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34篇
内科学   32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28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1 98 1年Siegel[1] 首先提出红细胞免疫功能 (EIF)的概念 ,认为红细胞不仅具有呼吸功能 ,还具有与白细胞相似的免疫功能。我们对不同病期急性髓系白血病 (AML)患者的EIF进行检测 ,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检测对象分别对初发AML患者 ,化疗缓解及缓解后 1年的AML患者外  相似文献   
2.
患者,女,35岁。因持续性上腹疼痛伴恶心、呕吐15d于2006年12月6日入院。患者于半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疼痛不适,呈持续性隐痛,伴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呈非喷射性,多于进食后1~2h发生,呕吐后腹痛可略好转。患者自感发热,体温未测,无咳嗽、咳痰、胸闷、心慌、气促,无厌油、黄疸、便秘、腹泻,无嗳气、反酸。在当地诊所给予头孢噻肟钠等抗感染及对症治疗后上述症状无明显好转,转入我院消化科就诊。既往身体健康,否认肝炎、结核、胃炎及消化性溃疡病史。查体:T38.5℃,P88次/min,R20次/min,BP100/75mmHg,神志清楚,皮肤黏膜无黄染及…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索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患者血浆出凝血分子标志物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将67例DIC患者根据病程分为DIC早期(初发高凝血期)、中期(消耗性低凝期)和晚期(继发性纤溶亢进期),测定其常规血凝学指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67例DIC患者血浆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0)、抗凝血酶(AT)、D.二-聚体(D-D)、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凝血酶原片段F1+2、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PAP)含量,并与38例正常人对照。结果DIC早期F1+2、D-D、TAT含量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GMP-140、PAP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AT活性显著降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DIC中晚期F1+2、D-D、TAT、GMP-140明显升高,AT活性明显降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以直线相关分析,D-D与F1+2、GMP-140、TAT在DIC患者中有显著性相关(r=0.871,P〈0.05;r=0.763,P〈0.05)。结论 出凝血分子标志物能早期反映体内凝血、抗凝及纤溶系统激活的敏感性指标.在DIC早期诊断中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对骨髓移植小鼠造血重建的促进作用。方法 用BALB/c小鼠建立同基因骨髓移植模型,随机将BALB/c小鼠分A、B两组,B组移植后叶7d皮下注射HGF,A组皮下注射PBS,移植后1、7、14、21和28d检测小鼠血红蛋白、白细胞、血小板、骨髓单个核细胞及骨髓造血细胞面积。结果 B组血红蛋白在移植后7、14d与同期A组无差异(P〉0.05),B组血红蛋白在移植后21d高于同期A组(P〈0.05);B组血小板在移植后7、14及21d高于同期A组(P值分别小于0.01、0.01和0.05):B组白细胞在移植后7、14、21及28d高于同期A组(P值分别小于0.01、0.01、0.05及0.05);B组骨髓单个核细胞及骨髓造血细胞面积在移植后7、14、21和28d高于同期A组(P值分别小于0.05、0.01、0.01及0.05)。结论 HGF对骨髓移植小鼠造血重建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D-二聚体(D-Dimer)是交联纤维蛋白在纤溶酶作用下所产生的一种特异性纤维蛋白降解产物。作为反映交联纤维蛋白降解的特异性分子标志物,血浆D-Dimer含量增高表明体内纤维蛋白血栓形成和纤维蛋白溶解发生。我们对24例……  相似文献   
6.
1引言 缺铁性贫血(IDA)是最常见的一种贫血类型,尤其多见于育龄妇女及婴幼儿,传统的硫酸亚铁是以往治疗IDA的常用药物,价格便宜.但有部分患者服药后出现胃肠道反应而不能耐受及药物有极易受潮的缺点.我们自1999年3月至2000年6月,采用琥珀酸亚铁(ferroussuccinate)治疗妇女月经过多所致IDA,效果较好,不良反应少,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EAA方案治疗急非淋白血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院 1 994年 1月~ 1 999年 6月 ,用国产足叶乙甙 ( VP16)、阿克拉霉素 ( Acl)和阿糖胞苷 ( Ara- C)组成的联合化疗方案 ,治疗成人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 ( ANLL ) 32例 ,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 .1 临床资料32例均为住院患者 ,男 1 9例 ,女 1 3例 ;年龄1 3~ 72岁 ,中位年龄 31岁。均经临床、血象、骨髓象、细胞化学染色确诊 ,按 FAB分型 M12例 ,M2 1 8例 ,M4 2例 ,M51 0例。初治 2 4例 (其中 M11例 ,M2 1 5例 ,M4 1例 ,M57例 ) ;复发性 4例 (其中 M11例 ,M2 1例 ,M52例 ) ,难治性 4例 (其中 M2 2例 ,M4 1…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Mcl-1和Survivin在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B-NHL)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3例B-NHL和10例良性淋巴结病变组织中Mcl-1和Survivin的表达。结果Mcl-1和Survivin在B-NHL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5.1%(28/43)和69.8%(30/43),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侵袭性B-NHL患者Mcl-1的表达要高于惰性组(P〈0.05),Survivin的表达与B-NHL的组织病理学等级和国际预后指数(IPI)具有相关性(P〈0.05)。Spearman相关分析表明Mcl-1的表达与Survivin的表达呈正相关(r=0.47,P〈0.01)。结论Mcl-1和Survivin在B-NHL中表达上调以及两者之间的阳性表达密切相关,表明Mcl-1和Survivin在B-NHL的发生和发展中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索血浆止凝血分子标志物检测在急性白血病(AL)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诊断和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ELISA方法检测77例AL(37例合并DIC,40例AL未合并DIC)患者血浆血小板α颗粒膜糖蛋白-140(GMP-140)、抗凝血酶-Ⅲ(AT-Ⅲ)、D-二聚体(D-D)、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凝血酶原片段F1+2、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PAP)含量,并与38例正常人对照.结果 AL合并DIC早期F1+2、D-D、TAT含量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GMP-140、PAP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AT-Ⅲ活性显著降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在DIC中晚期F1+2、D-D、TAT、GMP-140明显升高,AT-Ⅲ活性明显降低(P<0.01),经直线相关分析,D-D与F1+2、GMP-140、TAT在DIC患者中有显著性相关(r=0.871,P<0.01;r=0.697,P<0.05;r=0.763,P<0.05).AL未合并DIC者GMP-140、D-D、PAP水平明显升高,AT-Ⅲ活性明显降低(P<0.05),AL合并DIC患者各期GMP-140、TAT、F1+2、D-D、PAP水平明显升高,与AL未合并DIC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止凝血分子标志物是能早期反映体内凝血、抗凝及纤溶系统激活的敏感性指标,在DIC早期诊断中有着重要实用价值.止凝血分子标志物检测有助于急性白血病病情观察,可作为疗效观察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0.
联合应用沙利度胺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沙利度胺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在应用达那唑和全反式维甲酸治疗同时,随机分为加沙利度胺和不加沙利度胺两组。结果6个月时治疗组有效率为73.91%,对照组为42.11%(P<0.05)。没有发现严重的药物副作用。结论联合应用沙利度胺可提高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