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3篇
特种医学   3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衰老是在细胞、组织和器官水平上发生的生理性内稳态的渐进性损害过程。就代谢角度而言,该过程主要表现为体成分、胰岛素抵抗、自噬功能障碍、线粒体和炎症反应的变化,其中涉及生长激素、胰岛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及各种能量感应系统如AMP活化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长期游泳运动对2型糖尿病大鼠周围神经病变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高糖高脂饲料喂养联合链脲佐菌素注射制备成T2DM大鼠模型后,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C组)、单纯运动组(CE组)、糖尿病对照组(DM组)和糖尿病运动组(DME组)。CE组和DME组进行8周游泳训练(6 d/week),第1周前3 d练习时间分别为20、30和45 min,第4天起每天持续游泳60 min。运动8周后测定各组大鼠坐骨神经的传导速度(MNCV),以及该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的含量,观察其形态结构。结果: 实验末,与DM组相比,DME组的MNCV明显提高(P<0.05),坐骨神经组织中TNF-α、IL-6和CRP水平均有所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M组坐骨神经光镜下可见明显的损伤,经运动干预后病变程度减轻。结论: 8周游泳运动可提高MNCV,减轻DM造成的神经损伤,对周围神经起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减轻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3.
白藜芦醇生物学作用及其在抗运动性疲劳中的应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艳  黄元汛  夏志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19):161-163
目的:分析白黎芦醇在体内的吸收代谢过程,以及白藜芦醇的抗氧化作用和免疫调节作用,探讨白藜芦醇在抗运动性疲劳中的应用前景。 资料来源:用计算机检索Elsevier Science和Springer数据库1982—01/2005-06与白黎芦醇研究相关的文章,检索词主要为“resveratrol.absorbtion,antioxidation,immunomodulatory”,并限定文章语言为英文。 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被选文献符合以下标准:①白藜芦醇的吸收代谢。②白藜芦醇抗氧化方面的研究。③白藜芦醇免疫调节方面的研究。排除标准:实验设计和结果类似的文章,观点模糊和重复性的综述。 资料提炼:共搜索到155篇相关文章,对检索到的文章相关信息综合加以概括综述,符合标准的41篇为英文全文。其中有关白藜芦醇的吸收代谢文章7篇,抗氧化作用27篇,免疫调节作用5篇。 资料综合:白藜芦醇主要通过空肠回肠吸收。糖苷配基可能是调节白藜芦醇吸收率的关键,白藜芦醇通过肝肠循环代谢,主要从尿液和粪便中排出;白藜芦醇在体内外都具有强大的抗氧化作用,其对心血管和神经系统的保护作用和抗癌作用尤为突出;白藜芦醇对机体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都具有调节功能;大强度运动训练引起机体组织氧化损伤和免疫功能降低是导致运动性疲劳的重要因素。 结论:白藜芦醇在抗运动性疲劳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与运动之间关系的研究进展。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1980-01/2006-01收录的一氧化氮与运动之间相互作用的相关文章,检索词“nitricoxideandexercise”,以及中文全文数据库CNKI1980-01/2006-01所收录的相关文章,检索词“一氧化氮,运动”,并手工检索有关书籍。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筛选,选出符合研究目的的文献,排除与目的无关的文献。纳入标准为:①研究一氧化氮与运动之间的相互关系。②刊登在影响因子较高杂志上。③近期发表。资料提炼:就检索到的文章查找全文,根据纳入标准筛选出相关性较高的文献38篇,应用其中15篇进行综述。资料综合:就38篇文献对有关一氧化氮的性质、主要生理功能,一氧化氮对肌肉收缩、摄氧与供氧的影响,一氧化氮对运动中血液重布和葡萄糖转运的调节以及急性和长期运动对一氧化氮代谢的影响进行简要阐述,并就近年的研究成果做出总结。结论:一氧化氮对人体有着广泛的生物学效应,目前国内有关一氧化氮与人体及运动的研究可以说才刚刚起步,所做的实际工作还比较少,而国际运动医学界的相关研究也是最近几年才开始活跃起来,能阐明内在本质的、系统的观念并不多见且研究成果多有争议,亟待全面而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6.
学术背景:NO能影响葡镛糖的转运,虽然其信号传递途径与具体机制不明了,但已确认其与胰岛素介导途径不同.目的:探讨运动中NO信号传递途径及其对骨骼肌摄取葡萄糖的调节机制.检索策略:由第一作者检索Pubmed(布尔逻辑)1996-0112007-11收录的运动中NO信号传导及其调节肌肉摄取葡萄糖相关文章,检索词"(nitric oxide AND signal AND glucose)NOT patient";并由第二作者手工检索国家图书馆外文库(中图法分类)相关书籍.纳入标准:人和啮齿动物在运动应激情况下NO调节肌肉血流量、信号传递和调节葡萄糖相关文献;排除标准:病理条件下相关基础研究.文献评价:共检索到60篇相关文献(书籍),30篇符合标准.其中5篇是综述类文献,23篇为基础研究,2本相关专业书籍.其中20篇关于NO的调节血流量和舒血管作用,4篇文献和2本书籍关于信号传导,4篇涉及NO为运动中信号分子.资料综合:NO有强烈舒血管作用,是细胞间信使分子,能介导许多生物现象.运动时体内NO生成增多,NO通过在骨骼肌内的传导能刺激肌肉摄取葡萄糖.结论:运动中NO大量生成对骨骼肌摄取葡萄糖有积极影响,肌肉收缩和摄取葡萄糖与NO的生成、传递联系密切,但其机制尚不明了.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观察针刺对大负荷运动大鼠骨骼肌线粒体自噬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针刺在运动性骨骼肌损伤修复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128只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control,C;n=8)组、单纯运动(exercise,E;n=40)组、单纯针刺(acupuncture,A;n=40)组和运动针刺(exercise and acupuncture,EA;n=40)组。其中,E和EA组进行1次下坡跑运动,A组和EA组(运动后即刻)施加针刺处理。后3组根据干预后不同时相又分为0 h、12 h、24 h、48 h和72 h亚组(n=8),分别于对应时点分离比目鱼肌进行检测,使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骨骼肌线粒体超微结构变化;采用ELISA法检测比目鱼肌线粒体定量酶柠檬酸合成酶(CS)的含量变化;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骨骼肌PTEN诱导假定激酶1(PINK1)、parkin和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的蛋白表达变化。结果:1次大负荷运动后大鼠比目鱼肌线粒体出现明显肿胀和肌膜下积聚等超微结构异常变化,伴有大量自噬体形成;同时CS的含量明显减少(P0.05);线粒体自噬蛋白PINK1、parkin和LC3均出现一过性的表达升高(P0.05)。运动后针刺明显改善了线粒体超微结构的异常变化,减少自噬溶酶体的出现,同时抑制CS的含量减少,下调PINK1、parkin和LC3在线粒体上的表达(P0.05)。结论:1次大负荷运动后骨骼肌线粒体结构和数量受损,通过激活PINK1/parkin途径诱发线粒体自噬的过度发生。大负荷运动后针刺可以缓解骨骼肌线粒体的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线粒体外膜蛋白PINK1表达,抑制其对下游胞浆蛋白parkin的招募,进而影响LC3与线粒体的结合以抑制线粒体自噬过度激活。  相似文献   
8.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一种以肝细胞脂肪变性和肝脏脂质沉积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随病程的发展可表现为单纯性脂肪变性、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肝纤维化,甚至进展为肝硬化及肝癌。自噬可降解肝细胞内过多的脂质并清除受损的线粒体,从而在NAFLD及其相关脂代谢紊乱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运动作为NAFLD防治的基石,可增强肝细胞(线粒体)自噬,但运动能否通过调节自噬途径防治NAFLD尚不明确。本文综述近些年有关细胞(线粒体)自噬在运动防治NAFLD中的作用研究进展,以期为运动预防/延缓NAFLD等病症的效应机制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正>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是指在妊娠过程中初次发现的任何程度的糖耐量异常,是妊娠期间最常见的代谢异常疾病~([1])。GDM会对孕妇及其后代的健康造成近期以及远期的不良影响。妇女被确诊GDM后出现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剖宫产、巨大儿等几率较高,且产后患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的风险提高7倍~([2])。更令人担忧的是,分娩以后新生儿患低血糖~([3])以及未来  相似文献   
10.
夏志  王强  张金峰  蒋斌 《包头医学》2011,35(1):16-17
目的:总结免固定腹腔镜全腹膜外疝修补术(TEP)临床应用体会和经验。方法:对25例从2008年1月起行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病例均成功施行腹腔镜全腹膜外疝修补术,单侧疝手术时间30.120min,平均为50min,平均4天出院。术后阴囊血肿1例,局部血清肿1例。随访至2010年3月,无复发病例。结论:免固定的TEP同样安全、可靠,并发症降低,且操作更为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