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
目的研究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粒(SPIO)作为MRI对比剂在肝硬化肝癌组织中分布变化情况,探讨其用于分子靶向成像的可行性。方法 SPF级雄性SD大鼠35只,体质量(200±20)g,鼠龄3个月。按完全随机分组的方法分成实验组25只和对照组10只,实验组予质量浓度0.1mg/mL的二乙基亚硝胺(DENA)溶液自由饮用,对照组饮用灭菌0.9%氯化钠溶液。于给药后20周先进行MRI平扫,再注入SPIO后1、24、48、72、96h分别行MRI增强扫描,每一时段5只。同理,空白对照组每一时段取2只。分析MRI图像,取血液标本进行肝功能测定,取肝脏标本进行苏木精-伊红和普鲁士蓝染色病理学检查。结果实验组大鼠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及天冬氨酸转氨酶[分别为(130.43±8.83)、(415.00±55.44)U/L]较对照组[分别为(39.57±7.25)、(132.93±39.03)U/L]显著升高(P<0.001)。正常肝组织及肝硬化组织,注入SPIO后1 h,各序列上肝脏组织信号明显下降,24 h肝脏组织信号强度下降百分比(PSIL)达到最大,48、72、96 h后均下降,各时段PSI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20周肝癌组织,注入SPIO各时段其信号无明显变化(P>0.05)。普鲁士蓝染色显示,正常肝组织及肝硬化组织蓝染的Kupffer细胞数在24 h达到最多,后逐步减少;部分高分化肝癌组织散在少许蓝染的Kupffer细胞,低分化肝癌组织内无蓝染细胞。不同肝脏组织SPIO增强后MRI各序列信号变化与组织中蓝染的Kupffer细胞数呈线性相关趋势,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r正常=0.927,r肝硬化=0.912,P<0.01)。结论通过MRI扫描动态观察SPIO分布变化情况,不仅可用于肝脏恶性病变的检出,而且具有将SPIO作为MRI对比剂用于分子靶向成像的潜能。  相似文献   
2.
<正>尺桡神经范围较长,其病变类型亦多,常见的如外伤性病变、肿瘤性病变、慢性疾病相关病变及炎症性病变等。尺桡神经病变严重影响上肢感觉,造成运动功能障碍,常规依靠临床病史、体征及电生理检查等诊断[1],X线、超声及CT检查技术能力有限。磁共振成像属无创检查,且具有良好的软组织分辨力,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外周神经病变诊断。而常规磁共振检查序列较难显示尺桡神经全貌,且易受周围软组织干扰。1992年[2]磁共振神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颈椎线圈联合体部阵列线圈使用SPACE-STIR序列对臂丛神经显示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30例颈椎MRI检查的患者,其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25-54岁,平均年龄33岁;无臂丛神经病史和相关临床症状。5例外伤后临床怀疑臂丛神经受累的患者.其中男性3例.女性2例:年龄17-54岁,中位年龄41岁。使用3.0TMRI对患者行MRI检查。采用横断位快速自旋回波T1WI、T2WI及冠状位SPACE-STIR序列,观察各序列中臂丛神经图像显示的情况及其病变的MRI影像学特征。检查中对同一被检者仅使用颈椎线圈和使用颈椎线圈联合体部相控阵线圈各检查1次,检验两种方法臂丛神经远端清晰显示率。结果30例颈椎检查者共60侧臂丛神经.使用颈椎线圈T1WI上臂丛神经显示优良率为50%,T2WI为52%,SPACE-STIR为70%;颈椎联合体部阵列线圈T1WI上臂丛神经显示优良率为67%,T2WI为77%,SPACE-STIR为97%。SPACE~STIR序列优于快速自旋回波T1WI、T2WI。使用颈椎线圈联合体部阵列线圈臂丛神经远端清晰显示率为93%,而单独使用颈椎线圈清晰显示率为52%;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6.12,P〈0.05)。5例臂丛神经损伤诊断结果MRI示神经连续性中断。结论联合线圈成像结果对臂丛神经显示较单个线圈全面、清晰,且对准确判断病变累及范围特别是远端更有优势。联合常规T1WI、T2WI序列更能有效、全面地显示臂丛神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X线影像组学在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并比较3种预测模型的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96例乳腺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恶性病变149例,良性病变147例。对病变头足位(CC)及内外斜位(MLO)的感兴趣区(ROI)进行手动分隔并最终提取影像组学特征,采用支持向量机(SVM)、逻辑回归(LR)、随机森林(RF)进行分类学习,最后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比较不同模型的效能。结果经过特征筛选最后共纳入9个最优特征,分别为形态特征(球形、长轴长度)、一阶特征(均匀性、均值绝对偏差)和高阶特征[灰度级大小区域矩阵(大面积低灰度比)、相邻灰度色调差矩阵(强度)、灰度共生矩阵(对比度、集聚突变、群集趋势)]。SVM、LR、RF诊断效能的AUC分别为0.820、0.758、0.805。SVM与LR的AUC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影像组学特征中一阶特征和高阶特征是由计算机分析提取,其中对比度、集聚突变、群集趋势均描述图像纹理粗糙程度,能更好地反映乳腺肿瘤的异质性,能够提高诊断的准确度、特异度。  相似文献   
5.
基于内容的图像检索在PACS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基于内容的图像检索CBIR在PACS中的应用背景,提出了基于内容的医学图像检索CBMIR,介绍了其应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讨论了医学图像的信息特点及CBMIR模型,总结并展望了CBMIR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6.
3.0T磁共振血管造影普查对颅内动脉开窗畸形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大样本病例研究颅内动脉开窗畸形磁共振血管造影(MRA)的检出率、好发部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2009年10月至2011年3月行MRA 2 036例患者,确诊动脉开窗畸形25例(开窗畸形组),其中男性14例,女性11例;年龄30~81岁,平均年龄60.5岁。全部行头颅三维时间飞跃MRA(3D-TOF MRA)扫描,将原始图像经工作站处理,得到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重组(VR)图像,分析颅内动脉开窗畸形的影像学特点,与伴发动脉瘤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2 036例患者中,发现动脉开窗畸形共计25例(检出率1.23%,25/2 036),其中位于基底动脉11例;位于椎动脉颅内段4例;位于前交通动脉区6例;位于大脑中动脉3例;位于大脑后动脉1例。25例开窗畸形中有6例合并动脉瘤,4例位于颈内动脉颅内段,2例位于大脑前动脉。结论 3D-TOF MRA检查能准确诊断、显示颅内动脉开窗畸形。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基于内容的图像检索CBIR在PACS中的应用背景,提出了基于内容的医学图像检索CBMIR,介绍了其应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讨论了医学图像的信息特点及CBMIR模型,总结并展望了CBMIR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