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预防医学   14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索分析同一区域两种监测方法成蚊季节分布与昼夜节律的差异性。方法选取上海城区中心地带的人民广场和人民公园区域,2012年4-11月份期间采用人诱停落法(人诱法)和CO2捕蚊机法(气诱法)相结合的方法,开展连续近200 d的成蚊监测。结果季节分布方面,人诱法与气诱法成蚊日变化趋势显著相关(r=0.255,P=0.000),但旬变化趋势未见显著相关性(r=0.318,P=0.185);昼夜节律方面,不同监测方法不同监测时段密度均差异明显,人诱法两个时段成蚊密度[2.24和1.19只/(h·人)]均显著高于CO2第3时段[0.53只/(h·机器)](P<0.01),人诱法第1时段与气诱法第2时段成蚊变化趋势显著相关(r=0.857,P=0.000);人诱法第2时段与气诱法第1时段、第3时段均显著相关(r=0.699,P=0.001;r=0.737,P=0.000)。结论人诱法与气诱法在成蚊监测中具有时段的不完全对称性和密度的不均衡性,人诱法是白纹伊蚊成蚊监测中最敏感的方法,气诱法在特定时段与人诱法具有统计学相关性,通过回归拟合为人诱法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替代监测方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不同类型场所白纹伊蚊孳生情况,为有效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2017年5—11月在上海市静安区采用布雷图指数法开展不同类型场所白纹伊蚊孳生研究。结果此次调查中单位阳性率最高为建筑工地,其次为公园,再次为学校,分别为31.25%、30.00%和16.83%;布雷图指数方面,不同场所类型中布雷图指数公园最高,其次为建筑工地、学校,依次为11.76、10.71、7.97;根据不同类型场所室内外环境的构成将场所分为室外为主、室内室外兼有、室内为主3类,布雷图指数室外为主最高,其次为室内室外兼有,室内为主最低,分别为11.43、7.84和3.71,统计存在显著性差异(H=215.08,P<0.05);容器指数公园最高,其次为建筑工地,依次为8.28和5.71;孳生地类型以盆景、水生植物最多,占60.67%。结论不同场所白纹伊蚊布雷图指数、容器指数有显著差异,公园、建筑工地等以开放性环境为主的场所布雷图指数、容器指数最高,其次为医院、学校等半开放式的场所,孳生地类型以盆景、水生植物为主,不同场所类型孳生地类型构成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磁共振波谱(MRS)和前列腺特异抗原密度(PSAD)在前列腺癌(PCa)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有膀胱出口梗阻(BOO)症状男性患者68例,行血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及MRI和MRS检查,经病理确诊PCa。分析MRI/MRS联合PSAD在PCa诊断中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结果 PSA以10ng/ml为临界值,诊断特异性、准确性和前列腺穿刺活检阳性率分别为54.76%、66.18%和53.66%。PSAD的特异性、准确性和阳性率分别为69.05%、75.00%和62.86%,高于PSA。单独运用MRS中CC/C比值的诊断敏感性为80.77%,而特异性、准确性和阳性率分别为45.24%、58.82%和47.72%。联合应用MRI和MRS的诊断特异性、准确性和阳性率分别为85.71%、82.35%和76.92%。联合运用MRI、MRS和PSAD对PCa的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提高到92.31%、69.05%和77.94%。结论联合应用MRI、MRS和PSAD在PCa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媒介伊蚊监测工作中诱蚊诱卵器监测的影响因素,初步分析各因素的影响程度。方法选择杨浦区境内两处条件类似的监测点,比较光照、高度、颜色、剩余水量对诱蚊诱卵器监测结果的影响。结果有光照的诱蚊诱卵器诱蚊密度(1.75)小于阴暗处的诱蚊诱卵器(2.00),统计检验P=0.027。结论有无光照对诱蚊指数存在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靶向survivin基因不同位点的小干扰RNA(siRNA)对人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PC-3细胞survivin mRNA表达的抑制作用以及对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根据survivin mRNA的结构特点,选取2个不同的作用位点,设计和构建负载survivin shRNA片段的2种重组质粒载体。以脂质体法转染PC-3细胞株,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转染效率。实验分为survivin 1组、survivin 2组、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转染后24、48和72h,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细胞中survivin mRNA的表达,MTT法检测siRNA对PC-3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凋亡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survivin 1组、survivin 2组对survivin mRNA的表达均能产生抑制效应,48h抑制率最高,survivin 1抑制率高,达52%。实验组均能抑制PC-3细胞的增殖,survivin 1抑制细胞增殖的能力强。转染48h后,细胞凋亡最明显,survivin 1组凋亡率高,达13.6%±1.8%。结论在RNAi研究巾,根据特定靶基因mRNA的结构特点来进行siRNA的设计和筛选,在前列腺癌的基因治疗中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联合内分泌治疗局部晚期前列腺癌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本院采用3D-CRT联合内分泌治疗的25例局部晚期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8例患者放射治疗前应用手术去势,17例应用药物去势(诺雷德)。抗雄激素治疗药物应用比卡鲁胺(康士德)。放疗采用3D-CRT技术,2.0Gy/次,5次/周,肿瘤量(DT)66~72Gy,平均70Gy。放疗后继续雄激素全阻断疗法,当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降至0.2ng/mL以下,并稳定3个月后,停止药物内分泌治疗。当PSA连续3次超过4.0ng/mL,则重新开始药物内分泌治疗。结果:本组病例均顺利完成治疗。治疗结束后25例患者下尿路梗阻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PSA下降明显,由35.83ng/mL降至1.94ng/mL。18例患者治疗6个月后血清PSA降至正常。平均随访36个月(12~72个月),完全缓解6例(24.0%),部分缓解8例(32.0%),稳定6例(24.0%),1年局部控制率为88.0%,3年生存率为96.0%。结论:3D-CRT联合内分泌治疗局部晚期前列腺癌近期疗效满意,是一种有效、安全、可行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农业部推荐的驱螨试验方法进行研究,比较不同条件下的差异,为选择适宜的试验条件提供帮助。方法农药检(生测)函[2003]45号灭螨、驱螨试验方法和评价标准。结果对于不同材料改进测试方法,同时采用4 cm的平皿和平皿间不粘连的方法试验能顺利进行。结论改进法适用于驱螨效果实验室测试。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不同剂量的0.5%吡丙醚颗粒剂在居民区防治白纹伊蚊的效果,为制定居民区适宜的灭蚊方法提供科学依据,于2019年5—10月在上海市宝山区选取3个居民小区进行实验。A小区为小剂量组,小区内的全部雨水井投放0.5%吡丙醚颗粒剂剂量为1 g/雨水井;B小区为大剂量组,小区内的全部雨水井投放0.5%吡丙醚颗粒剂剂量为2 g/雨水井,每月使用不同剂量的吡丙醚颗粒剂同时,开展伊蚊孳生地治理。C小区为对照组,每月对能清除的蚊虫孳生地开展清理整治,对雨水井不做处理。使用蚊虫停落指数法和幼虫羽化率评价控制效果。结果显示,0.5%吡丙醚颗粒剂大剂量和小剂量组的小区白纹伊蚊成蚊密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大剂量与小剂量组间白纹伊蚊密度无显著差别,实验期间两组的成蚊相关密度指数均小于65。大剂量组和小剂量组的平均幼虫羽化率分别为0.6%和0.21%,实验期间两组的幼虫羽化率相关密度指数均小于50。实验结果表明,0.5%吡丙醚颗粒剂小剂量组与大剂量组在实验期间对白纹伊蚊的控制效果均有统计学意义,无显著差异,按每雨水井1 g的剂量使用0.5%吡丙醚颗粒剂可达到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9.
2020年8月17日至10月5日,本文选择上海市一处居民小区为样点,该样点中央东西方向贯穿的河流将小区分为南北两部分,因而将南部区域设为实验区,北部区域设为对照区.在实验区和对照区分别布放50个诱蚊诱卵器,连续布放7周监测白纹伊蚊密度.期间,分别于9月7日及21日对实验区的雨水井进行药物投放和公共区域孳生地治理.结果显...  相似文献   
10.
研究使用克里金(Kriging)模型在诱蚊诱卵器法中预测非监测点的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丰度的可行性,用以识别白纹伊蚊高密度区域,为制定蚊虫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本次在约60000 m2研究区域内设置了132个诱蚊诱卵器监测点,于2020年7月28日至10月6日每周监测1次,统计诱蚊诱卵器指数和卵粒数等.通过计算增量空间自相关来评估白纹伊蚊数量是否存在空间自相关;计算局部Moran's I(Local Moran's I)用以分析是否存在具有统计意义的聚集、冷点和空间异常值的点.采用ArcGIS 10.8软件的地统计学分析扩展模块的经验贝叶斯克里金模型进行蚊密度的空间插值.本次研究共回收有效诱蚊诱卵器1308只,阳性424只,平均诱蚊诱卵器指数为32.42.每个监测点10次监测合计捕获的卵粒数增量空间自相关分析显示,全局空间自相关峰值半径(Z值最大)为62 m,Moran's I指数为0.067,Z值为2.995 (P<0.05);局部自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研究区域呈现出西南角的白纹伊蚊密度较低,其中有3个高密度的异常点;东侧蚊密度较高,其中也有数个低密度的异常点.本次研究显示克里金模型可用于诱蚊诱卵器法监测;在本次研究区域内,白纹伊蚊密度东部高于西部,通过经验贝叶斯克里金模型能有效识别白纹伊蚊高密度区域,为制定高效的防控策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