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2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目的 耳内镜下观察兔中耳解剖结构,探讨兔作为耳内镜解剖训练模型的可行性,为兔中耳相关的其他实验研究提供解剖学依据。 方法 5只(10耳)新西兰兔麻醉处死后,耳内镜下经外耳道入路观察兔鼓膜、中耳鼓室结构,辨别听小骨、上中下鼓室、面神经等。 结果 与人对比,新西兰兔听小骨由锤砧联合体和镫骨组成;上鼓室外侧壁部分骨质缺如,由鼓膜向上延续并覆盖;听泡类似于人的中、下鼓室,包含咽鼓管、面神经、鼓岬、前庭窗、蜗窗以及鼓室神经等结构,乳突为听泡尾侧的板障型骨管;面神经鼓室段水平走行于上鼓室下方骨壁内,后经锥隆起垂直走行于听泡后壁,经茎乳孔出听泡。 结论 新西兰兔中耳结构与人相似,既可作为耳科医生练习耳内镜操作的解剖模型,也可作为耳部三维解剖结构的教学标本。  相似文献   
2.
目的 建立精细化的鼓膜-听骨链三维模型,并通过有限元方法进行生物力学分析,验证模型的合理性,为后续实验提供理论基础及依据。 方法 通过Micro-CT获取精细断层数据(螺距0.24 mm,断层图像共464张),利用多软件综合处理,数字化重建鼓膜-听骨链,使用有限元进行谐响应振动力学分析,与激光多普勒在颞骨标本上获取的相应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数字化重建的鼓膜-听骨链模型,于100Hz、800Hz、8000Hz处,鼓膜数据采集点振幅分别为0.022μm、0.031μm、0.0041μm,镫骨足板数据采集点振幅分别为0.011μm、0.015μm、0.000069μm,各频率对应振幅与激光多普勒所得结果区间相符,趋势一致。 结论 利用该方法建立的模型,可以有效的数字化还原鼓膜-听骨链,后续可通过该模型,进一步实验分析听骨链生理及病理模型。  相似文献   
3.
中耳疾病发病率高,并且大部分中耳疾病的发生发展与中耳腔黏膜的排泄吸收功能障碍密切相关,而中耳腔黏膜的排泄吸收功能又需要中耳腔黏液纤毛排送系统、黏膜吸收系统、气压调节系统三者的共同协调。因此,本文综述这三大系统在中耳腔黏膜排泄吸收功能中的作用,旨在为临床工作上中耳疾病的治疗方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耳鸣(tinnitus)是耳鼻咽喉科一种常见症状,但其潜在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所以目前临床上用于治疗耳鸣的药物疗效并不确切。年龄已经被确定为耳鸣的一个重要相关因素,但是不同年龄的耳鸣患者发病机制不尽相同,所以针对耳鸣患者年龄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是耳鸣治疗以后的重要研究方向,故本文就不同年龄段耳鸣患者的药物治疗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小脑下前动脉血管袢及颈静脉球的形态特点与突发性聋的关系。 方法 选取单侧起病突发性聋患者80例(80耳),36例健康成人(72耳),分别设为突聋组(80耳)和对照组(72耳),回顾分析其内耳MRI扫描及三维重建图像,观察以下指标:(1)小脑下前动脉血管袢是否突入内听道;(2)小脑下前动脉血管袢与面神经及前庭蜗神经的位置关系;(3)颈静脉球与周围结构的位置关系。 结果 (1)小脑下前动脉血管袢突入内听道:突聋组35耳(43.8%)、对照组29耳(40.3%),P=0.66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小脑下前动脉血管袢与面神经及前庭蜗神经的位置关系分型:突聋组上位型9耳(11.3%)、中间型53耳(66.3%)、下位型11耳(13.8%)、前位型7耳(8.8%)、后位型0耳,对照组上位型8耳(11.1%)、中间型46耳(63.9%)、下位型11耳(15.3%)、前位型7耳(9.7%)、后位型0耳。P=0.7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颈静脉球位置分型:突聋组I型2耳(2.5%)、Ⅱ型40耳(50.0%)、Ⅲ型36耳(45.0%)、Ⅳ型2耳(2.5%),对照组I型0耳、Ⅱ型19耳(26.4%)、Ⅲ型46耳(63.9%)、Ⅳ型7耳(9.7%)。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突发性聋与颈静脉球的位置相关,与小脑下前动脉血管袢是否突入内听道无关,与面神经及前庭蜗神经的位置无关。颈静脉球Ⅱ型(后上型)较其它类型人群患突发性聋的比例更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小脑下前动脉血管袢及颈静脉球的形态特点与突发性聋的关系。 方法 选取单侧起病突发性聋患者80例(80耳),36例健康成人(72耳),分别设为突聋组(80耳)和对照组(72耳),回顾分析其内耳MRI扫描及三维重建图像,观察以下指标:(1)小脑下前动脉血管袢是否突入内听道;(2)小脑下前动脉血管袢与面神经及前庭蜗神经的位置关系;(3)颈静脉球与周围结构的位置关系。 结果 (1)小脑下前动脉血管袢突入内听道:突聋组35耳(43.8%)、对照组29耳(40.3%),P=0.66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小脑下前动脉血管袢与面神经及前庭蜗神经的位置关系分型:突聋组上位型9耳(11.3%)、中间型53耳(66.3%)、下位型11耳(13.8%)、前位型7耳(8.8%)、后位型0耳,对照组上位型8耳(11.1%)、中间型46耳(63.9%)、下位型11耳(15.3%)、前位型7耳(9.7%)、后位型0耳。P=0.7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颈静脉球位置分型:突聋组I型2耳(2.5%)、Ⅱ型40耳(50.0%)、Ⅲ型36耳(45.0%)、Ⅳ型2耳(2.5%),对照组I型0耳、Ⅱ型19耳(26.4%)、Ⅲ型46耳(63.9%)、Ⅳ型7耳(9.7%)。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突发性聋与颈静脉球的位置相关,与小脑下前动脉血管袢是否突入内听道无关,与面神经及前庭蜗神经的位置无关。颈静脉球Ⅱ型(后上型)较其它类型人群患突发性聋的比例更高。  相似文献   
7.
正热射病是一种最严重的临床中暑类型,是由于长时间处于高温高湿环境,人体体温调控能力衰退受损而导致的一种严重病理生理过程,核心体温升高并常超过40℃,以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急性期症状包括停止出汗、皮肤干烫、高热、剧烈头痛,精神异常、抽搐,严重时休克、昏迷、肾功能不全  相似文献   
8.
徐飘 《全科护理》2016,(6):644-645
正H7N9禽流感是由新亚型H7N9禽流感病毒引起,该病毒是全球首次发现,因其是一种新亚型,起病急、进展快、致死率高,受到广泛关注,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1]。慢性粒细胞白血病[2]是一种影响血液及骨髓的恶性肿瘤,它的特点是产生大量不成熟的白细胞,这些白细胞在骨髓内聚集,抑制骨髓的正常造血;并且能够通过血液在全身扩散,导致病人出现贫血,容易出血、感染及器官浸润等,主要临床表现有骨痛、贫血、出  相似文献   
9.
目的 耳内镜下观察兔中耳解剖结构,探讨兔作为耳内镜解剖训练模型的可行性,为兔中耳相关的其他实验研究提供解剖学依据。 方法 5只(10耳)新西兰兔麻醉处死后,耳内镜下经外耳道入路观察兔鼓膜、中耳鼓室结构,辨别听小骨、上中下鼓室、面神经等。 结果 与人对比,新西兰兔听小骨由锤砧联合体和镫骨组成;上鼓室外侧壁部分骨质缺如,由鼓膜向上延续并覆盖;听泡类似于人的中、下鼓室,包含咽鼓管、面神经、鼓岬、前庭窗、蜗窗以及鼓室神经等结构,乳突为听泡尾侧的板障型骨管;面神经鼓室段水平走行于上鼓室下方骨壁内,后经锥隆起垂直走行于听泡后壁,经茎乳孔出听泡。 结论 新西兰兔中耳结构与人相似,既可作为耳科医生练习耳内镜操作的解剖模型,也可作为耳部三维解剖结构的教学标本。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