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67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0篇
药学   17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骨软骨母细胞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
3.
目的:对比分析发生于不同部位的骨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PNLB)的影像表现。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及免疫组化证实的25例PNLB患者,按照病变发生部位分为四肢骨组(13例)和躯干骨组(12例)。对两组的患者发病年龄、骨质破坏类型、软组织肿块大小及包绕骨病变形式、MRI信号特点进行分析。结果:四肢骨组的患者发病年龄(中位年龄44岁)较躯干骨组(中位年龄54岁)年轻。在四肢骨组中,以单发病变多见(77%),骨质破坏以溶骨性和混合性破坏为主(各占46%,6/13);在躯干骨组中,骨质破坏类型以溶骨性为主(50%),两组的骨质破坏类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以出现软组织肿块多见(72%),但四肢骨组中软组织肿块偏大,呈环绕型生长。MRI信号特点无特异性。结论:四肢骨组中,患者发病年龄相对年轻,骨质破坏以溶骨性和混合性破坏为主,单发病变多见,周围软组织肿块较躯干骨组大,且呈环周包绕性生长。躯干骨组中,患者发病年龄相对较大,骨质破坏类型以溶骨性为主,周围软组织肿块相对偏小,但也呈环绕型生长。  相似文献   
4.
患者,女30岁,主因左侧臀部肿物1年入院,查体左侧臀部可见-11×10 cm大小肿物,质硬,轻压痛,左侧髋关节活动受限.左侧踝部可见触及质硬肿物,不活动,骨盆正位片显示骶骨结构不清,可见片状高密度影,考虑骨软骨瘤恶变,双侧粗隆处均见骨性突起.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选择与优化显示正常人膝关节软骨分层的MRI序列,为关节软骨病变的早期诊断奠定基础.方法 选择无膝关节症状的健康志愿者140例.用1.5T超导型磁共振机,行膝关节矢状面扫描.采用脂肪抑制二维快速小角度激发序列、自旋回波序列T1加权像和脂肪抑制三维稳态旋进快速成像序列3个扫描序列,FLASH和SE序列扫描层厚3 mm, FISP序列扫描层厚1.5 mm.观察膝关节软骨的分层表现,选择出显示软骨分层的最佳MRI序列.结果 FLASH序列140例中有129例分3层,9例无分层,2例分5层,分层清楚,扫描时间较短; SE序列140例中有101例分3层,39例无分层;FISP序列140例中有133例分3层,5例无分层,2例分5层,显示分层模糊,扫描时间长.结论 脂肪抑制二维快速小角度激发序列是显示膝关节软骨分层的最佳序列.  相似文献   
6.
经皮椎间盘切吸术治疗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经皮椎间盘旋切治疗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临床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青少年患者22例共24个椎间盘,进行经皮椎间盘切吸术(percutaneous lumbar discectomy,PLD)治疗,随访观察并分析疗效.结果 22例患者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5年,优良率95.5%.结论 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严格非手术治疗无效的情况下,PLD是损伤小、恢复快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李育臣  崔建岭  王宇  马晓辉  王建茹 《临床荟萃》2003,18(19):1102-1104
目的 探讨超早期脑梗死磁共振表观弥散系数 (apparentdiffusioncoefficient,ADC)的改变 ,与大剂量尿激酶静脉溶栓近期预后的关系。方法 计算梗死中心区ADC ,结合发病 1周时的临床结局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病灶扩大组ADC值为 5 .0± 1.2 ,病灶缩小组为 6 .0± 1.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 .495 ,P <0 .0 5 )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ADC值呈明显的负直线相关关系 (r =- 0 .717,P <0 .0 1) ;脑梗死病灶扩大与缩小组以溶栓前ADC为变量值的判别方程式为D =0 .76 6ADC - 4.32 8,总判别正确率为 87.2 %(41/ 47)。结论 ADC定量分析 ,对超早期大剂量尿激酶溶栓预后的估计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磁共振全身弥散成像及SPACE序列成像原理和影响因素,从而得到质量更佳的扫描图像。方法对45例进行磁共振全身弥散成像的受检者成像图像从扫描技术角度进行分析。结果45例WB—DWI图像均能满足诊断要求,但图像信噪比不及SPACE序列。其中11例体形较瘦及颈部生理弯曲较大者DWI图像颈肩部伪影多;5例体形较胖者DWI图像双上肢处伪影多;15例受检者胸腹段之间存在一定的信号强度差异。结论WB—DWI临床应用越来越重要,只有充分了解其成像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并加以克服,再结合SPACE图像进行诊断分析,才能避免假阳性发生,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赵振江  孙英彩  崔建岭 《河北医药》2012,34(20):3054-3056
目的探讨新的MRI成像方式对臂丛神经节前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临床怀疑臂丛神经节前损伤患者的临床及MRI资料,并与手术及肌电图检查对照,统计新的MRI方法诊断臂丛神经节前损伤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结果 19例患者中臂丛神经损伤者15例,67对受损臂丛神经中MRI诊断出55对。诊断的敏感性为82.09%(55/67),特异性为40.00%(8/20),准确性为84.00%(63/75)。结论新的MRI成像方法可清晰显示臂丛神经结构及走行,可准确诊断臂丛神经节前损伤,为临床提供了臂丛神经节前损伤诊断的一种MRI成像新方法。  相似文献   
10.
光化学大鼠大脑中动脉血栓形成模型的改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改进光化学大鼠大脑中动脉(MCA)血栓形成模型,使之更适于脑梗死的溶栓治疗研究。材料与方法 经雄性Wistar大鼠股静脉缓慢注入12.5mg/kg体重血卟啉衍生物的同时,用波长630nm氮-氖激光照射左侧MCA近侧段15min,手术显微镜下观察白色血栓形成。然后夹闭双侧颈总动脉(CCA)1h开放使其再通。用光镜和电镜观察血栓的特点,MRI观察梗死灶。结果 改进后的光化学方法可使MCA被照射段形成闭塞性血小板血栓;MCA供血区形成较大的梗死灶且较稳定。结论 改进后的光化学大鼠MCA血栓形成模型仅夹闭双侧CCA1h后开放,使溶栓药物到达血栓部位的途径更接近临床实际,并形成较大且稳定的梗死灶。因其造价低廉,故更适于脑梗死的溶栓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