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阿奇霉素联合红霉素治疗支原体肺炎5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宏华  方小燕 《中国药业》2010,19(23):74-75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联合红霉素治疗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108例支原体肺炎患儿,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补液、吸氧、止咳化痰、氨茶碱平喘、雾化吸入、抗感染等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应用阿奇霉素和红霉素联合治疗,对照组则单用阿奇霉素治疗。观察两组退热、咳嗽、罗音消失时间、住院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症状改善情况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阿奇霉素和红霉素联合治疗支原体肺炎,可有效提高疗效、缩短疗程,比单用阿奇霉素更有效、经济、合理、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新生儿PICC导管堵塞的危险因素,为预防导管堵塞提供参考。方法对深圳市7所医院811例留置PICC导管的新生儿跟踪观察导管堵塞的发生情况,对影响导管堵塞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共60例新生儿发生PICC导管堵塞,发生率7.4%(2.85/1 000导管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输液过程中使用精密过滤输液器是导管堵塞的保护因素(OR=0.113),导管留置时间40d是危险因素(OR=2.780)。结论为避免新生儿PICC导管堵塞,输液过程中应使用精密过滤输液器,同时每天评估导管保留的必要性,尽早拔管。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解脲支原体感染(UU)与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关系,以期为降低早产儿感染的发生率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浙江省诸暨市妇幼保健院2011年2月~2012年9月胎龄(〈35周)的152例早产儿脐带血,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和放射免疫技术测定UU、血培养、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白(CRP)和白介素(IL)-8。根据UU检测结果分为UU阳性组和UU阴性组,对两组的基本资料、临床产科资料和实验室检查数据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UU和早产儿BPD的关系及其相关因素。结果152例早产儿UU阳性者26例(17.11%),UU阴性者126例(82.89%)。UU阳性组BPD6例(23.08%),UU阴性组BPD6例(4.76%),UU阳性组BPD发病率明显高于阴性组(χ2=9.942,P〈0.01);26例UU阳性者出生平均体重为(1022.43±466.68)g.126例UU阴性者平均出生体重为(1678.75±667.27)g,UU阳性组体重明显低于阴性组(t=4.7741,P〈0.01);UU阳性组的阴道分娩、胎儿早破和绒毛膜羊膜炎构成比均明显高于UU阴性组(χ2=6.545、7.611、5.302,P〈0.05或P〈0.01);UU阳性组CRP和IL-8均明显低于UU阴性组(t=1.264,P=0.000;χ2=12.819,P=-0.00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相对于UU阴性,BPD相关因素为阴道分娩、胎膜早破、绒毛膜羊膜炎和IL-8(OR=I.149、3.300、2.875、4.183.均P〈0.05)。结论UU感染是早产儿BPD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针对UU感染及相关因素采用恰当干预措施,可减少患儿感染。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探讨PDCA应用于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新生儿留置静脉留置针非预期拔管的效果。 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月NICU行静脉留置针穿刺的新生儿3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常规组178例和PDCA组122例。常规组进行静脉留置针常规维护,PDCA组根据PDCA循环理论进行静脉留置针维护。比较2组静脉留置针保留时间、非预期拔管率、静脉炎发生率。 结果 PDCA组留置针保留时间为(96.44±18.72)h,长于常规组的(72.25±13.68)h,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928,P<0.001);非预期拔管率、静脉炎发生率低于常规组(χ2=4.236,P=0.040;χ2=4.175,P=0.041)。 结论 PDCA应用于NICU新生儿静脉留置针维护中,可延长留置针保留时间,减少非预期拔管和静脉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梁丹清  方小燕 《护理研究》2004,18(20):1849-1849
高压氧 (HBO)指机体在高于标准大气压环境下所呼吸的与环境等压的纯氧。HBO能明显地增加机体对氧的摄取和利用 ,使血氧含量增加 ,血氧分压增高 ,氧弥散能力增强 ,从而改善全身的缺氧状况。自 19世纪 80年代首次将HBO用于治疗临床疾病以来 ,通过反复实践 ,临床应用的范围日益扩大 ,现该疗法巳广泛应用于新生儿科。视网膜病变 (ROF)是早产儿高压氧治疗过程中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之一。ROF原称晶体后纤维增生症 ,1942年由Terry首先报道。后来的研究表明本病与吸氧有关。 1984年正式定名为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我院自 2 0 0 1年6月— 2 0 0 …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新生儿病房院内感染发生原因及预警措施。方法回顾分析884例入院新生儿及其院内感染发生情况。结果新生儿院内感染的发生率为7.1%,使用多种抗生素、低出生体重、侵入性操作、环境细菌不合格是导致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随着危险因素的增加,院内感染的发生率明显增加。结论多种危险因素的存在,应加强新生儿病房院内感染的风险预警。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儿科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对60名儿科护理人员应用症状自评量表和医学应对方式问卷进行调查.结果:儿科护理人员心理健康状况与常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儿科护理人员心理健康状况与应对方式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结论:应重视对儿科护理人员的心理干预,经常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方式缓解儿科护理人员的心理压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氨溴特罗口服液佐治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5月医院收治毛细支气管炎患儿60例,随机分成两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抗病毒、肾上腺皮质激素、雾化吸入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氨溴特罗口服液。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气促缓解时间,哮鸣音、痰鸣音及湿罗音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显效率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χ2=7.94,P<0.05)。结论氨溴特罗口服液佐治毛细支气管炎临床疗效确切,对婴儿不良反应小、服用方便、依从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1A1(UGT1A1)基因Gly71Arg突变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关系。方法选择2009年6月至2011年4月深圳市第五人民医院出生的新生儿,分为高胆红素血症组(观察组)和对照组。采用突变特异性扩增系统法检测UGT1A1基因Gly71Arg突变。结果观察组168例,对照组157例,UGT1A1基因Gly71Arg突变中A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27和0.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58,P<0.05)。与携带G/G基因型新生儿相比,Gly71Arg突变(A/A+G/A)可增加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病风险(OR=2.71,95%CI1.68~4.38)。结论 UGT1A1基因Gly71Arg突变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