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5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BACKGROUND: Smoking affects blood supply around the graft area, ultimately affecting spinal fusion. Few studies reported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doses of nicotine on spinal fusion.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临床疗效。方法自2005年3月至2007年3月对22例胸腰椎结核患者行一期病灶清除术,其中4例经胸入路彻底病灶清除植骨低切迹钉棒系统内固定,12例经胸腰段前侧胸膜、腹膜外入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其中Z-plate钢板内固定8例。VentroFix固定4例。6例经倒“八”字腹膜外切口入路,病灶清除植骨,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植骨材料均为自体髂骨或肋骨。结果全部病例随访0.6--2年,平均1.5年,除1例术后出现胸腔积液,经B超引导下穿刺抽液愈合。其余均无特殊并发症,切口均甲级愈合。14例存在不同程度后凸畸形,后凸畸形平均矫正19.10,随访平均丢失2.30,术后3个月融合率达54.0%,术后半年达81%,术后7~24个月脊柱融合率达97.1%,没有发生植骨块移位、沉陷。15例有明显神经功能损害,术后均有明显改善,FrankelC级恢复至E级6例;B级恢复至D级3例,B级恢复至E级2例;D级恢复至E级4例。结论胸腰椎结核手术成功的关键是:术前、术后合理的抗痨治疗,根据术前的MRI、CT、X线片检查,明确病灶范围、破坏程度、后凸角度、脊髓压迫及合并脓肿情况行彻底病灶清除、减压、矫形、植骨及坚强内阎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2年1月在笔者所在科住院,采用PKP治疗的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30例的临床资料。随访8~15个月,平均14.5个月。结果:术后腰背部疼痛消失22例,明显减轻7例,骨水泥渗漏1例。影像学检查均未见椎管内占位,后凸畸形明显改善。术后伤椎前柱平均高度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Cobb氏角恢复至正常水平,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疼痛消失或缓解,VAS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效果显著,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尺骨冠突骨折临床较少见,约占全身骨折及肘部骨折的0.22%和2.1%[1].我院用克氏针张力带固定治疗尺骨冠突骨折1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提拉复位系统(spondylolisthesis reduction system,SRS)加单枚Cage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 23例腰椎滑脱患者采取全椎板减压、SRS加单枚Cage复位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结果 术后随访8个月~2年,23例临床症状均有明显改善,按临床疗效评价标准,优16例,良6例,可1例,差0例,优良率为95.7%.结论 提拉复位系统加单枚Cage治疗腰椎滑脱症疗效满意,是治疗本病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股骨近端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股骨近端钉(PFN)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通过骨科牵引床牵引复位,经微创采用PFN治疗。骨折按AO分型,A112例,A210例,A36例。结果全部病例随访12~24个月,平均16个月,骨折愈合率达100%,无髋内翻、下肢缩短、畸形,无内固定物断裂;1例拉力螺钉松动,再次手术。按Harris评分标准,优良率达92.8%。结论PFN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固定可靠,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出血少、可早期下床活动等优点,尤其对高龄患者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对比改良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与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degenerative lumbar spinal ...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回顾分析腰椎后路手术深部切口感染与同期手术无感染者的临床资料,探讨深部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脊柱外科接受腰椎后路固定融合术且随访1年以上的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收集所有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切口深部感染诊断标准确定术后深部切口感染病例,将患者分为感染组与非感染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吸烟、饮酒、糖尿病、高血压、痛风、尿路感染、肺部疾病,术前血液学指标,手术相关因素,输血量、术后白蛋白、术后留置尿管时间进行分析,确定深部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共有907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符合切口深部感染诊断标准的患者共20例,男女各10例,平均年龄58.9±7.8岁。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BMI、饮酒、糖尿病、尿路感染、输血与感染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Backward LR法)显示BMI>25kg/m2(P=0.031),既往饮酒(P=0.049),糖尿病(P=0.006),尿路感染(P<0.001),术后引流少(P=0.040),术后输血(P=0.001)是发生深部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尿路感染、糖尿病、饮酒病史、高BMI是深部切口感染的四个主要的独立危险因素(OR分别为14.92、5.53、3.10、2.78)。结论:术前尿路感染、糖尿病、饮酒病史、BMI>25kg/m2以及术后引流少、输血多是腰椎退行性疾病后路固定融合术后深部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针对这些危险因素制定相应的措施,有助于降低切口感染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一期经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2例至少经3周抗结核治疗的胸腰椎结核患者,行前路病灶清除、椎体间自体髂骨或肋骨植骨、一期前路内固定术,术后继续抗结核治疗18个月。结果术后随访6~25个月,42例患者脊柱结核均治愈,植骨全部骨性融合,融合时间平均为3.7个月,平均后凸矫正角度为17度,脊髓及神经功能明显恢复。结论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结核能彻底清除结核病灶,对脊髓及神经根进行彻底减压,可矫正脊柱后凸畸形,促进脊柱植骨融合,提高脊柱结核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