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瘦素对椎间盘髓核细胞中退行性变相关分解代谢基因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培养SD大鼠髓核细胞,行cytokeratin 19和II型胶原免疫组化进行鉴定。使用瘦素和(或)白细胞介素1β(IL-1β)作用于髓核细胞,real-time PCR分析MMP-1、MMP-3、MMP-9、MMP-13、ADAMTS-4、ADAMTS-5、aggrecan和COL2A1的表达水平。阿利辛蓝染色和免疫组化分析II型胶原和蛋白多糖的生成。Western blot分析激活的信号通路,并使用不同通路的抑制剂来分析信号通路的作用。结果:Real-time PCR显示单用瘦素可以提高MMP-1、MMP-13、ADAMTS-4和ADAMTS-5的表达水平;IL-1β和瘦素可以协同提高MMP-1、MMP-3和ADAMTS-5的表达水平;瘦素降低髓核细胞II型胶原的表达,PI3K/Akt通路和JAK2/STAT3通路均被激活,但使用抑制剂后显示只有JAK2/STAT3信号通路参与瘦素对髓核细胞的作用。结论:瘦素通过调节JAK2/STAT3信号通路促进髓核细胞的分解代谢,可能是肥胖与椎间盘退变相互关联的机制。  相似文献   
2.
正指骨近指间关节内骨折较为常见,尤以Pilon骨折~([1])比较特殊,其受伤机制与其它骨折不同,因此其手术处理方式有其特殊性。我院采用自制克氏针动态牵引~([2])结合有限内固定术式治疗28例患者31指的近指间关节(简称PIPJ)Pilon骨折,经短期随访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2014年10月—2016年4月本科收  相似文献   
3.
【】 目的 探讨人工关节置换和自体髂骨翼取骨修复掌指关节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 于2006年9月至2012年8月回顾性分析由同一组高年资医生施行使用人工关节置换和自体髂骨翼取骨修复掌指关节患者的临床资料各15例。所有患者均为单侧单指置换,其中第二掌指关节13例,第三掌指关节8例,第四掌指关节9例,所有患者为掌骨关节面侧缺损,术后参照关节活动度TAM/TAF评定标准测评。结果 所有30例关节置换均全部成活,未发现骨坏死,切口感染等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为3-15周,术后随访16-28周。术后参照关节活动度TAM/TAF评定标准:人工关节置换和自体髂骨翼取骨修复掌指关节在屈伸度、肌力、感觉、遗留程度、工作情况等方面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形、经济费用、手术时间方面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人工关节组优6例,良好5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66.7%。自体髂骨组:优7例,良好3例,可2例,差3例,优良率73.3%。结论 人工关节置换和自体髂骨翼取骨修复掌指关节均可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患者基本达到正常的工作和生活需求,而自体髂骨翼取骨术后恢复令人满意,具有排异少,费用低廉,操作便利等一系列的优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在诊断梨状肌综合症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6例临床确诊为梨状肌综合症的患者,应用B探讨和研究腓动脉穿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踝部创面的临床方法和疗效。采用腓动脉穿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踝部创面46例,男33例,女13例,年龄16~70岁。交通创伤致软组织缺损23例,机器压伤12例,重物压伤5例,烧烫伤3例,糖尿病足2例,其他1例。缺损位于踝部20例,足跟部10例,足部16例。皮肤缺损范围5 cm×3.5 cm~18 cm×10 cm;39例采用腓动脉穿支供血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创面,7例采用肌皮瓣修复创面及骨髓炎。结果:46例病例术后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3~12个月,46例皮瓣均存活,部分坏死2例,予以清创、游离植皮后创面愈合良好;边缘坏死6例,予以创口换药3~9周后创面愈合;皮瓣臃肿8例,术后3~9个月行皮瓣修整术后外形满意。结论:腓动脉穿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具有血液供应可靠,对组织损伤小,不需要显微外科技术,皮瓣外形美观,是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理想皮瓣。  相似文献   
5.
缪道一  张凌洲  李慧辉  杨国敬 《中国骨伤》2017,30(11):1018-1022
目的 :探讨髂骨嵴与掌骨头相似性,为髂骨嵴移位重建手部掌骨头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16侧上肢标本,10例骨盆标本,解剖观察第2、3、4、5掌骨头及髂骨嵴形态结构特点,测量掌骨头弧高、关节面弧长、掌背径、尺桡径和髂骨嵴弧高、弧长、内外径。将所得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较各掌骨头与髂骨嵴在形态、结构特点、弧长及各径线长度相似度。结果:第2掌骨头弧长22.040(21.425,23.085)mm,掌背径(14.034±0.465)mm,弧高4.185(4.113,4.598)mm,尺桡径(12.227±0.414)mm。第3掌骨头弧长23.430(22.743,24.153)mm,掌背径(14.316±0.430)mm,弧高4.235(4.170,4.670)mm,尺桡径(12.382±0.425)mm。第4掌骨头弧长21.960(21.245,22.285)mm,掌背径(12.382±0.288)mm,弧高4.125(4.030,4.305)mm,尺桡径(11.991±0.362)mm。第5掌骨头弧长20.030(19.668,20.148)mm,掌背径(11.807±0.358)mm,弧高4.015(3.880,4.205)mm,尺桡径(11.659±0.399)mm。髂骨嵴弧长(22.930±0.701)mm,内外径14.350(13.660,14.739)mm,弧高(4.520±0.184)mm。髂骨嵴内外径与第2掌骨头掌背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242,P0.05),髂骨嵴内外径与第3掌骨头掌背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835,P0.05),髂骨嵴内外径与第4、5掌骨头掌背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5.094、-5.095,P0.05);髂骨嵴弧长与第2、4、5掌骨头弧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190、-4.909、-13.791,P0.05),髂骨嵴弧长与第3掌骨头弧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704,P0.05);髂骨嵴弧高与第2、3掌骨头弧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1.815、-1.386,P0.05),髂骨嵴弧高与第4、5掌骨头弧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对应Z=-3.152,t=-5.639,P0.05)。结论:自体髂骨嵴与掌骨头在解剖学上有一定相似性,能够成为掌骨头移植的合适供体。  相似文献   
6.
目的:介绍修复指端软组织缺损的方法。方法:根据指动脉的走向修复指端软组织缺损35例。结果:35例皮瓣全部存活,有4例发生静脉危像,拆除封线后,危像解除。伤后6~12月随访患指外观功能感觉恢复良好。结论:该手术方法是临床上一种修复指端软组织缺损简便、有效、实用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动态牵引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与克氏针交叉内固定治疗近指间关节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自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采用动态牵引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与克氏针交叉内固定两种手术方案治疗闭合近指间关节Pilon骨折41例45指,全部获得随访。动态牵引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组(A组)21例22指,男12例,女9例;平均年龄(30.6±5.6)岁。克氏针交叉内固定组(B组)20例23指,男11例,女9例;平均年龄(30.1±5.3)岁。定期复查X线片,评定关节主动活动范围、骨折愈合时间、感染率及术后关节活动疼痛等指标。结果: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A组功能评定优良19例,B组13例,A组优于B组(Z=2.558,P=0.011).骨折平均愈合时间 A组(7.9±2.1)周,B组(8.1±2.3)周,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04,P=0.762).A组感染5指,B组1指,A组感染率高于B组(χ2=3.287,P<0.05).术后关节活动疼痛VAS评分A组0.18±0.50,B组0.65±0.88,A组关节疼痛低于B组(t=-2.207,P<0.05).结论:动态牵引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近指间关节Pilon骨折方法可靠,能有效固定骨折,进行早期功能锻炼,恢复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8.
截肢术后疼痛是残端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如果不在初始阶段对疼痛进行有效控制,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发生病理性重构,急性疼痛极有可能发展为难以控制的慢性疼痛,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还带来严重的心理及生理创伤,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目前处理截肢术后疼痛的治疗方案很多,2009年6月至2011年1月,我们采用瑞帕昔布和洛索洛芬钠治疗残端疼痛62例,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介绍修复指端软组织缺损的方法。方法根据指动脉的走向修复指端软组织缺损35例。结果35例皮瓣全部存活,有4例发生静脉危象,拆除封线后,危象解除。伤后6~12月随访患指外观功能感觉恢复良好。结论该手术方法是临床上一种修复指端软组织缺损简便、有效、实用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