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准确了解各区县市结核病实验室的运转状况,进一步提高实验室技术水平,加大涂阳结核病人的发现力度。方法根据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的要求在2006年度对各区县市结核病实验室进行两次现场评价,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原料、耗材配备良好,痰检技术人员以兼职为主(65.5%),专用油镜油尚有3个实验室未普及,有2个实验室显微镜存在微调不稳定,1个实验室通风柜未能正常运行,现场抽片复检符合率为92.6%(50/54)。结论各实验室基本情况良好,但存在很多不足,有待各级部门和单位提高认识,加大对结核病实验室的投入和管理力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常德市近13年来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合并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状况及其预后,为揭示HIV、HBV、HCV混合感染规律,为HIV的预防、治疗及判断预后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国家标准检验方法对常德市120例HIV感染者进行CD4 、CD8 T淋巴细胞计数,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检测,HBV五项、抗HCV检测,对检测结果做系统的比较和分析。结果120例HIV感染者中,以青壮年为主要人群,以性传播为主要感染方式;混合HCV、HBV感染者有71例,占所有HIV感染者的59.17%。混合感染中,男性明显多于女性(P<0.05),血液传播和静脉吸毒为主要的感染方式,且HIV/HCV,HIV/HBV/HCV混合感染的ALT、AST异常比例明显高于HIV单独感染(P<0.05),HIV/HBV、HIV/HCV、HIV/HBV/HCV三种感染模式的CD4 T淋巴细胞计数明显低于HIV单一感染(P<0.05)。结论HIV感染者混合感染HBV、HCV现状日趋严重,特别在经血液传播、静脉吸毒传播的男性HIV感染人群中更加明显。HIV与多种肝炎病毒合并感染可能加速肝脏和免疫系统的损害,导致更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影响HIV感染的进程及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常德市79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流行病学资料及核酸检测结果,为制定科学高效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国家卫健委《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方案(第五版)》,收集2020年1月24日—2月19日确诊的79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流行病学资料,结合核酸检测结果,采用回顾性研究,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79例确诊病例中男41例,女38例,男女比1.08∶1;年龄分布22~81岁,≥50岁35例(44.3%);澧县病例最多(26例),占32.9%,武陵区次之(22例),占27.8%,两地合计48例,占60.8%;有武汉及湖北旅居史48例(60.8%),确诊的前20例均有武汉及湖北旅居史;发病至入院平均4.20 d,3 d内入院43例(54.4%),7 d后入院14例(17.7%);入院至确诊间隔时间平均2.37 d,入院2日内确诊58例(73.4%);截至2月19日已有49例治愈出院,平均住院天数为15.88 d,50岁以下33例(67.4%);9例重症病例男女比8∶1,50岁以上7例,有武汉及湖北旅居史6例;核酸检测结果1ab基因Ct值19.25~39.34,平均31.25,N基因Ct值18.78~39.20,平均31.53。结论 男女病例发病无性别差异。患者多为中老年人,分布以澧县、武陵区两地占多;早期病例多具有武汉及湖北旅居史;核酸检测结果各组间均无差异;重症病例以中老年男性为主。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胶体金法与荧光免疫层析法检测新型冠状病毒(简称新冠病毒)特异性IgM和IgG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探讨抗体产生规律及特征。方法 用胶体金法和荧光免疫层析法两种方法对28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患者87份血液样本和对照组42份血液样本(经核酸检测排除感染新冠病毒)同时检测新冠病毒特异性IgM和IgG,并对不同采样时间段抗体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胶体金法 检测IgM和IgG敏感性分别为54. 02% (47/87)、93. 10%( 81/87) ,特异性为100. 00%(42/42)、97. 62%(41/42),荧光免疫层析法检测IgM和IgG敏感性分别为93. 10% .(81/87) 96. 55%( 84/87) ,特异性均为97. 62% (41/42) ;两种方法均显示IgM和IgG转阳平均时间为3周左右,IgM可持续存在50d不消失;荧光免疫层析法显示IgM和IgG浓度均呈先升后降变化,于5周左右达到峰值。结论 荧光免疫层析法检测IgM敏感性明显高于胶体金法,两种方法检测IgM和IgG特异性无差异,胶体金法和荧光免疫层析法均可用于新冠病毒感染的筛查,作为核酸检测方法的有效补充,荧光免疫层析法还可以动态监测抗体浓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 调查常德市重点人群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情况,为制定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国家卫健委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2020年1月22日—2月25日,对常德市发热门诊报告的疑似病例以及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的密切接触者采集鼻咽拭子,开展核酸检测及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结果 发热门诊报告的413例疑似病例中,76例核酸检测阳性,阳性率18.4%,不同县市区疑似病例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91,P<0.001);2 130名密切接触者中,21例核酸检测阳性,感染率0.99%,不同县市区密切接触者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31,P<0.005);不同性别感染者的年龄分布无差异(χ2=1.79,P>0.05);截至2月25日,97例感染者中82例发展为确诊病例,其中男女各41例;年龄分布22~81岁,主要为15~44岁的青年(36/82,43.9%)和45~64岁的中年(38/82,46.3%);重症病例10例,男女比9∶1,男女病例的重症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9,P<0.01);轻症患者平均年龄(45.4±12.8)岁,重症患者平均年龄(57.7±14.5)岁, 两者年龄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86,P<0.01);聚集性病例43例、平均年龄(50.7±13.8)岁,散发病例39例、平均年龄(42.7±12.3)岁,两者年龄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65,P<0.01);有武汉或湖北旅居史的患者重症率12.2%(6/48),无武汉及湖北旅居史患者重症率11.8%(4/34),两者重症率无统计学差异(χ2=0.01,P>0.05)。结论 常德市重点人群对新型冠状病毒普遍易感,确诊病例以中青年为主。随年龄增长,发展为重症的风险越高。男性患者比女性患者更易发展为重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常德市男男性行为者(MSM)人群艾滋病、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状况,为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信息和依据。方法对287例MSM分别进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丙型肝炎病毒(HCV)和梅毒螺旋体(TP)抗体检测。结果 MSM的总感染率为16.4%,其中HIV阳性10份(3.5%),HCV阳性3份(1.0%),TP阳性37份(12.9%)。结论常德市MSM人群的HIV和梅毒感染率较高,是艾滋病防治的重点人群,应立即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和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HIV感染者做相关的血液学检测,分析HIV感染者合并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的现状及其预后,为揭示HIV、HBV、HCV混合感染的规律,为预防、治疗及判断HIV混合感染的预后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国家检验标准,对我市120例HIV感染者进行CD4 、CD8 T淋巴细胞计数,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检测,HBV五项、抗HCV检测,检测结果做相关性和差异性统计学分析.结果:120例HIV感染者中,合并HBV、HCV感染者71例,占所有HIV感染者的59.17%,其中合并HBV感染者50例,占HIV感染者的41.67%,合并HCV感染者39例,占HIV感染者32.5%.HIV/HBV、HIV/HCV、HIV/HBV/HCV 3种合并感染者的CD4 T淋巴细胞计数明显低于HIV单一感染者(P均<0.05),HIV/HCV、HIV/HBV/HCV混合感染者的ALT、AST异常比例明显高于HIV单一感染(P均<0.05).结论:HIV感染者合并HBV、HCV感染现状严重.HIV合并感染肝炎病毒后,可以加速肝脏和免疫系统的损害,导致HIV感染者更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加快HIV感染者疾病的进程,降低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的效果,应引起更多的重视,尽早采取措施,提高HIV感染者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常德市男男性行为者(MSM)人群艾滋病、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状况,为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信息和依据.方法 对287例MSM分别进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丙型肝炎病毒(HCV)和梅毒螺旋体(TP)抗体检测.结果 MSM的总感染率为16.4%,其中HIV阳性10份(3.5%),HCV阳性3份(1.0%),TP阳性37份(12.9%).结论 常德市MSM人群的HIV和梅毒感染率较高,是艾滋病防治的重点人群,应立即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和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