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0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张肖建 《中国医师杂志》2007,9(12):1665-1666
目的探讨治疗颅骨缺损的理想的修补材料。方法将术后100例带骨膜自体颅骨放于腹部皮下包埋保存3-9个月,修补时将之取出,比较保存前后骨瓣的大小、形状、骨膜的变化。结果经过六年100例临床测量、观察,对比,带骨膜的自体颅骨骨瓣经放于腹部皮下包埋保存后,保持了原有形状、大小。结论带骨膜的自体颅骨骨瓣在腹壁皮下保存,能较长时间保持颅骨大小、形状、活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回顾性分析38例小脑大面积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小脑大面积卒中的诊断及外科治疗。方法 根据小脑卒中面积、脑干受压程度、是否破人脑室系统、意识障碍、病情演变等采取不同的手术治疗。对38例小脑大面积卒中患者进行急诊早期后颅窝开颅行坏死脑组织及血肿清除减压、侧脑室钻孔引流术。结果 38例患者中,治愈24例,好转8例,死亡8例。死亡率21.06%。结论 头颅CT及头颅MRI检查是诊断小脑大面积卒中的的重要手段。对于小脑大面积卒中的患者早期诊断、行早期急诊手术治疗能够降低病死率,提高存活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人工颅骨修补材料术前成形修补颅骨缺损的可行性,探讨术前颅骨修补材料成形的方法.方法 对60例需行颅骨修补患者应用橡皮泥按照颅骨缺损区大小做出相应的橡皮泥模具,再将颅骨修补材料依橡皮泥模具做成相应的缺损颅骨大小,观察、比较术前成形的颅骨修补效果.结果 60例术前成形的颅骨修补材料大小适合颅骨缺损区的大小,复位后形状与骨窗边缘吻合良好,术后两侧形状对比,无明显不同,外观满意.结论 颅骨修补材料术前成形修补颅骨缺损确实可行、方法简单、易操作、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骨膜细胞可以帮助自体颅骨骨瓣保持原有形状,探讨治疗颅骨缺损的理想的修补材料.方法 将术后100例带骨膜自体颅骨放于腹部皮下包埋保存3~9个月,修补时将之取出,比较保存前后骨瓣的大小、形状、骨膜的变化.结果 经过六年100例临床测量、观察、对比,带骨膜的自体颅骨骨瓣经放于腹部皮下包埋保存后,保持了原有形状、大小.结论 带骨膜的自体颅骨骨瓣在腹壁皮下保存,能较长时间保持颅骨大小、形状、活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我院62例DAI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结果:62例DAI伤者中治愈16例,好转26例,病死20例。结论:DAI越重、昏迷越深、时间越长,则预后亦越差,病死率越高。我们临床采取综合治疗,可明显提高生存率,减少后遗症。  相似文献   
6.
自从开展脑外科手术以来,人工材料不断发展,其组织相容性好,经临床应用表明已不存在材料的排异问题,切口感染发生率已有所降低,应用人工材料修补缺损颅骨已经成为治疗颅骨缺损的主要方式.但应用人工材料修补颅骨缺损一旦发生感染,其处理较为困难,因此人工材料感染的防治是颅骨修补术成功与否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7.
8.
背景:颅骨缺损多数由于重型颅脑损伤或自发性脑出血需要行去骨瓣减压术,一般在首次手术后3~9个月行颅骨缺损成形术,自体颅骨作为一种最理想的修补材料已渐引起神经外科医生的关注。 目的:用自体带骨膜颅骨瓣经腹膜下埋藏保存3~9个月后取出作缺损颅骨修补,观察骨瓣的大小、形状、骨膜的变化。 方法:重型颅脑损伤、脑出血严重、脑疝形成,清除血肿后颅内压仍高,需作去骨瓣减压者100例。开颅术锯开骨瓣时,保留完整骨膜。在左中上腹切开,暴露浅筋膜,将骨瓣凸面紧贴皮下脂肪,缝合切口。在3~9个月后,取出带骨膜的自体颅骨骨瓣。于保存前后测量带骨膜的骨瓣的长度、宽度、厚度、对角线的长度。 结果与结论:经过6年100例临床测量、观察对比,保存三四个月72例,骨瓣边缘锐利,无吸收,骨瓣无变小,骨膜色鲜红、稍显增厚、软;保存9个月1例,骨瓣边缘圆顿,明显吸收,骨瓣变小明显,骨膜色淡、骨性增生明显、硬;其余介于两者之间。结果表明,带骨膜的自体颅骨骨瓣在腹壁皮下保存,能较长时间保持颅骨大小、形状、活性。  相似文献   
9.
中药配方颗粒和传统中药饮片相比具有药性强、药效好、免煎煮、服用方便、安全卫生等优势。目前国内中药配方颗粒产业化发展迅猛,但各生产企业在生产工艺、所用药材及炮制方法等方面差异较大,最直接体现在不同企业同品种配方颗粒规格差异较大。此现状不利于产业发展,也不便于医、患用药。应加强中药配方颗粒标准化进程,大力推动行业内工艺、质量标准的统一,推动中药现代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芦荟配方颗粒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TLC)对芦荟配方颗粒中芦荟苷进行鉴别,采用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中的热浸法测定浸出物;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芦荟配方颗粒中的芦荟苷进行测定,并对芦荟配方颗粒各项指标进行检查。结果:TLC法中芦荟配方颗粒在与芦荟苷对照品相应位置上呈现相同颜色的斑点;浸出物限度拟定为不少于17.0%;含量测定中,芦荟苷的线性范围为0.161 2~1.612 0μg(r=0.999 8),平均回收率为98.48%,RSD=0.53%,(n=6),并拟定芦荟苷的质量分数应不少于16.0 mg·g-1。芦荟配方颗粒水分、溶化性、粒度均达到《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颗粒剂的要求。结论:该方法可行,重复性好,能有效控制芦荟配方颗粒的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