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4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多种因素参与调节乳腺癌细胞的放射敏感性,其中PI3K/Akt是EGFR/HER2的重要下游信号传导路径,因其在细胞增殖、生长及凋亡中的重要作用引起人们广泛关注.但其在肿瘤放射敏感性调节机制上尚不十分清楚,为此采用PI3K特异性抑制剂Ly294002研究其对两种乳腺癌细胞的放射增敏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测量金属内固定支架对放射治疗剂量的影响,对采用金属内固定的肿瘤患者放射治疗提供剂量修正的临床数据。方法:按照测量条件,将带有金属内固定支架的体模在螺旋CT下进行扫描,层厚为5mm,图像通过LANTIS网络传输系统传入放射治疗计划系统(treatment planning system,TPS)中进行模拟计算。按照相同条件,分别用6MV和15 MVX线照射,用热释光剂量仪和FAMER型电离室对钛镍合金支架界面以及界面上下一定深度分别测量,并与放射治疗计划系统计算结果比较。结果:实际测量与TPS计算存在一定误差,实测值明显大于TPS计算值,支架前表面的误差最大可达3.9%(6MV)和6.6%(15MV),支架后表面的误差最大为2.8%(6MV)和6.3%(15MV),距表面距离越远,误差越小。结论:镍钛合金支架患者放射治疗时,实际测量剂量比TPS计算剂量要大,有可能增加放射性损伤。TPS计算过程中,虽然对金属物进行了密度修正,但仍存在一定误差,有必要在制订放疗计划时对照射剂量进行修正。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大孔径CT和MV-CBCT图像引导的放射治疗流程的介绍以及利用两种方法获得的摆位误差进行分析,比较两种图像引导方式在放疗摆位应用中的不同之处。方法:15例患者(鼻咽癌5例,前列腺癌4例,宫颈癌6例)治疗前分别进行CT和MV-CBCT图像采集,并与计划CT进行图像融合,MV-CBCT采用自动配准方式,CT采用自动+手动配准方式,分析两组数据,探讨CTVision和MV-CBCT两种IGRT的应用。结果:CTVision和MV-CBCT对15例病人图像引导的方式在X、Y、Z方向的摆位误差均没有统计学意义,但Y方向的误差有一定差异。结论:CTVision图像更为清晰,采集时需要剂量更少,但所需时间较长,技术员需进出机房两次。  相似文献   
4.
目的:验证调强放射治疗的绝对剂量误差,探索影响调强放疗绝对剂量的因素及其应对措施.方法:将20例准备实施调强放疗病人的实际治疗计划,用标准水模体进行计划移植,生成验证计划并计算体模内电离室测量点的计划剂量,执行验证计划的照射,用电离室进行实际物理绝对剂量测量,计算实际测量剂量值和计划剂量值的百分相对误差.分析影响调强放疗绝对剂量误差的主要因素,采取相应改进措施,验证另80例调强放疗的绝对剂量,比较前20例与改进后80例调强放疗绝对剂量验证结果.结果:前20例调强放疗绝对剂量百分相对误差分布范围是-8.00%~5.00%,平均误差为-2.01%,标准差为3.55%.采取相应改进措施后,80例调强放疗绝对剂量百分相对误差全部在4.4%以内,分布范围缩小到-4.4%~2.5%,平均误差为-1.49%,比前20例平均误差下降25.9%,标准差为1.40%,比前20例下降60.6%.结论:分析影响调强放疗绝对剂量的因素,采取必要的应对措施,能够有效提高调强放射治疗绝对剂量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 receptor,IGF-1R)在多种肿瘤中存在过表达,并与肿瘤细胞增殖、存活、侵袭及转移密切相关。最近研究表明IGF-1R的表达与肿瘤放射抗拒相关,但其对肿瘤放射敏感性的调节机制尚不清楚,故采用IGF-1R小分子抑制剂AG1024研究其对乳腺癌细胞的放射增敏机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郎格罕组织细胞增生症( Langerhans cell histiocytosis, LCH),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容易误诊.本研究在于了解其临床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减少误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3年1月-2007年7月确诊的26例LCH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病理资料及治疗方法.结果:LCH侵犯的组织器官有骨骼20例(76.92%)、淋巴结2例(7.69%)、肺、脾、耳、肌肉各2例,肝、胃、垂体、鼻腔、口腔各1例;侵犯1个器官23例(88.46%),侵犯2个器官1例(3.85%),侵犯4个器官1例(3.85%),侵犯6个器官1例(3.85%).临床表现多样化,症状与影像学缺乏特异性表现,确诊依靠病理诊断.单发病灶以手术、放疗为主.局部治疗效果好.结论:LCH临床表现多样,误诊率高.多系统病变采取化疗,单发病灶者手术及放疗疗效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利用MV级计算机X线摄影(computed radiography,CR)技术拍摄放射治疗病人射野验证片的价值与意义.材料与方法:采用双曝光技术进行放射治疗射野验证片的拍摄,在曝光时加入射野参考坐标十字插板,十字线坐标为实际射野的参考坐标,并根据片中人体解剖标记计算中心移位误差,与模拟机的计划摄片、治疗计划系统生成的DRR(digital reconstructed radiography)进行比较分析,测量摆位误差.结果:15例病人,在首次进行放射治疗前用AGFA高能CR分别拍摄0°和90°验证片,共得到30张验证片.模拟定位片和射野验证片都能较清晰显示照射野形状、大小、治疗中心以及与人体解剖标记之间的关系.由两位医师得出的两组误差数据没有统计学差异(在x、y、z方向上,P>0.05).结论:利用CR技术拍摄放疗病人模拟定位片和射野验证片,成像满意,操作简便,可以有效减少放疗摆位误差,提高摆位的准确性,及时纠正摆位误差,是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的有力工具.作为放射治疗病人位置的验证、实现放射治疗科数字化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胃癌三维适形放疗(3DCRT)、7野分野放疗(7FRT)与调强放射治疗(IMRT)三种技术的剂量学差异,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方法选取5名在本院行胃癌根治术后的胃癌患者。每名患者制定上述三种放疗计划,给予95%PTV 45Gy的处方剂量,用等剂量曲线和剂量体积直方图(DVH)评价治疗计划,评价 参数包括V95%、V110%、适形指数(CI)、不均匀性指数(HI)、外部体积指数(EI)及正常组织受照剂 量。结果靶区适形性IMRT优于3DCRT及7FRT(P<0.05),3DCRT与7FR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靶 区剂量分布均匀性,IMRT优于3DCRT及7FRT(P<0.05),3DCRT优于7FRT(P<0.05);外部体积指数IMRT 优于3DCRT及7FRT(P<0.05),3DCRT与7FRT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IMRT对肝脏的保护优于优于3DCRT及7FRT(P<0.05),7FRT的肝脏D1/3优于3DCRT(P<0.05),3DCRT与7FRT在肝脏受到的平均剂量 (Dmean)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脊髓的最高受量(Dmax):3DCRT优于7FRT及IMRT(P<0.05),7FRT优于IMRT(P<0.05);3DCRT、7FRT及IMRT在肾脏的受量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IMRT优于3DCRT及7FRT;3DCRT的HI、脊髓Dmax优于7FRT。7FRT的肝脏D1/3优于3DCRT。IMRT对于胃癌放疗具有放射物理的优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乳腺癌保乳术后调强放疗摆位误差对靶区内剂量的影响。方法:使用电子射野影像系统(EPID),在治疗初及治疗中对10例乳腺癌保乳术后病人调强放疗时所拍摄的60幅射野图像,与计划系统生成的标准射野数字重建(DRR)图像进行比较,测量每一位病人的平均摆位误差数值。比较初次调强放射治疗计划(对照组)和参考误差后制定的调强放射治疗计划(试验组)二者靶区剂量体积直方图差异。结果:10例患者摆位误差在左右(X)和头脚(Y)及前后(Z)的平均移动偏差分别为(0.8±1.3)mm、(3.2±2.5)mm、(1.8±1.5)mm。对照组、试验组中CTV的D95分别为4992cGy±38cGy、4916cGy±113cGy,V105%分别为24.2±18.6、31.8±24.3;V110% 0.12±0.4、1.8±1.3。结论:乳腺癌保乳术后调强放疗PTV外放5mm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乳腺癌保乳术后调强放疗摆位误差的剂量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乳腺癌保乳术后调强放疗摆位误差对靶区内剂量的影响.方法:使用电子射野影像系统(EPID),在治疗初及治疗中对10例乳腺癌保乳术后病人调强放疗时所拍摄的60幅射野图像,与计划系统生成的标准射野数字重建(DRR)图像进行比较,测量每一位病人的平均摆位误差数值.比较初次调强放射治疗计划( 对照组)和参考误差后制定的调强放射治疗计划(试验组)二者靶区剂量体积直方图差异.结果:10例患者摆位误差在左右(X)和头脚(Y)及前后(Z)的平均移动偏差分别为(0.8±1.3)mm、(3.2±2.5)mm、(1.8±1.5)mm.对照组、试验组中CTV的D95分别为4992cGy±38cGy、4916cGy±113cGy,V105%分别为24.2±18.6、31.8±24.3;V110%0.12±0.4 、1.8±1.3.结论:乳腺癌保乳术后调强放疗PTV外放5mm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