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了解浙江地区狂犬病分子流行病学现状,为浙江地区狂犬病防控提供相关数据。方法使用RT-PCR扩增浙江狂犬病病毒街毒株核苷酸并进行全基因组序列测定,与32株中国狂犬病病毒街毒株基因序列进行比对分析;使用Neuro-2a细胞进行病毒分离,测定不同代次全基因组序列并比较核苷酸突变情况。结果获得了全长为11782 bp的全基因组序列,经过比对分析后发现该毒株属于ChinaⅠ型,与全部参考基因Ⅰ型病毒核苷酸序列一致性为97.10%~99.31%;通过Neuro-2a细胞成功分离到狂犬病病毒,连续三代培养后病毒滴度最终达到5.71×10^(7)FFU/mL,子代之间序列一致性在99.9%以上,其中F3代较F1代核苷酸序列发生了7个位点突变,氨基酸未发生改变。结论新狂犬病病毒分离毒株(ZJSX-2021)属于ChinaⅠ型,与以往分离毒株属同一基因型,表明狂犬病病毒近年在浙江地区仍持续传播。细胞分离后病毒序列并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狂犬病病毒在体外组织和体液样本中的生存能力。方法通过病毒滴度测定、直接免疫荧光、RT-PCR和病毒分离实验室技术手段对体外组织和悬液中狂犬病病毒生存活力进行验证。结果随着温度升高, 脑组织和悬液中狂犬病病毒活力逐渐下降, 在56℃, 30 min后病毒即失去感染力, 在37℃时, 组织中病毒活力可保持7 d;在pH9.6时, 1 h后无法检测病毒活力;终浓度30%以上乙醇, 500 mg/L以上次氯酸钠和100 mg/L以上苯扎溴铵对悬液中狂犬病病毒作用3 min后即可完全灭活;80%丙酮对组织中狂犬病病毒灭活作用最强, 在浸泡4 h后样本即无法进行病毒分离。结论狂犬病病毒不耐高温, 在pH6.8~7.4环境中较为稳定, 常用消毒剂即可对病毒发挥作用;本实验旨在为狂犬病病毒的体外生存活力提供详细数据, 为下一步狂犬病防控工作开展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