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3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3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背景:研究发现干细胞可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并可进一步分化形成新生毛细血管,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促进血管再生正是利用这一原理达到治疗下肢缺血的目的。 目的:采用高频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检测评价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兔缺血肢体血管再生的情况。 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7-03/2008-04在无锡市第三人民医院完成。 材料:新西兰大白兔24只,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细胞移植组,12只/组。 方法:2组兔均建立后肢缺血动物模型,造模1周后,细胞移植组取体外分离培养的Brdu标记的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腓肠肌部位皮下分多点注射,细胞悬液总体积0.5 mL,细胞总量2×106个;模型对照组于相同部位注射等量生理盐水。 主要观察指标:对兔股动脉及股浅动脉起始段行高频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检测,测量股动脉血管内径、血流峰值速度、血流加速时间;取缺血部位肌肉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移植细胞分布情况及病理学检查血管再生情况。 结果:移植后2周,高频超声检查细胞移植组兔股动脉内径、血流峰值速度均大于模型对照组,血流加速时间小于模型对照组(P < 0.0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后移植部位可见抗Brdu染色阳性细胞的存在,病理切片示细胞移植组血管密度明显高于模型对照组。 结论: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具有促进血管生成的作用,有望成为一种简单有效的治疗下肢缺血的方法,同时高频超声检测股动脉为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效果评价提供了有效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背景:常规药物治疗、介入或血管旁路移植手术对下肢动脉闭塞症的远期疗效均不理想。近年来采用于细胞的血管再生疗法在梗死部位修复或重新建立有效侧支循环逐渐成为可能。目的:验证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自体移植对兔缺血后肢血管再生的促进作用。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5—08/2006-11在江苏省血吸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完成。材料:选用新西兰大白兔8只,制备兔后肢缺血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实验组及对照组各4只。方法:分离培养实验组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5-溴-2-脱氧尿苷标记,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制成悬液注射于实验组兔后肢缺血部位;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主要观察指标:2周后行兔股动脉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观察移植前后的血管内径、血流峰值速度及血流加速时间等;取缺血部位肌肉组织,通过免疫荧光及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移植细胞分布及血管生成情况。结果:细胞移植2周后实验组免的股动脉内径、血流峰值速度均大于对照组(P〈0.01),血流加速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实验组兔移植部位有抗5溴-2-脱氧尿苷染色阳性细胞存在;苏木精-伊红染色结果显示实验组缺血部位血管密度高于对照组。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促进血管生成的作用,自体移植可望成为一种简单的、有效的治疗下肢缺血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背景:研究发现干细胞可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并可进一步分化形成新生毛细血管,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促进血管再生正是利用这一原理达到治疗下肢缺血的目的.目的:采用高频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检测评价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兔缺血肢体血管再生的情况.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7-03/2008-04在无锡市第三人民医院完成.材料:新西兰大白兔24只,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细胞移植组,12只/组.方法:2组兔均建立后肢缺血动物模型,造模1周后,细胞移植组取体外分离培养的Brdu标记的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腓肠肌部位皮下分多点注射,细胞悬液总体积0.5 mL,细胞总量2×105个;模型对照组于相同部位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主要观察指标:对兔股动脉及股浅动脉起始段行高频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检测,测量股动脉血管内径、血流峰值速度、血流加速时间;取缺血部位肌肉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移植细胞分布情况及病理学检查血管再生情况.结果:移植后2周,高频超声检查细胞移植组兔股动脉内径、血流峰值速度均大于模型对照组,血流加速时间小于模型对照组(P<0.0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后移植部位可见抗Brdu染色阳性细胞的存在,病理切片示细胞移植组血管密度明显高于模型对照组.结论: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具有促进血管生成的作用,有望成为一种简单有效的治疗下肢缺血的方法,同时高频超声检测股动脉为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效果评价提供了有效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运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及其定量技术分析右室不同部位起搏12月后左心室收缩同步性和功能的变化。方法25例安装永久起搏器的患者分成2组:右室流出道(RVOT)组12例,平均年龄(61.5±8.9)岁;右室心尖部(RVA)组13例,平均年龄(62.8±5.9)岁。分别于术后第1天和12个月使用二维M型超声心动图测左房内径(LAD),实时三维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应用Qlab定量分析软件得到左室整体容积曲线、17节段容积啦线、舒张末容积(EDV)、收缩末容积(ESV)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17节段的平均最大容积(Vmax)及其标准差(Vmax-sD)、平均最小容积(Vmin)及其标准差(Vmin-sD)、最小容积点距离心电图Q波起始点的平均时间(T)及其标准差(T—SD)、17个节段中的最小容积点距离心电图Q波起始点的最大时间差(Tmax),测得NT—proBNP和QRS。结果基线状态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访12个月,RVOT组与RVA组比较,LVEF明显增大,ESV明显缩小,Vmin-SD、Vmax-SD明显减小,T—SD、Tmax缩短(P〈0.05),NTproBNP明显升高(P〈0.05),QR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房颤发生率明显减少(P〈0.05)。RVA组起搏器置入12个月较第1天时Vmax-SD、T—Vmin-SD、T—SD、ESV、NTproBNP明显增大,LVEF明显降低(P〈0.05);而RVOT组无明显变化。RVOT组较基础态QRS增宽,但与RVA组无明显区别(P〉0.05)。结论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能够评价左室心肌收缩同步性和左心收缩功能,右室流出道起搏较右室心尖部起搏左室收缩的同步性好,左室收缩功能的影响小,是-种较为理想的起搏部位。  相似文献   
5.
孕妇 ,2 7岁 ,妊娠 35周 ,常规查体发现胎位不正 1个月入院。住院后B超检查 :胎头位于宫底 ,双顶径 8.1cm ,胸径 8.0cm ,腹径 9.2cm ,胎心搏动规则 ;双肾巨大 (图 1) :左肾 9.1cm× 5 .8cm× 7.0cm ,右肾 10 .2cm× 4.8cm× 6 .0cm ,肾包膜不清晰 ,皮髓质分界不清 ,集合系统回声散乱 ,内见间隔不等、不典型的无回声区 ;胎儿腹部未见膀胱 ;宫腔内未见明显羊水无回声区。B超提示 :①单胎臀位 ;②胎儿泌尿系统畸形 :双肾增大明显 ,皮髓质分界不清 ,膀胱缺如 ;③羊水过少。孕妇自愿终止妊娠。产 1男婴 ,体重 2 80 0克 ,腹部…  相似文献   
6.
背景:常规药物治疗、介入或血管旁路移植手术对下肢动脉闭塞症的远期疗效均不理想。近年来采用干细胞的血管再生疗法在梗死部位修复或重新建立有效侧支循环逐渐成为可能。目的:验证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自体移植对兔缺血后肢血管再生的促进作用。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5-08/2006-11在江苏省血吸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完成。材料:选用新西兰大白兔8只,制备兔后肢缺血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实验组及对照组各4只。方法:分离培养实验组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5-溴-2-脱氧尿苷标记,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制成悬液注射于实验组兔后肢缺血部位;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主要观察指标:2周后行兔股动脉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观察移植前后的血管内径、血流峰值速度及血流加速时间等;取缺血部位肌肉组织,通过免疫荧光及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移植细胞分布及血管生成情况。结果:细胞移植2周后实验组兔的股动脉内径、血流峰值速度均大于对照组(P<0.01),血流加速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实验组兔移植部位有抗5-溴-2-脱氧尿苷染色阳性细胞存在;苏木精-伊红染色结果显示实验组缺血部位血管密度高于对照组。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促进血管生成的作用,自体移植可望成为一种简单的、有效的治疗下肢缺血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背景:羊膜来源间充质干细胞植入机体不同类型组织后是否可以分化为相应组织靶细胞呢? 目的:检测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在体外诱导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的可行性。 方法:分离培养羊膜间充质干细胞,鉴定其表面抗原表达,用含体积分数2%胎牛血清以及50 μg/L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条件培养基诱导,诱导后细胞通过内皮细胞标志物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以及v-WF染色鉴定。 结果与结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抗原CD29、CD44、CD105阳性,CD34、CD45、CD106以及HLA-DR阴性。诱导后细胞形态明显改变,内皮细胞标志物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以及v-WF染色结果阳性。提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具有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输尿管结石引起的急性尿路梗阻所导致的肾周积液的超声表现及其发生机制。方法:对1 025例急性肾绞痛患者中58例超声发现肾周积液者的声像图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其超声图像特点以及肾周积液的特点,并动态观察治疗前后肾周积液的情况变化。结果:急性输尿管梗阻所导致的肾周积液的超声表现为肾周新月形液性暗区,以上下极多见(46例);经治疗1~3 d后,超声显示肾周积液自行吸收消失。结论:超声检查能较准确及时地诊断急性输尿管梗阻并发肾周积液,并且能够动态观察治疗前后的情况变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在甲亢性心脏病(HHD)大鼠心室重构过程中的作用及缬沙坦对HHD大鼠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 SD大鼠32只随机均分为4组:A、B、C组腹腔注射L-甲状腺素0.5mg.kg-1.d-1×28d建立甲亢模型,B、C组同时分别用缬沙坦10mg.kg-1.d-1、30mg.kg-1.d-1灌胃;D组不用药,作为空白对照组。造模前后分别采取静脉血,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水平;第28天行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后壁厚度(LVPWT)、室间隔厚度(IVST)。完成心脏超声检查后,解剖动物测定各组大鼠心肌肥厚指数(MCHI)、左心室心肌细胞直径和胶原容积分数(CVF)及免疫组化观察心肌VEGF的表达。结果与D组比较,A、B、C三组血清T3和T4水平均明显升高,A组心肌VEGF表达明显增强,左室腔扩大,室壁增厚,MCHI、心肌细胞直径和CVF增大。而B、C组上述心室重构指标和VEGF表达的改变均比A组轻。结论 VEGF可能参与了HHD大鼠心肌重构过程;缬沙坦可抑制VEGF表达和心室重构,从而保护心功能。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