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利用经皮内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获取来源明确的髓核组织,结合组织块培养法高效分离培养人髓核间充质干细胞(human nucleus pulposus mesenchymal stem cells,hNP-MSCs),并鉴定其生物学特征。方法:收集6例腰间盘突出症手术摘除的髓核组织,利用组织块培养法分离培养。取第3~6代生长良好的细胞用于实验,采用CCK-8检测增殖能力;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标志物;并分别向成骨、成脂和成软骨方向诱导分化,用油红O染色、茜素红染色及阿利新蓝染色对分化结果进行检测。结果:成功从椎间盘内镜摘除的髓核组织中分离培养具有增殖能力的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细胞高表达CD29、CD44、CD90、CD73和CD105等间充质干细胞抗原,不表达造血干细胞标志CD34和CD45。生长曲线显示符合正常间充质干细胞增殖特征。茜素红染色、阿利新蓝染色及油红O染色均呈阳性,说明分离培养的细胞具有向成骨、成软骨和成脂肪诱导分化的能力。结论:首次结合椎间盘内镜微创手术和组织块培养法,体外高效分离培养了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的hNP-MSCs。  相似文献   
2.
目的:构建聚合物/液晶细胞模型,探究其表面弹性对大鼠骨髓干细胞黏附情况的影响。方法:溶剂挥发致相分离方法构建聚合物/液晶细胞模型,通过偏光显微镜、扫描式电子显微镜及X射线衍射观察细胞模型的表面特征。全骨髓细胞贴壁培养法分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通过表面因子检测和诱导其成骨成脂分化进行鉴定。培养3代后分4组:纯PU空白对照组,10%膜组,30%膜组和50%膜组。接种细胞密度为5×107/L,待细胞贴壁24h后作细胞骨架染色处理,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附着在材料上的情况并拍照。结果:溶剂挥发致相分离方法成功构建3种不同硬度的聚合物/液晶细胞模型;表面因子检测显示CD29、CD44、CD90呈阳性表达,而CD34和CD45呈阴性表达;经过茜素红S染色和油红O染色,成骨成脂分化形成的钙结节和脂滴都显而易见;细胞骨架染色拍摄结果显示,纯PU对照组、10%膜组和30%膜组上的细胞铺展面积较广,肌动蛋白微丝和细胞核清晰明显;而50%膜组的细胞铺展面积较小,细胞核虽较清晰,但是肌动蛋白微丝却模糊不清。结论:合适液晶含量的聚合物/液晶生物膜能支持大鼠骨髓干细胞的贴壁生长,而液晶含量过高则抑制细胞的贴壁生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