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1.
强直性脊柱炎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spondylitis,AS)是中轴关节慢性炎症为主,原因不明的全身性结缔组织疾病,又称血清反应阴性关节炎,多见于青少年,国内资料显示男女比约为10:1,国外资料显示男女比例接近.近年来,该病发病率有上升趋势.该病起病隐匿,病程长,缠绵难愈,致残率高.因此,AS是国内外医学工作者研究的热点问题.现就强直性脊柱炎的中西医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关节镜清理、中药薰洗顺次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对6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施关节镜术,术后行局部中药薰洗,每日2次,每次30min,2周为疗程。结果优18例、良6例、可5例、差1例,优良率80%。结论关节镜下关节镜清理、中药薰洗顺次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可促炎症吸收、舒筋活络、缓解疼痛,同时具有增强关节自身代谢,改善关节软骨营养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关节镜清理、中药薰洗顺次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 对6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施关节镜术,术后行局部中药薰洗,每日2次,每次30 min,2周为1疗程.结果 优18例、良6例、可5例、差1例,优良率80%.结论 关节镜下关节镜清理、中药薰洗顺次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可促炎症吸收、舒筋活络、缓解疼痛,同时具有增强关节自身代谢,改善关节软骨营养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骨性关节炎是临床常见病,明确其发病原因对治病防病都有其指导意义. 1 骨性关节炎属中医"痹症"范畴 中医学认为,人体肝肾精血不足,筋脉失养,寒湿之邪侵入人体,流注关节,使气血痹阻;或过力劳伤,或跌打损伤,瘀血停滞,经脉瘀阻,均可发为此病.由于瘀血阻络,经脉不通,"不通则痛".故引起关节刺痛、顿痛或肿痛,肢体麻木,关节僵硬,屈伸不利等证.<黄帝内经·痹论篇>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痹者,闭也,就是闭阻不通之意.<灵枢·营卫篇>中云:"老者之气血衰,其肌肉枯,气道涩."由于老人气血亏虚,风寒湿邪易客注凝结于关节,使气机阻滞,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乃发为本病.唐朝<仙受理伤续断秘方>则认为外伤瘀血也可产生痹症;唐容川曰:"盖髓者,肾精所在,精足则髓足,髓在其内,髓足则骨强,髓不足者力不强."肾气亏虚,元气帅血运行及关节长期劳损,或努力任重,而致内生瘀血.  相似文献   
5.
1病例简介患者,女,35岁。主诉:右肘关节疼痛2年,加重3个月。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肘关节外侧疼痛,呈间歇性发作,每遇劳出现。曾于多家医院就诊,均诊断为“肱骨外上髁炎”,经多次封闭治疗,效果不佳。3个月前症状明显加重,疼痛性质变为持续性跳痛。门诊拍摄X线片后,以“右肘关节骨破坏”收入院。患者否认风湿及结核病史。起病至今身体略消瘦,大、小便正常,未绝经。查体:右肘外髁及肘关节外侧软组织肿胀,皮色正常,压痛,右肘关节活动受限:前臂旋前60°、旋后60°、0°~30°(伸)~45°(屈)。局部皮肤无红肿、溃烂、皮温不高。实验室检查:血常规…  相似文献   
6.
椎动脉型颈椎病( CSA)是临床常见病.笔者采用益肾蠲痹方配合项部夹脊穴穴位注射治疗CSA87例,收到良好的效果,总结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择2010 - 08~2011 - 03收治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158例,其中男性76例,女性82例;年龄32-63岁,平均年龄49.2岁;病程为3个月~2年.随机分成治疗组87例,对照组81例.两组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7.
骨性关节炎是临床常见病,明确其发病原因对治病防病都有其指导意义。 1骨性关节炎属中医“痹症”范畴 中医学认为,人体肝肾精血不足,筋脉失养,寒湿之邪侵入人体,流注关节,使气血痹阻;或过力劳伤,或跌打损伤,瘀血停滞,经脉瘀阻,均可发为此病。由于瘀血阻络,经脉不通,“不通则痛”。  相似文献   
8.
目的 使用CT血管成像技术研究极限旋转体位对上颈椎椎动脉管腔的影响。 方法 取8具新鲜成人尸体上颈椎(C0~4)标本,制作成椎动脉离体模型,颅骨端模块固定3 kg模拟颈椎立位载荷,椎动脉注入造影剂,在实验台上实现立位状态下中立位、多旋转极限体位并使用万向外固定架固定,进行CT薄层扫描, 采集C1节段、C1/C2间隙节段、C2椎体上1/3段(寰枢椎侧块关节外侧)、C2椎体下缘、C3椎体节段等5个层面的椎动脉横截面积。比较组间差异,探讨失神经体液调节下体位因素对椎动脉空间形态作用机制。 结果 颈椎旋转极限及后伸旋转极限体位会引起同侧椎动脉截面积减少(P<0.05),而对侧椎动脉截面积无明显改变(P>0.05),并且横截面积减少部位集中出现在C2椎体上1/3处。 结论 (1)上颈椎离体椎动脉模型及试验方法能实现极限旋转体位下椎动脉管腔CTA的测量; (2)在失神经体液调节下,颈椎极限旋转及极限后伸旋转体位能引起同侧椎动脉狭窄,狭窄部位主要集中在寰枢椎侧块关节外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