围为16.3cm,管围为1.0cm;母羊体长为17.6cm,体高为12.5cm胸围为25.5em,管围为1.2cm.其最终日平均体尺平均增长数为公羊体长为0.047cm,体高为0.025cm,胸围为0.045cm,管围为0.003cm;母羊体长为0.048em,体高为0.034cm,胸围为0.070cm,管围为0.003cm;羊毛平均细度公羊为16.94±2.06μm,平均产毛量为3.86±0.83kg,平均毛长为8.50±0.58cm;母羊为16.17±1.11μm,平均产毛量为3.66+0.40kg,平均毛长为9.15±0.82cm;其细度公母羊接近.平均毛长母羊比公羊长1.0em左右,平均产毛量公羊多0.20kg左右.  相似文献   
6.
在高寒牧区通过5年的数据测定显示新疆细毛羊使用公羊平均射精量从各年龄都高于青海细毛羊及茨盖羊使用公羊.其中新疆细毛羊使用公羊、青海细毛羊使用公羊平均射精量2岁最高,新疆细毛羊使用公羊平均射精量3岁最低,青海细毛羊使用公羊平均射精量4岁最低,但茨盖羊使用公羊平均射精量2岁最低.  相似文献   
7.
辛一帆  李光梅 《西部医学》2013,25(8):1215-1217
目的探讨齐拉西酮与利培酮治疗女性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72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齐拉西酮)和对照组(利培酮)各36例,分别给予齐拉西酮及利培酮治疗8周,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40分、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60分的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评定治疗前、治疗后2、4、8周减分上的差异。疗效按治疗8周时减分率评定,以痊愈+显效作为有效率评价。使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63.9%,对照组总有效率66.7%,两组疗效相当(P>0.05)。TESS评定中两组均有头晕、头痛、恶心、便秘等症状。但对照组则以静坐不能、肌张力增高,特别是体重增高及闭经率显著差异(P<0.05~0.01)。两组各时点BPRS、PAN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或0.01),但在8周研究组PANSS阴性症状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齐拉西酮治疗女性精神分裂症疗效与利培酮相当,但不良反应更轻,无明显体重增高、闭经等,是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分析宫颈癌前病变应用TCT(液基薄层细胞学)联合高危HPV(人乳头状瘤病毒)DNA检测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2015年1月于该院经病理分析确诊为宫颈癌前病变患者84例,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应用TCT联合高危HPV-DNA进行检测,对照组仅运用TCT进行检测。比较分析两种检测方法检测符合率。结果观察组检测符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26,P=0.025)。结论宫颈癌前病变运用TCT(液基薄层细胞学)联合高危HPV(人乳头状瘤病毒)DNA进行检测,检测符合率较高,可为临床诊断提供有效依据,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为探明在高寒牧区青海细毛羊母羊的繁殖力,对2.5~7.5岁之间不同年龄阶段青海细毛羊的基础母羊配怀率、产羔率、羔羊成活率、羔羊初生重等繁殖性能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青海细毛羊母羊在高寒牧区,4.5岁年龄组母羊的繁殖性能综合指标最好,2.5岁、6.5岁、7.5岁年龄组母羊的繁殖性能综合指标比3.5岁、4.5岁、5.5岁年龄组母羊的繁殖性能综合指标低.6个年龄组的母羊繁殖性能数据显示青海细毛羊在高寒牧区有着优良的繁殖性能.  相似文献   
10.
循证护理在冠心病介入治疗致低血压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循证护理又称实证护理(Evidence-Based Nursing,EBN),是20世纪90年代受循证医学思想影响而产生的护理理念。EBN是护理人员在制定护理活动计划过程中,将科研结论与临床经验、患者需求相结合,获取最佳证据,作为临床护理决策的依据过程,是伴随着循证医学的发展而出现的一门新兴护理学科,对促进护理科研的发展,提高护理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