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综合类   4篇
肿瘤学   4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研究EBNA1和VCA-P18双多肽包被(EBNA1+VCA-P18)的ELISA检测在鼻咽癌(NPC)血清学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用合成肽EBNA1和VCA-P18建立ELISA法,检测37例病理确诊的鼻咽癌患者血清和33例健康人血清,并与国产EBVVCA/IgAELISA试剂盒比较。结果双多肽EBNA1+VCA-P18/IgA灵敏度为91.9%,明显高于国产试剂盒的83.8%;二者特异度相同;EBNA1+VCA-P18/IgA的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及优势比均高于国产试剂盒。结论双多肽EBNA1+VCA-P18/IgA相比商品化试剂盒在鼻咽癌血清学检测中有更高的灵敏度,适用于鼻咽癌早期诊断和人群筛查。  相似文献   
2.
随着甲状腺疾病发病率的升高,甲状腺外科手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传统的甲状腺外科手术已无法满足患者对于美观的需求.机器人手术系统是现代化智能工程技术与现代微创外科技术的完美结合,以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为代表的机器人手术系统,结合了传统的开放手术和腔镜手术的优势,已经广泛应用于胃肠外科、泌尿外科、心胸外科、妇科等,在甲状腺外科中虽然应用较晚,但因其独特的三维性视觉和精确的模拟技术而逐渐被接受.本文对达芬奇机器人甲状腺外科手术的应用现状及前景进行系统阐述,以促进机器人甲状腺外科手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通过上调口腔鳞癌细胞CAL27中Krüppel样因子4(KLF4)表达对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的TNF-α(0、25、5、10、20 ng/ml)处理CAL27细胞24 h,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检测KLF4表达变化;用20 ng/ml TNF-α处理细胞,分别于24 h、48 h、72 h用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增殖变化;构建过表达KLF4的CAL27细胞,MTT检测其对细胞增殖的影响;MTT检测沉默KLF4(siKLF4)及siKLF4联合TNF-α 处理对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结果:MTT检测发现TNF-α可抑制细胞增殖;TNF-α可呈剂量依赖性地诱导CAL27细胞中KLF4表达;Western blot和qPCR检测显示成功构建过表达KLF4的CAL27细胞;过表达KLF4可抑制细胞增殖;沉默KLF4可部分恢复TNF-α对CAL27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结论:TNF-α可诱导口腔鳞癌细胞CAL27中KLF4表达增加,KLF4可能参与了TNF-α对CAL27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EBNA1和VCA-P18双多肽包被(EBNA1+VCA-P18)的ELISA检测在鼻咽癌(NPC)血清学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用合成肽EBNA1和VCA-P18建立ELISA法,检测37例病理确诊的鼻咽癌患者血清和33例健康人血清,并与国产EBVVCA/IgAELISA试剂盒比较。结果双多肽EBNA1+VCA-P18/IgA灵敏度为91.9%,明显高于国产试剂盒的83.8%;二者特异度相同;EBNA1+VCA-P18/IgA的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及优势比均高于国产试剂盒。结论双多肽EBNA1+VCA-P18/IgA相比商品化试剂盒在鼻咽癌血清学检测中有更高的灵敏度,适用于鼻咽癌早期诊断和人群筛查。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幼年型喉乳头状瘤病的模型,进一步探讨幼年型喉乳头状瘤病的发生、发展、治疗及预后的意义。方法选取新鲜的幼年型喉乳头状瘤手术标本,制备成约1mm×1mm×1mm组织块,植入BALB/c裸鼠皮下并观察其成瘤情况,对移植瘤的生长特性、组织形态和病毒进行检测。结果收集36例手术标本中成功建立20例裸鼠移植瘤模型,成瘤率56%,所建立的幼年型喉乳头状瘤病裸鼠移植瘤模型的组织学特征与人喉乳头状瘤病标本极为相似,证实是喉乳头状瘤。经聚合酶链反应、原位核酸分子杂交技术检测,结果证实移植瘤内存在HPV6/11病毒。结论成功建立幼年型喉乳头状瘤病手术标本组织块移植瘤模型。该模型为进一步研究幼年型喉乳头状瘤病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儿童复发性呼吸道乳头状瘤(juvenile onset recurrent respiratory papillomatosis,JORRP)的患儿首次发病及完全治愈时肿瘤组织中HPV6型和HPVl1型病毒含量的表达变化以及其病毒感染率。方法收集从首次发病到完全治愈的JORRP患儿29例,分别取每例患儿首次发病及治愈时的标本,采用qRT.PCR法分别测定其首次发病及完全治愈时乳头状瘤组织标本中HPV病毒的含量。结果①首次发病组与治愈组HPV6型与HPVl1型病毒qRT—PCR相对定量结果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首次发病组与治愈组HPV6型病毒感染的总体阳性率相同(P〉0.05);HPVll型病毒感染的总体阳性率不同(P〈0.05)。结论①完全治愈组与首次发病组的JORRP患儿相比,HPV6型与HPVll型病毒量的表达并无明显变化。②首次发病组的患儿均有HPVll型病毒感染,治愈组的患儿HPVll型病毒感染率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8.
目前,随着富集和捕获循环肿瘤细胞(CTCs)技术的发展,研究转移起始时刻的癌细胞特征成为可能。因此,CTCs将有望成为癌症患者进行实时检测治疗效果及预后评价的有效指标。然而,由于血液中CTCs数量有限,并且转移过程中癌细胞表型不断改变,使得CTCs利用受到限制。目前已发展出多种不同方法在体内外扩展CTCs,旨在研究具有干细胞特性的功能性转移起始CTCs的特征,并以此得到新的诊疗工具。本综述叙述了已有的CTC体外培养和CTC来源的异种移植,以识别由CTCs起始的转移相关的分子机制,还讨论了EMT与CTC特征的关系,以及这些特征如何与肿瘤微环境中的其他因素相互作用,导致了肿瘤细胞在远处器官的扩散和增殖。  相似文献   
9.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