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3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
临床发现1例胸骨裂(congenital cleft sternum)伴心、肺、肝多器官外露畸形的新生儿标本。有关皮下心、肝外露和脐疝的资料早有报道,但心、肺、肝多器官外露的畸形的确少见,现报道如下。l临床资料材料来源于湘西自治州人民医院产科,系足月顺产女婴(首胎),出生后仅有心跳而无呼吸,约2min后死亡。产妇来自山区农村,25岁,体健,非近亲结婚,不嗜烟酒,否认家族性及遗传病史,孕期未使用禁忌药品,产前一般检查未发现异常,未做产前B超检查。在发生阵发性宫缩后急诊入院,顺利生产。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PI3K/Akt/m TOR信号通路介导的低浓度过氧化氢(H_2O_2)预处理增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抗氧化应激损伤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通过差速贴壁法分离培养小鼠BMSCs。BMSCs经或不经低浓度(50μmol/L)H_2O_2预处理12 h,再暴露于不同高浓度H_2O_2(200、250、300和500μmol/L)刺激24 h后,流式细胞术检测BMSCs凋亡;低浓度H_2O_2预处理12 h再暴露于300μmol/L H_2O_224 h后,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caspase-3和cleaved-caspase-3的表达以及对PI3K/Akt/m TOR信号通路的影响。结果 H_2O_2呈浓度依赖性诱导BMSCs凋亡,50μmol/L H_2O_2预处理可降低200~500μmol/L诱导的BMSCs凋亡率,以及能降低300μmol/L诱导的促凋亡蛋白Bax和cleaved-caspase-3的上调和抗凋亡蛋白Bcl-2及磷酸化Akt和m TOR蛋白的表达的下调(P0.05,P0.01);PI3K抑制剂LY294002可明显地阻断H_2O_2预处理引起的上述变化。结论低浓度H_2O_2预处理通过活化PI3K/Akt/m TOR信号通路增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抗氧化应激损伤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股骨重建钉在股骨粗隆周围骨折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3例股骨粗隆周围骨折,采用直切口,暴露粗隆间窝,开口、扩髓,C型臂X线机透视下复位骨折后打人股骨主钉,确定好前倾角打人股骨颈拉力螺钉2枚,安装远端锁钉固定.结果 本组随访1个月~5年.无一例发生骨折不愈合和股骨头坏死,未出现髋内翻、畸形愈合,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带尾孔针缆及线缆环扎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40例髌骨骨折患者中18例为采用带尾孔针缆系统治疗(针缆组),22例为采用线缆环扎固定治疗(线缆组)。结果手术时间:针缆组为40~56 min,线缆组为42~53 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愈合时间:针缆组骨折为(10±2)周,线缆组为(14±2)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缆组随访10~17(12.00±4.34)个月,线缆组随访12~20(16.46±2.82)个月。参照Bostman标准评价疗效:针缆组优15例,良3例;线缆组优14例,良6例,差2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均未发生感染,无针脱出、断裂、线缆断裂、滑移、软组织刺激等并发症。结论带尾孔针缆系统治疗髌骨骨折较线缆环扎固定牢固,术后骨折愈合时间短,患膝功能恢复好。  相似文献   
6.
2013年4月,某部在苏北某地域开展野外驻训。该驻训地域濒临大海,气候条件较为恶劣,生活条件较艰苦。为了解春季在该地域驻训官兵的患病规律,寻找有效的防治方法,提高卫勤保障能力,我们对此次驻训期间的官兵患病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1病例资料 患者,女,69岁,因“左踝骨折术后19年,要求取出内固定物”入院。患者于19年前不慎被机器绞伤左踝部,于当地医院诊断为:左内外踝开放性骨折。行左内外踝切开复位、螺钉克氏钊‘内固定术。患者术后恢复好。1个月前患者出现左踝部疼痛,为进一步治疗,至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九八医院就诊,要求手术取出内固定装置。门诊查X线片提示:左内外踝骨折行内固定术后.骨折已骨性愈合,内踝克氏针断裂。入院『舌,在腰麻下行内固定装置取出术。术中顺利取出外踝未断裂的克氏针。内踝克氏针已断裂,故只给予取出尾段,头段仍留置于患者体内。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