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4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21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评价共焦显微镜(confocal microscopy)在角膜溃疡病原学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利用共焦显微镜对临床拟诊为角膜溃疡的36例患者进行检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36例中16例(16眼)观察到角膜基质内有菌丝,显示菌丝图像为相对暗的背景中呈明亮、线状形态。有2例(2眼)观察到了阿巴包囊,表现为位于浅基质层中白色闪光的圆形小体。结论作为一种无创伤性的快速诊断工具,共焦显微镜在角膜溃疡病原学诊断的临床应用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显著的优点,并在对该病的病理特点的研究中也有着巨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2.
玻璃体切除联合注药在感染性眼内炎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感染性眼内炎是常见的致盲原因之一。近年来,由于眼科显微手术及玻璃体切除术的开展,使过去认为治疗效果很差的眼内炎有了治愈的机会。我科1994年以来应用玻璃体切除联合玻璃体腔注药治疗感染性眼内炎13例,球内非磁性异物合并感染性眼内炎7例。初步获得令人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不同手术方法 治疗原发性翼状胬肉的术后疗效.方法 对63例(63眼)原发性翼状胬肉分别行单纯胬肉切除术(25例,25眼),羊膜移植术(20例,20眼),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18例,18眼).术后用1 %荧光素钠染色法,观察角膜创面上皮修复速度,并随访6~12个月. 结果 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羊膜移植和单纯胬肉切除术后,角膜创面平均上皮修复时间分别为6.11、8.15和9.88天.前者分别与后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05和0.01),随访观察6~12个月,单纯胬肉切除组有4眼复发,其余二组均无复发. 结论 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优于单纯胬肉切除术,也优于羊膜移植术,可以显著促进角膜创面上皮修复,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术后复发率.  相似文献   
4.
思密达黄连素氟哌酸联合保留灌肠治疗小儿急性菌痢疗效观察新华化工厂职工医院(030008)王翠玲山西江阳化工厂职工医院崔金忠文水县人民医院崔建萍急性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小儿常见的肠道感染性疾病,临床治疗经验丰富。但近年来由于广谱抗生素的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5.
<正> 放射状角膜切开术是一种安全、疗效肯定的治疗近视眼的手术方法,在国外已广泛采用此手术。我院1990年10月起应用于临床,至1993年10月共作168例,经术后半年以上随纺150例,效果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病例:本组150例,男101例,女49例,共计300只眼。年龄18—45岁,平均28.21±6.9岁。 1.2:手术指征:近视屈光度-1.50D——10.00D,矫正视力达1.0以上。不作散光切口者的散光度限于—1.50D以下,作散光切口者的散光度限于—4.25D以下。非进行性近视即3年之内近视屈光度每年增加在—1.00D以下者。18岁以下青少年近视不稳定,暂不手术。眼部无任何急慢性疾病,无影响角膜愈合的全身病。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羊膜移植术治疗眼表烧伤过程中,角膜缘、角膜、结膜不同部位烧伤程度对眼表修复时间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羊膜移植术治疗的61例(77眼)Ⅲ度~Ⅳ度眼表烧伤的临床资料,观察自羊膜移植手术至角膜上皮完整覆盖、荧光素染色无着色所需时间。采用编秩后的方差分析进行两两组间比较。结果角膜缘烧伤程度不相同的组间的修复时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角膜缘烧伤程度相同的前提下,角膜、结膜不同烧伤程度组间的修复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角膜缘部位的烧伤程度在眼表修复过程中起重要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7.
小梁切开术用于治疗发育性青光眼,特别对于那些仅限于房水外引流系统发育不良的原发性发育性青光眼,属于首选手术。它在国外已被广泛采用,并被公认与房角切开手术同样有效。我院自1995年以来开展此项手术,现总结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对象有26例,43只眼。其中:1婴幼儿青光眼22例,36只眼;就诊年龄:3个月~8岁;曾做过滤性手术失败者2例,4只眼。婴幼儿青光眼均表现为畏光、流泪、大角膜、高眼压,伴不同程度的角膜水肿、混浊,后弹力层破裂,视盘杯盘比扩大。婴幼儿青光眼均在10%水化氯醛灌肠后检查角膜直径、眼底C/D值、眼压、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视网膜对比敏感度检查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患者临床前期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选择PACG临床前期患者38例(38只眼)和正常对照24例(48只眼),应用RM-800对比敏感度仪进行视网膜对比敏感度检查,进行组间比较。结果视网膜对比敏感度在PACG患者临床前期眼与正常对照组在18周/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ACG患者在临床前期视网膜对比敏感度在高频出现下降,对比敏感度检查可以作为早期青光眼诊断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9.
1990年以来,我们共收治18例过敏性紫癜患儿.经使用VitK_3、地塞米松双侧足三里封闭,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本组病例男12例,女6例,年龄2~10岁,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皮肤、粘膜出血性紫癜,伴有腹痛及关节疼痛,可累及肾脏而出现尿血等。18例中皮肤紫癜型2例,关节型  相似文献   
10.
邵新香  靳雷  崔建萍 《浙江临床医学》2010,12(12):1372-1373
本文通过18例(18眼)患者特殊情况下(常规白内障手术中后囊破裂、术中晶体断袋、钝挫伤、马一凡氏综合征晶体脱位、外伤性、先天性、老年性白内障术后无晶体眼等)无后囊支撑无法行后房人工晶体植入而应用虹膜夹持型人工晶体植入的资料分析,旨在客观评价虹膜夹持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