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45篇
内科学   57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15篇
药学   6篇
  1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篇
  1993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约氏疟原虫感染不同小鼠免疫分子的应答差异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在约氏疟原虫感染过程中不同宿主的免疫应答差异。方法以约氏疟原虫(致死型)感染DBA/2和BALB/c小鼠,计算红细胞感染率;收集感染前和感染后1、3、6、9、12、15、20d小鼠血清,并无菌取出脾脏,培养脾细胞。应用ELISA试剂盒检测小鼠血清中IFN-γ和IL-12水平,并通过Griess方法检测脾细胞培养上清中NO含量。结果DBA/2小鼠的原虫血症峰值水平明显低于BALB/c小鼠,并于感染后第20d左右自愈;BALB/c小鼠于原虫血症达到峰值水平后全部死亡;DBA/2小鼠的IFN-γ和IL-12水平于感染后1d即出现了有意义的升高并持续到第20d;BALB/c小鼠的IFN-γ和IL-12水平仅干感染后1d出现了有意义的升高;DBA/2小鼠NO的产生于感染后3d出现了有意义的升高,第6d达到峰值,而BALB/c小鼠的NO水平始终未见明显升高。结论DBA/2小鼠通过感染早期Th1细胞免疫应答的有效建立能够抑制原虫血症,IL-12是启动并维持Th1细胞免疫应答的关键性细胞因子。  相似文献   
2.
一氧化氮对红内期约氏疟原虫感染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的氏疟原虫感染早期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对红内期疟原虫的影响。方法:通过ELISA和Griess反应,观察疟原虫感染早期宿主体内细胞因子和NO对红内期虫体血症的影响及其效应。结果:疟原虫感染早期随着以IFN-γ分泌增加为主的Th1细胞免疫应答产生的过程,NO合成逐渐增加,红内期原虫血症受到抑制,一旦解除高水平NO的作用,虫体的增殖能力即可迅速得以恢复。结论:NO通过抑制裂殖子的侵袭力发挥抗红内期原虫感染的保护性免疫效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NO)对红内期疟原虫裂殖子感染力的影响。方法 利用NO发生剂(NOC)5和NOC18于体外预处理约氏疟原虫裂殖体,然后接种小鼠,尾静脉采血,吉姆萨薄血膜染色,计数小鼠感染率。结果 伴随NOC处理浓度的升高或处理时间的延长,小鼠出现感染的时间明显滞后,感染率显著下降。结论 NO具有明显削弱约氏疟原虫裂殖子感染力的作用,这种效应表现为剂量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乌贼墨对脾细胞和巨噬细胞NO生成及IFN-γ分泌的影响。方法:用Griess法和ELISA法分别检测了经乌贼墨灌胃处理后小鼠脾细胞和腹腔巨噬细胞培养上清中NO和IFN-γ的水平的变化。结果:乌贼墨灌胃处理小鼠后的第4、6天脾细胞及腹腔巨噬细胞(Mφ)可产生较高水平的NO;脾细胞可产生较高水平的IFN-γ,并且小鼠脾细胞NO的产生水平与IFN-γ产生水平呈正相关(r=0.98);用LPS和L-NMMA(NO抑制剂)分别同乌贼墨灌胃第6d小鼠的脾细胞一起培养,结果显示LPS可协同IFN-γ促NO水平升高。L-NMMA可抑制小鼠脾细胞的NO生成。结论:乌贼墨可促进巨噬细胞NO生成;脾细胞NO的产生与IFN-γ分泌水平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CD4^+CD25^+调节性T细胞与疟原虫感染鼠结局的相关性。方法分别以致死型约氏疟原虫(Plasmodium yoelii17XL)和夏氏疟原虫(Plasmodium chabaudi chabaudi AS)感染BALB/c小鼠,制备薄血膜,Giemsa染色,镜检计数红细胞感染率;以流式细胞术检测脾细胞悬液中CD4^+CD25^+T细胞百分率。结果P.yoelii 17XL感染鼠的原虫血症于感染后第6 d达到峰值水平(55.5%),并于当日和次日内全部死亡,CD4+CD25+T细胞水平于感染后第1 d迅速升高,且于感染后第5 d达到峰值水平(23.6%);P.c.chabaudiAS感染鼠的原虫血症在感染后第8 d达到峰值水平(38.2%)后迅速下降,并于感染后第15 d左右全部自愈,CD4^+CD25^+T细胞水平也于感染后第1 d开始升高,但其感染后第5 d的峰值水平(13.8%)显著低于P.yoelii 17XL感染小鼠(P〈0.01)。结论CD4+CD25+T细胞活化水平可显著影响疟原虫感染鼠的结局。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间日疟原虫传播阻断疫苗候选抗原Pvs48/45在中缅边境地区的基因多态性和自然选择特点。方法 提取39例来自中缅边境主要流行区(Laiza)的间日疟原虫基因组DNA,采用巢式PCR(nest-PCR)扩增Pvs48/45基因开放阅读区(Open reading frame, ORF);通过MEGA 4.0、DnaSP v5.10和NETWORK 4.6对Pvs48/45基因多态性和自然选择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研究发现了6个突变位点,均为非同义突变(E35K ,H211N ,K250N ,D335Y,A376T,K418R),导致了5种单倍型;Pvs48/45基因的核苷酸多态性水平极低(π=0.00064),CRDⅢ区最高(π=0.00163);多种中性检验均表明Pvs48/45基因处于平衡选择;种群进化分析和单倍型网络图显示Pvs48/45具有较强的地理分化,且H2型为中缅边境地区频率最高的单倍型。结论 Pvs48/45在中缅边境地区遗传多样性很低,且在进化过程中经历平衡选择,提示其可作为传播阻断疫苗候选靶点;Pvs48/45在全球具有较强的地理分化,应根据地区遗传特点开发更加有效的传播阻断疫苗。  相似文献   
8.
王彤  李佳  曹雅明  冯辉 《免疫学杂志》2014,(11):1021-1024
Tregs细胞的免疫调控作用在维持机体稳态上发挥重要作用。miRNA是一种重要的调节因子,在器官的发育,细胞分化、平衡和功能上起重要作用。Tregs细胞表达特异性miRNA,miRNA亦参与Tregs细胞分化、发育及功能。为此,本文对miRNA在Tregs细胞发育、功能等方面发挥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致死型约氏疟原虫(Plasmodium yoelii 17XL,P.y,17XL)感染早期,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g,DCs)亚群和表型的变化特点,本试验利用P.y,17XL感染易感的BALB/c和抵抗的DBA/2小鼠,制备感染前和感染后第3、5天小鼠脾细胞悬液,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技术检测2种小鼠脾细胞悬液中髓样DCs和浆样DCs的数量以及表面表达MHCⅡ类分子和CD80分子的DCs的百分含量.结果表明,BALB/c小鼠和DBA/2小鼠分别呈现以浆样DCs和髓样DCs为主的增殖模式;2种小鼠表面表达MHCⅡ类分子的DCs的数量均于感染后第3天开始明显升高,在第5天达到最高水平,但BALB/c小鼠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DBA/2小鼠;DBA/2小鼠表面表达CD80分子的DCs的数量在感染后第3~5天呈逐渐增高趋势,其水平明显高于BALB/c小鼠.而BALB/c小鼠表面表达CD80分子的DCs的数量仅在感染后第5天出现有意义的升高.结果显示,P.y,17XL感染早期,BALB/c和DBA/2小鼠在DCs亚群的增殖模式、成熟表型特征性分子的表达水平和时相上均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卡介苗(BCG)对啮齿类脑型疟疾(CM)的免疫保护效应.方法 以伯氏疟原虫感染C57BL/6小鼠,3d后接种BCG冻干粉(实验组),同时以未接种BCG的感染鼠为对照组,动态观察2组小鼠原虫血症水平和生存率;流式细胞术检测感染后第0、5、8d小鼠脾细胞中CD4+ CD69+T细胞和CD4+ CD25+ Foxp3+Treg的百分率;ELISA方法检测脾细胞培养上清中细胞因子水平.结果 实验组小鼠原虫血症从第9d开始逐渐增高,66.7%的小鼠一直存活到感染后第20 d;而对照组小鼠全部于感染后8~10d死于CM;感染后第5和第8d,实验组活化性T细胞百分数分别为15.45%和11.47%,IFN-Υ水平分别为550.24和407.46 pg/m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74%和15.42%、709.48和600.37 pg/mL(均P<0.05):而调节性T细胞百分率分别为10.03%和15.18%,IL-10水平分别为930.48和265.87 pg/m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9%和11.77%、603.3和116.27 pg/mL(均P<0.05).结论 BCG可通过下调炎性反应强度降低CM发生率并延长宿主存活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