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6篇
耳鼻咽喉   13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23篇
内科学   8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48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50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19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长期高频血小板捐献者凝血功能及健康状况变化,探讨其应对措施。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6月在南阳市中心血站以最高频率(2周/次)连续捐献血小板≥24次的捐献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捐献者首次捐献血小板后(第1次检测)及连续单采血小板达6次(第2次检测)、12次(第3次检测)、24次(第4次检测)后,采用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各组血小板采集后血常规参数、促血小板生成素(TPO)、叶酸、清蛋白及血栓弹力图相关参数。结果 4次血小板采集后血常规血细胞压积(Hct)、平均血小板容积(MPV)及血小板分布宽度(PDW)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第3次Hct、MPV及PDW和第4次MPV显著低于第1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次血小板采集后TPO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第3次和第4次显著低于第1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次检测K值、α角及最大振幅(MA)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第3次K值、α角及MA均显著低于第1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年内未观察到每两周单采血小板2U的捐献者出血或血栓风险,健康状况良好,但捐献者TPO水平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转铁蛋白受体与磁共振分子影像学研究近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子生物学与医学影像学交叉而形成的分子影像学已成为医学研究的热点之一。磁共振分子成像是其中最有前途的技术.其成像的关键在于报告基因系统的选择应用。综述了以转铁蛋白受体为报告基因系统的磁共振成像研究近况。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常用T1WI快速扫描序列在肝癌诊断中的作用。方法:肝癌患者38例,分别进行二维小角度激发(FLASH)序列、超快速扰相梯度回波(turbo-FLASH)序列、化学位移成像一同相位、反相位梯度回波二维小角度激发(in-phase&opposed-phaseFLASH,IP-&OP-FLASH)序列扫描,并进行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图像质量、病灶检出率的比较。结果:各扫描序列的SNR、CNR有统计学意义,但在图像质量、病灶检出率上无差异性。结论:二维小角度激发(FLASH)序列是肝癌诊断中最有效的扫描序列,其它序列根据情况作为补充扫描提供有效的信息。  相似文献   
4.
运用表面引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反应(SI-ATRP)在玻璃表面构建甲基丙烯酸聚乙二醇酯(PEGMA)-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的二元嵌段共聚物(PEGMA-GMA),然后利用GMA中丰富的环氧基团将内皮细胞选择性多肽精氨酸-谷氨酸-天冬氨酸-缬氨酸(REDV)通过开环反应固定在PEGMA-GMA聚合物刷的末端。采用静态水接触角、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以及原子力显微镜(AFM)等对聚合物刷的结构和亲水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证明在玻璃基材表面成功构建了REDV多肽修饰的二元嵌段共聚物刷;同时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对表面固定的REDV进行了定量表征。最后采用复钙化凝血时间和血小板黏附实验对涂层的血液相容性进行表征,结果显示聚合物涂层具有良好的血液相容性。这种修饰多肽的聚乙二醇生物活性涂层为后续表面内皮化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前期基础。  相似文献   
5.
胶质瘤放射性脑病的MRI表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钟群  张雪林  张玉忠  张帆 《癌症》2004,23(Z1):1572-1576
背景与目的:如何在影像上正确区分脑胶质瘤放疗后的正常组织反应性变化、肿瘤残留或复发、抑或出现放射性脑病,目前临床上仍是一个较为棘手的问题.本文回顾性分析5例胶质瘤放疗后放射性脑瘤的MRI表现,以期能进一步了解放射性脑瘤,为临床上作出正确诊断提供依据.方法:收集1998年9月至2004年5月就诊于南方医院的5例脑胶质瘤放射性脑病患者的MRI资料进行分析,其中4例患者第一次手术后病理诊断为脑质瘤;另1例未行手术,经MRI及PET诊断.5例患者均接受放疗1~2疗程,MRI平扫及增强扫描疑肿瘤复发,经手术切除确诊为放射性脑病.结果:MRI显示40天~7个月内,病灶水肿加重5例,中重度水肿多4例,占位征象加重5例,病灶增大5例,强化表现为珊瑚状、地图状、环状等不规则形.结论:胶质瘤放射性脑病多在2年内发病,MRI表现为较短时间内病灶进行性增大,占位及水肿加重,以不规则形、发散辐射感之强化方式为主.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低剂量CT窦道造影扫描与常规CT扫描的辐射剂量、图像质量及病灶的显示情况的对比研究,探讨低剂量CT窦道造影扫描在臀部窦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搜集2012年3月至2017年10月在本院诊断为臀部窦道的患者78例,随机分为A、B两组,窦道造影前后均行CT扫描,造影前均采用常规剂量(120kV,200mA)扫描,造影后两组分别采用100mA和50mA的低剂量扫描,其他参数保持一致。通过统计学方法比较低剂量造影扫描和常规扫描的辐射剂量、图像质量及病灶的显示情况等。结果 100mA和50mA造影扫描的有效辐射剂量较200mA常规扫描分别降低了51.01%和67.73%,但是SD值明显升高和SNR值明显降低。100mA和50mA造影扫描的主观图像质量均低于200mA无造影扫描的图像,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小于0.05);100mA造影扫描的图像对病灶的显示和诊断信心与常规扫描无差异(P=0.243;P=0.355);50mA造影扫描的图像对病灶的显示和常规扫描无差异(P=0.379),但是诊断信心低于常规扫描(P小于0.05)。100mA造影扫描的图像对病灶的显示和诊断信心均高于50mA,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小于0.05)。A组100mA造影扫描图像优良率为92.31%(36/39),B组50mA造影扫描图像优良率为82.05%(32/39)。结论低剂量CT窦道造影技术的辐射剂量明显降低,且病灶的显示可满足诊断要求,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力的影像支持。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肌酸化学交换饱和转移(Cr-CEST)成像评估大鼠胶质瘤Cr浓度的价值。方法 对浓度10 mmol/L的单一Cr试管模型及浓度20、40、60、80、100 mmol/L的混合Cr试管模型(pH均为7.0)行CEST扫描,以优化Cr-CEST成像参数,并计算Cr试管的Cr-CESTR值,观察Cr-CEST效应。将C6胶质瘤细胞接种至8只SD大鼠右侧基底节区,制备脑胶质大鼠模型。于造模后2~3周以优化参数采集Cr-CEST图像,比较肿瘤区域与对侧正常脑组织Cr-CESTR值差异。结果 于单一Cr试管模型Z谱频率2.0 ppm处见明显波谷,提示存在Cr-CEST效应,且B1值为0.5~3.0 μT时,Cr-CEST效应随B1值升高而升高,而B1值增高至5.0 μT后Cr-CEST效应减弱。混合Cr试管模型Z谱显示Cr-CEST效应随Cr浓度升高而增强。大鼠胶质瘤病灶区域Cr-CESTR值[0.098(0.012,0.393)%]低于对侧正常脑组织[3.499(3.072,3.656)%,Z=-3.361,P<0.001]。结论 Cr-CEST成像有助于评估大鼠脑胶质瘤模型Cr浓度变化,有望为活体检测脑内Cr代谢提供新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新型磁共振造影剂的研究是目前国内外的一个热点,本研究建立了超顺磁氧化铁中葡聚糖含量测定方法。方法用共沉淀法制备氧化铁纳米粒子,通过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纯化,提取,葡聚糖在苯酚-硫酸作用下脱水并显色,于488nm波长处测定吸收度。结果葡聚糖在9.8~98.0μ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1)。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7.3%,104.3%,102.6%。结论本法简便、快速、重现性好,可用于超顺磁氧化铁中葡聚糖的检测。  相似文献   
9.
Peptaibols是一类富含非蛋白质氨基酸,具有广谱抗菌活性的离子通道类抗菌肽.对其结构及作用机制做了简要介绍,并对其穿膜三维构象、新的作用模型以及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技术进行的结构与功能研究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0.
探讨应用现代技术保存肿瘤肢体。方法:采用肿瘤段切除+体外灭活再植,同种异体半关节移植,带血管蒂髂骨瓣折叠再造三种方法保肢。结果:手术切口I期愈合,并节功能半年后恢复。2例股骨远段成骨肉瘤分别于1年7个月和2年1个月死于肺转移。1例胫骨近段软骨肉瘤术后三月复发行截肢术,1例肱骨近段成骨肉瘤术后四年仍存活,肩关节功能外展达80°结论:保肢手术为目前治疗恶性骨肿瘤主要术式,但应严格掌握适应证,选择适当灭活方式和重建方法。化疗是保肢手术的重要前提和术后生存的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