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2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凋亡抑制蛋白LIVIN的研究与应用(文献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凋亡抑制蛋白(IAP)家族首先由Crook等发现,是一类新的独立于B型淋巴瘤细胞因子2(Bcl-2)家族的抗凋亡蛋白。细胞凋亡是由多种因子介导的细胞主动死亡的过程,对机体或组织维持内环境的稳定和生物体的生长发育、生命周期、衰老死亡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凋亡抑制也是肿瘤发生的重要机制,凋亡通路的紊乱、促进凋亡因子的抑制、凋亡抑制因子过表达以及凋亡基因的表达失控都会导致肿瘤的发生、发展。而且,凋亡紊乱还导致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抵抗,在肿瘤的治疗过程中如何促进肿瘤细胞凋亡已经引起了人们极大的研究兴趣。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相关血清和细胞免疫指标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60例SLE分为两组:活动性和非活动性SLE各占30例,并以62例健康者作为正常对照组。本文分别采用放射免疫分析、酶联免疫法、化学免疫发光法和郭峰法检测SLE患者及正常对照组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抗核小体抗体(antinucleosome antibody,AnuA)、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和红细胞补体Ⅰ型受体(red cell complement receptor typeⅠ,RCR1)水平,并分析其水平的变化与临床病情活动程度的关系。结果:本文结果表明,SLE缓解期组AnuA[相对单位/ml(RU/ml)]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活动期组水平则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活动期组水平显著高于缓解期组(P<0.05)。TGF-β1水平缓解期组和活动期组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且患者两组间活动期组略低,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Hcy水平缓解期组和活动期组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P<0.01),且活动期组水平显著高于缓解期组(P<0.05)。RCR1水平缓解期组和活动期组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且活动期组水平显著高于缓解期组(P<0.05),患者两组间活动期组略低,然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SLE患者血清AnuA、Hcy TGF-β1和RCR1水平的变化,与SLE的发生及病情进展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3.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苦参素治疗前后肝纤维化指标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苦参素治疗对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方法:用放射免疫分析测定了4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前、治疗3、6个月2个治疗阶段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蛋白(LN)及Ⅲ型前胶原(PCⅢ)水平,并对测定结果与对照组和正常人组进行统计处理。结果: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前上述3项指标均极显著高于正常人组(P均<0.01);治疗组治疗3及6个月后3项指标较治疗前下降极显著(P均<0.01);对照组则治疗6个月后3项指标较治疗前升高极显著(P<0.01);而治疗3个月时较治疗前无显著变化(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3个月时3项指标差异无显著性(P>0.05);6个月后差异极显著(P<0.01)。结论:苦参素对慢性乙型肝炎具有明显的抗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4.
消化性溃疡患者血清多肽生长因子及相关激素水平测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测定分析多肽生长因子及相关激素水平的变化,以探讨消化性溃疡的发病机制。方法: 4项指标测定均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结果: 62例消化性溃疡患者4项指标测定结果显示,Gas和EGF水平较对照组极显著增高,P值均<0 01;SS水平略高于对照组,但统计差异无显著性(P>0 05);TGF-α水平则较对照组下降极显著(P<0 01)。结论:Gas、EGF及TGF-α3项指标的变化与消化性溃疡的发病与转归关系密切,其测定有不可忽视的临床意义;血清SS测定似价值不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测量记录甲亢患者服用131I后不同距离、不同时间,不同方位的辐射剂量当量率,为了解、评估131I治疗甲亢对周围环境的辐射影响提供实验室数据。方法 采用电离室巡测仪,随机选取了几例131I治疗的甲亢患者,分别测量服用131I后0 h、2 h、4 h、24 h,48 h距甲状腺部位5 cm、50 cm、100 cm周围产生的辐射剂量当量率,记录测量数据并分析评估对治疗环境的辐射影响。结果 经对甲亢患者服用131I后不同距离、不同时间,不同方位的辐射强度的测量,其辐射剂量当量率与131I的用药剂量、时间、距离等因素密切有关。结论 131I治疗甲亢在总量控制和辐射防护安全管理到位的条件下并不存在大的辐射安全隐患,确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肿瘤标志物(tumormarker,TM)的应用始于20 世纪70年代中期,随着分析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TM不断 被发现,并很快应用于临床。30多年来,TM在肿瘤的诊断 和治疗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尤其是近(1~2)年来,国内学者 对TM进行了更为深入的研究,对不同疾病用多种角度审视 TM变化的本质及测定意义,获得了许多有价值的成果,发现 TM并非肿瘤患者所特有[1,2],一部分良性疾病也可呈不同程 度升高。为了进一步探讨TM在多种非肿瘤疾病时的变化 及其分布,本文测定了145例8种消化道良性疾病患者的血 清5项TM水平,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  相似文献   
7.
肺癌患者血清糖类抗原水平测定的临床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肺癌患者血清 4项糖类抗原水平的变化及对预后评估的意义。方法 :4项糖类抗原均采用放射免疫分析。结果 :32例不同组织亚型肺癌患者血清 4项糖类抗原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及肺良性病变组 (p <0 0 1 ,p <0 0 1 ) ;且腺癌组均显著高于鳞癌及小细胞肺癌组 ,其排序为腺癌 >鳞癌 >小细胞癌。TNM临床分期结果为Ⅰ Ⅱ期组测定值显著低于Ⅲa期组 (p <0 0 5 ) ;Ⅲa期组测定显著低于Ⅲb Ⅳ期组 (p <0 0 5 ) ,而Ⅲb Ⅳ期组更显著高于Ⅰ Ⅱ期组 (p <0 0 1 )。呈肺癌病程较晚 ,水平越高。结论 :肺癌患者血清 4项糖类抗原测定对诊断及预后的评估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支气管哮喘患儿内皮素-1及相关炎性细胞因子测定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探讨内皮素及相关炎性细胞因子在小儿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分别用放射免疫分析及酶免法测定了42例哮喘患儿治疗前后内皮素-1、白细胞介素-5、白细胞介素-6及白细胞介素-8水平。结果:发作期组内皮素水平高于缓解组及对照组差异非常显著(P值均<0 01),缓解组较发作组水平下降显著但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0 05)。3种细胞因子水平则发作期组均显著高于缓解组及对照组,统计差异极显著(P值均<0 01),缓解组前2种细胞因子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值均<0 05);而后一种细胞因子已下降至近对照组水平(P>0 05)。ET与IL-5呈显著正相关(发作期r=0 560,P<0 01;缓解期r=0 435,P<0 01)。结论:内皮素与细胞因子以不同方式参与了小儿哮喘的发病机制,其测定对于评价炎症程度及疗效、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支气管肺炎患儿血清6种细胞因子测定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5  
目的:探讨支气管肺炎患儿的发病与6种细胞因子的内在联系。方法:6种细胞因子的测定均采用放射免疫分析。结果:32例支气管肺炎患儿IL-2及IL-5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IL-6、TNF-α及IGF-Ⅱ水平较对照组均极显著升高(P均<0.01);IL-10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支气管肺炎患儿血清6种细胞因子均发生了显著变化,其水平的升高或降低与患儿肺部的炎症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相关血清炎症介质和免疫指标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本文分别采用放射免疫分析、酶联免疫法、免疫比浊法检测RA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基质金属蛋白酶-3(matrixmetalloproteinase-3,MMP-3)、白细胞介素-18(interleukin-18,IL-18)及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并分析其水平的变化与临床病情活动程度的关系。结果:IL-18水平缓解期组和活动期组两组均非常显著地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TGF-β1水平则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MMP-3水平活动期组和缓解期组两组较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显著性(P<0.01,P<0.05);CRP水平缓解期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活动期组则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RA患者血清TGF-β1、MMP-3、IL-18和CRP可能参与了RA的发病机制的发生及病情进展过程,该类测定对于了解病情和预后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