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4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5年   7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院层流手术室曾有 2例胸科手术病人全麻后因围术期低温致苏醒延迟 ,现报告如下。  例 1:男 ,42岁 ,68kg ,因左上肺肿瘤行左肺叶切除术 ,ASAⅡ级 ,以阿托品 0 5mg ,地塞米松 10mg ,咪唑安定 10mg ,万可松 8mg ,芬太尼 0 3mg静脉注射、诱导插管 ,用美国Marquette监测BP、ECG ,SP0 2EtCO2 ,芬太尼、万可松、异丙酚静脉滴注维持麻醉。手术历时 3h ,术中层流手术间温度 18℃ ,关胸前以新洁尔灭和生理盐水 10 0 0ml冲洗后关胸并停麻醉药 ,术中输液 10 0 0ml,尿量 3 0 0ml ,生命体征平稳 ,术毕血…  相似文献   
2.
患者,女,30岁。右侧腰背部车祸伤2h于2005年4月16日入院。伤后无血尿。查体:血压120/80mm Hg,右腰背部肿胀,皮下淤血斑约6.0cm×5.0cm。局部触压痛,腹部未见异常。彩超示双肾大小、形态尚可,包膜连续,实质回声均匀,肾窦回声未见分离。右肾窦区可见2.2cm×1.4cm×1.6cm无回声区。彩色多普勒血流图像(CD- FI)右肾窦区可见五彩血流束,下方与右肾动脉相延续,肾门处肾动脉最大流速  相似文献   
3.
体循环模拟装置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研究左心室辅助装置而研制出一套体循环模拟装置。它是由血泵、体动脉腔、阻力器和体静脉腔组成。以密闭气腔模拟血管顺应性(Ccmpliance),分别以双密闭气腔和单密闭气腔模拟动脉系统和静脉系统。由波纹管、锥形阀和弹簧构成阻力器模拟外周阻力血管作用。本装置具有升支比较陡峭、降支段有明显重搏波基本符合人体主动脉压力波形以及(?)-CC曲线与正常人体动脉流曲线相似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内膜增生是自体移植静脉远期失败的主要原因。力学因素在自体移植静脉内膜增生中起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血流速度、血流状态、壁面剪应力、血压、管壁环向应力/应变和血管壁力学特性如顺应性、各向异性、残余应变等力学因素在自体移植静脉内膜增生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6.
模拟正常人体的动脉压力波形是研制血液循环模拟装置的重要指标之一。根据已研制的体循环模拟装置的双腔室理想模型,应用Womersley理论进行计算。结果与实测值趋势基本一致。若将测试采样点加多,可能得到更好的结果。此法对同类管路系统计算亦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尽管在美国全植入式人工心脏已用于临床,但是还有许多问题尚待解决,因此利用左心室辅助血泵抢救心脏病处于危险状态的病人,仍是目前最有希望的一种方法。为此,天津市人工心脏协作组,参考有关国外资料,研制出三种类型的左心室辅助血泵(囊型、管型及涡型),并在研制的“体循环模拟台”上做了血液动力学参数的测定。主要测试了三种血泵的驱动压(正压与负压)、驱动频率(心率)、充盈压(回心压)对心排量、动脉压、静脉压的影响,并记录了上述各测定指标相应的动脉压力波形。并由测定结果算出每种血泵的—Q曲线(平均动脉压与心排量之间的关系)、每种血泵在不同驱动压下的每搏搏出量及其各种血泵的效率。从总的测定结果可以认为这三种血泵均能满足左心辅助心排量的需要,一般可达1—5升/分钟;另外,也找出了各种血泵最宜适的工作条件(指驱动压、驱动频率等);同时还比较了各种血泵彼此的优缺点,为改进血泵的设计制造提供了一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8.
9.
植入性高分子材料的组织病理学观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绝大多数医用高分子材料化学性能稳定,但由于含有各种添加剂和未聚合单体在与组织长期接触中可能会引起各种反应.因此,自1975年以来,我们先后对医用室温硫化,高温硫化,硅橡胶,天然胶原纤维及止血纤维等材料进行了研究.将这些材料分别植入动物体内,于3、7、15、30、90、180、360、720、1080天处死动物,取出材料及其周围组织作病理学观察.结果表明所有材料植入后7天均有明显的炎症反应,随时间的延长而有所减轻,直到90天,仅材料周围有少许炎性细胞.同时形成较薄的纤维组织囊,但时间延长其囊壁厚度并无明显改变.对于较软的、表面光滑的及体内固化的材料在植入初期反应较轻,而后期确无明显差异.实验结果表明这种组织反应除与手术创伤有关外,且与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能有关.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