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3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3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藤县3年间孕产妇死亡原因进行调查分析,探讨干预措施。方法对藤县2002年~2004年25例孕产妇死亡病例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藤县3年间孕产妇死亡率平均为58.39/10万,以直接产科原因为主,占72%,其中产后出血为首要原因,占全部死亡病例的40%,第二位为心脏病,占全部死亡病例的20%。未接受产前检查及未达到产前检查要求的分别占24%和72%,有56%孕产妇死于家中和转诊途中。结论孕产妇死亡与孕产妇个人和家庭意识不强,基层医疗保健机构宣教及对孕产妇系统管理不到位,医疗条件差,技术水平低,以及经济、文化、交通落后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2.
显性脐带脱垂25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脐带脱垂的应急处理方式及预防措施,降低围产儿病死率。方法:分析广西梧州市妇幼保健院2006—01/2008—1225例显性脐带脱垂病例。结果:5例入院时胎心音已消失,其余20例中18例行剖宫产术,2例阴道分娩,死产I例,19例新生儿中重度窒息1例,轻度窒息3例。围产儿病死率为24.00%。结论:警惕脐带脱垂的易发因素,做好系统产前检查,产时严密监测,早期发现,恰当处理,可降低围产儿病死率。  相似文献   
3.
第二产程剖宫产11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宇珍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21):3239-3240
目的:探讨第二产程剖宫产术的指征及并发症情况。方法:对2005年1月~2007年12月110例第二产程剖宫产手术与同期对照组非第二产程剖宫产手术的指征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手术指征前2位均为头盆不称和胎儿宫内窘迫,但是第二产程组中头盆不称数明显高于对照组。第二产程组产妇子宫切口撕裂,产后出血和产褥病率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腹部切口感染发生率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娩出胎头困难和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第二产程剖宫产术并发症发生高于其他时期剖宫产术,应对临产后的产妇头盆情况进行全面的评估,正确选择分娩方式,减少第二产程剖宫产术。  相似文献   
4.
异位妊娠的病因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异位妊娠是指受精卵种植并发育在子宫体腔以外部位的妊娠,又称宫外孕,严格而言,称异位妊娠比宫外孕更为确切和科学,因宫颈妊娠、宫角妊娠等实际上属于子宫的一部分,若称宫外孕不甚确切,而称异位妊娠则符合客观[1].异位妊娠是妇科领域最常见的急腹症,可以占到急腹症的80%以上,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都有明显升高趋势,大致发病在10/1000例妊娠左右[2].  相似文献   
5.
腹部切口脂肪液化2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自2004年1月-2007年12月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29例临床资料。将其分为A、B两组:A组术后9-14d愈合,无需二期缝合;B组一般换药3-5d后可行二期缝合,平均愈合时间为14-20d。并探讨其发生原因。结果切口脂肪液化原因复杂,肥胖、是否使用电刀、缝合技巧、暴露时间长短、术后切口观察处理、自身因素等成为影响切口脂肪液化发生的主要因素。结论重视腹部切口脂肪液化发生的危险因素,早期发现并运用积极的防治措施处理腹部切口可以缩短切口愈合时间,减少脂肪液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正>艾滋病于1985年传入中国,并在高危人群中广泛传播〔1〕,并且已经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艾滋病在我国已从扩散期进入快速增长期,严重危害着人民的健康和社会的发展〔2〕。目前,艾滋病病毒感染人数逐年增多,艾滋病疫情形势十分严峻。在艾滋病传播的3个途径(性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中,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产后护理干预对产妇乳汁分泌的影响。方法:将300例住院分娩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产后第1、2天采取产科常规护理,第3天开始,观察组由经过专业培训的专职护士对产妇进行针对性健康教育和床边乳房按摩护理干预,对照组继续实施产科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产妇泌乳率高、泌乳量增加、无乳胀乳痛现象,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产妇通过产后护理干预可增加乳汁分泌,满足婴幼儿需要,防止产妇乳胀、乳痛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产前超声筛查由于无创且操作相对简便、安全,符合率较高,从而为临床所推广。之前,早孕期主要通过测量NT等软指标,间接预测高危胎儿的心脏畸形风险。近年来随着超声检测仪器的更新及诊断手段的不断完善、超声科研的创新和进步、临床产科医生经验的不断积累,以及孕妇优生优育意识的提高,胎儿严重心脏结构畸形的产前筛查已从中孕期逐渐前移至早孕期。本文阐述了早孕期超声筛查胎儿严重心脏畸形的可行性、最佳时机、切面与检出率、预测的软指标、其他补充方法、影响胎儿心脏显示的因素及展望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产后对健康教育加穴位按摩产妇泌乳的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产科住院分娩的产妇300例,在产后第1、2d给予产科常规护理,第3d开始,采用自愿的方法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由经过专业培训的专职护士,对产妇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床边乳房按摩的护理干预,对照组继续给予产科常规护理。结果产后第3d后经护理干预的产妇泌乳率高、泌乳量增加、无乳胀乳痛现象,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产后通过健康教育加穴位按摩护理干预产妇可增加乳汁分泌,满足婴儿的需要和防止产妇乳胀乳痛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分析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孕产妇HIV感染及母婴传播情况,为梧州市实施艾滋病母婴传播综合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梧州市2008~2011年孕产妇监测数据和0~4岁以下儿童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8~2011年分别报告HIV/AIDS孕产妇387例、416例、614例、685例,其中母婴传播途径5例、7例、9例、9例,母婴传播的构成比分别为1.3%、1.7%、1.5%、1.3%;0~4岁年龄组HIV/AIDS分别为5例、4例、5例、4例,0~4岁年龄组在当年全部报告例数中占1.3%(5/387)、1.0%(4/416)、0.8%(5/614)、0.6%(4/685)。孕产妇监测数据显示,2008~2011年梧州市筛查孕妇分别为16 417例、23 330例、30 688例、57 754例,检出HIV阳性孕妇16例、22例、24例、26例,阳性率分别为0.098%、0.090%、0.080%、0.050%;2008~2011年筛查产妇分别为29 917例、35 531例、47 166例、55 340例,检出阳性产妇27例、18例、14例、8例,阳性率分别为0.090%、0.051%、0.030%、0.014%。结论:梧州市孕产妇HIV流行及母婴传播态势已经初步遏制,但仍比较严峻,必须继续采取全方位、多层次、多合作平台的综合防治工作模式,有效阻断HIV母婴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