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5篇
皮肤病学   16篇
预防医学   6篇
  2009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为了了解麻风患者血清中性激素水平,我们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38例男性麻风患者及35名正常男性进行了血清睾酮(T),促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_2),促卵泡激素(FSH)含量的测定,并就临床意义作初步探讨,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对象和方法 一、对象: (一)正常人:35名。选自本院健康体检的合格者,均无心、肝、肺、肾等重要脏器疾患,肝、肾功能试验正常。年龄20~35岁,平均26.6岁。 (二)麻风患者:38名。均经临床明确诊断的住  相似文献   
2.
用放射免疫(双抗体-PEG)法对33名健康人和49例麻风病人作了泪液中SIgA含量测定,结果:33名健康人的泪液SIgA平均值为46.12±11.20μg/ml,在LL型麻风病人平均值为28.18±9.20μg/ml,在TT型麻风病人平均值为29.55±8.8μg/ml,可见健康人与麻风病人两组的差异非常显著,说明两型麻风病人泪液中SIgA含量明显低于健康人,故其局部抗感染能力低弱,以致眼睛易受侵害。  相似文献   
3.
近两年笔者于门诊先后发现了4名现症多菌型麻风患者,均曾被误诊为“末梢神经炎”、“环状肉芽肿”等。因治疗效果不显著,在诸多医疗单位转辗诊疗,后经临床观察和进一步专科检查,才得以确诊。为引起临床医师对本病的注意及提高诊断水平,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例:潘X\,男23岁,连云港市人。患者半年来,两小腿红斑不退,麻木。先后数次就诊于市区多家医院,专科医疗门诊部,以“末梢神经炎”\“变应性血管炎”治疗,病情无明显缓解。临床表现:两周外1/3稀疏,额部光亮面色红润。触摸额部皮肤明显油腻感。肥厚无鳞屑。面部皮肤无感…  相似文献   
4.
纤维结合蛋白(Fibrenctin.FN)是高分子的糖蛋白,系一种非特异性调理素,对机体的抗感染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有关麻风患者的血浆纤维结合蛋白水平国内尚未见有报道。我们选的对照组为心、肝、肺等无脏器疾患的23例健康体检者,其中男15例,女  相似文献   
5.
腺苷脱氨酶(Adenosine deaminase,ADA)是与机体细咆免疫系统有关的一种核酸代谢酶,近来在一些疾病的早期诊断、治疗及免疫功能障碍的发病饥理研究中受到高度关注。但国内尚未见有关在麻风患者中检测ADA的报道。对象与方法对照组41例,为无心肝肺脏器疾患的健康体检者,其中男性30例,女性11例,28~51岁,平均41.5岁。  相似文献   
6.
IgE是人血清中含量最少的一种免疫球蛋白,此项检查在临床上主要用于过敏性疾病及寄生虫病等的研究,用于麻风国内尚未见有报道。为此我们用反向血凝法检测了不同型的麻风患者血清中IgE的含量,并对其与免疫复合物(CIC)和免疫球蛋白(IgG、IgA、IgM)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对照组30例,选自本院保健科健康体检合格者,无过敏性疾患,HBsAg阴性,年龄22~27岁。麻风患者为住院病人,包括LL18例,BL12例,BT9例,TT8例,共47例,年龄23~57岁,HBSAg均阴性。 IgE检查用反向间接血凝法(R—PH—A),诊断血球由卫生部北京生物制品研究  相似文献   
7.
<正> 中性粒细胞(PMN)主要参与炎症反应过程,发挥抗感染的免疫作用。体外PMN趋化试验是一种测定白细胞功能的常用方法。国内尚未见有关对麻风病人PMN趋化功能测定的报道。我们对临床上明确诊断的住院麻风病人进行了PMN趋化性测定,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本文首次报道了麻风病人血液的酸硷及气体分析结果。数据表明各型麻风病人的血液pH值无显著差异;各型麻风病人特别是多菌型病人的Po_2均较正常值为低,推测是由于鼻部麻风病变所致。血中Pco_2,少菌型麻风与多菌型麻风之间有非常显著的差异,原因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潜伏梅毒8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梅毒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潜伏梅毒患者也不断增多,为探讨潜伏梅毒患者与临床相关因素的关系,我们于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对性病门诊206例梅毒患者进行临床分析,共发现潜伏梅毒82例,现将临床资料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麻风病人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简称 CRP)是一种“急性时相蛋白”,发现并应用于临床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临床研究证实,在炎症、感染、组织损伤、肿瘤、放射病等时,血清中CRP含量常于急性期迅速升高,而当病情缓解时又迅速下降,常用作为一种疾病后动性的筛查指标。为了寻找一种简便的判定麻风活动性、观察疗效和预后的方法,我们测定了麻风病人血清中CRP水平,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