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8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借鉴近些年来对鞍区病变及近鞍区前循环动脉瘤的眶上锁孔入路微创手术技术,从2008年06月—2013年03月间,笔者所在医院采用眉弓内切口的眶上锁孔入路对12例额叶肿块的患者完成了全切手术。现总结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12例额叶肿块患者。男7例,女5例;年龄752岁。其中胶质瘤5例,脑膜瘤3例,脑脓肿2例(分  相似文献   
2.
<正>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浆细胞单克隆性增生的恶性肿瘤,好发于老年人,其异常浆细胞浸润骨骼和软组织,产生球蛋白异常,可引起广泛的溶骨性病变、贫血、肾功能损害和免疫功能异常等,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容易  相似文献   
3.
<正>患者,女,32岁。以骶尾部疼痛、便秘2年加重15 d为主诉入院。检查:L13棘突及椎旁叩压痛、放射痛阳性,骶尾部皮肤浅感觉减退,双下肢肌力Ⅴ-级、肌张力略高;全身皮肤未见病理性结节。MRI提示:L2及S1椎体平面各有1个髓外硬膜下界限清楚的占位病灶,呈等T1等T2信号,均匀明显强化;显示有L53棘突及椎旁叩压痛、放射痛阳性,骶尾部皮肤浅感觉减退,双下肢肌力Ⅴ-级、肌张力略高;全身皮肤未见病理性结节。MRI提示:L2及S1椎体平面各有1个髓外硬膜下界限清楚的占位病灶,呈等T1等T2信号,均匀明显强化;显示有L5S1椎间盘突出、粗大结肠影。拟诊神经纤维瘤病,追踪行颅脑及颈胸段椎管MRI检查无阳性发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改进单孔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改进单孔闭式引流术治疗的19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19例患者均痊愈,复查颅脑CT示脑组织复张良好,随诊无术后并发症.结论 单孔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操作简单,疗效确切,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颅骨成形术中应用带颞肌游离皮瓣法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颅骨缺损修补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增应用带颞肌游离皮瓣。结果49例患者一期愈合,未出现硬膜下和硬膜外血肿及皮下积液;1例出现钛网排斥反应和皮瓣炎症反应,再次手术取出钛网后皮瓣愈合。术后随访1月.3年,49例患者均头部外观对称美观,未出现钛网活动和翘起现象、咀嚼肌活动受限、皮肤刺穿等不良反应,另1例因切口瘢痕增生明显致毛发生长欠佳。结论带颞肌游离皮瓣颅骨成形法能够将三维成形钛网的优点最大程度发挥出来,颞部塑形美观,固定牢靠,可大大减少颅骨修补术的常见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多模式神经电生理检测下显微手术切除椎管内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至2016年6月显微手术切除的椎管内肿瘤57例,术中采用体感诱发电位(SEP)、运动诱发电位(MEP)及肌电图(EMG)多模式神经电生理监测(MIOM)。结果肿瘤全切49例(86.0%),次全切除6例(10.5%),部分切除2例(3.5%),失访4例,53例术后随访3个月~2年,神经功能改善45例(78.9%),无明显改善4例(12.3%),症状加重3例(7.0%),复发1例(1.8%)。结论多模式神经电生理检测辅助显微手术切除椎管内肿瘤,能有效提高肿瘤全切率,并预测和保护脊髓神经功能,提高手术疗效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9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患者的意识状态、瞳孔改变、出血时间、出血部位、血肿量等,分别采用微创血肿碎吸术、小骨窗血肿清除术及血肿清除并去骨瓣减压术,并对不同术式下的治疗效果及其适应证进行探讨。结果行选择微创碎吸手术73例,术后日常生活能力(ADL)评级Ⅰ级36例,Ⅱ级19例,Ⅲ级10例,Ⅳ级5例,Ⅴ级3例。行小骨窗血肿清除术118例,术后ADL评级Ⅰ级46例,Ⅱ级28例,Ⅲ级13例,Ⅳ级9例,Ⅴ级13例,死亡9例。行血肿清除并去骨瓣减压术107例,术后ADL评级Ⅰ级32例,Ⅱ级16例,Ⅲ级23例,Ⅳ级8例,Ⅴ级15例,死亡13例。结论术前根据多参数评估高血压脑出血,并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可明显提高疗效,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小骨窗与微创穿刺血肿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并分析其复发影响因素。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6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硬通道微创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软通道微创手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近期疗效以及术后复发脑出血的影响因素。结果 (1)对照组患者恢复良好率为64.00%,观察组患者恢复良好率为58.00%,两组患者近期疗效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2)术后24h对两组患者进行头颅CT复查,其中23例出现血肿扩大。复发组患者术前收缩压、手术医师非准确操作高于未复发组,发病至手术的时间少于未复发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发病至手术的时间、术前收缩压及手术医师非准确操作均为术后脑出血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小骨窗血肿清除术与微创穿刺血肿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两者作用互补,脑出血复发的危险因素为临床应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9.
<正>患者,女,52岁。以间断发作头痛、头晕伴视物旋转及行走不稳进行性加重1年,左侧面部三叉神经痛症状3个月入院。查体:Romberg征及左侧指鼻试验阳性,左侧面部痛温觉减退。CT示小脑蚓部低密度囊性占位,囊内有一小的高密度结节。MRI提示:小脑蚓部占位性病变,大小约3cm×4cm×  相似文献   
10.
高血压脑出血手术疗效探讨(286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总结了我院自2007年10月至2010年2月采用不同术式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286例,探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效果的临床价值,现总结如下。一、对象与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