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7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29篇
神经病学   20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游离甲状腺激素检测在临床上非甲状腺疾病患儿中的诊断作用. 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患儿血清TT3、TT4、FT3和FT4,结果分析采用卡方检验. 结果 31例TT3异常率为100%;FT3异常率为32.2%;两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6.755,p<0.01);TT4异常率为51.6%;FT4异常率为9.6%;两者差异有显著性(χ2=6.988,p<0.01). 结论游离甲状腺激素检测较总甲状腺激素检测更能正确反映甲状腺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1998~2002年广州地区儿童B型流感病毒的亚型流行分布和特点.方法对疑似流感样症状的儿童取咽分泌物,接种到MDCK放33℃温箱培养48~72小时.MDCK细胞上清液进行血凝试验.结果 2848例中117例分出B型流感病毒,总阳性率为4.1%.1998年为5%,1999年B型流感病毒阳性率为1.9%,2000年为4.3%,2001年为3.3%,2002年为6.1%.1998~2001年广州地区儿童B型流感病毒流行为Yamagata型,2002年为Victoria型.结论 1998~2002年广州地区儿童B型流感病毒存在两个亚型感染,但没有发现2个亚型在同一流行时间同时出现.2002年广州地区儿童发生B Victoria型大流行.  相似文献   
3.
卢凤民  吴冬燕  许静  付乃宽 《天津医药》2005,33(11):697-699
目的:评价延迟性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心功能和心脏事件的影响。方法i8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平均1周后接受PTCA治疗(介入组),并在住院和随访期间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及记录心脏事件的发生率,且与30例行药物治疗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介入组术前29例心功能不全患者和57例心功能正常患者6个月后左室舒张末内径和左室射血分数均有提高,心脏事件发生率低,且与对照组比较心功能也有改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前壁心肌梗死和梗死相关动脉的开通是心功能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延迟性PTCA能改善心肌梗死患者的左心功能,减低近中期心衰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冠心病介入性诊治的常规路径是经皮穿刺股动脉,但国外如日本已较早采用经皮穿刺桡动脉的方法,国内如北京阜外医院近年来也已采用此方法。与经皮穿刺股动脉相比,经皮穿刺桡动脉具有损伤小、恢复快、患者无需卧床休息、周围血管并发症少、抗凝药物可连续使用等优点。目前国内尚未广泛应用此种方法,现将笔者使用该法的经验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心脏再同步治疗(CRT)通过心脏同步性的改善,包括房室同步性、左心室内同步性和左、右心室间的同步性,改善左心室收缩功能,增加左心室充盈时间,减少二尖瓣反流,逆转慢性心脏重构,是近期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治疗的重大进展[1-2].现将我院30例已完成的CRT治疗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进行分析,探讨CRT治疗CHF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探讨心房颤动(房颤)患者血管紧张素系统基因转录和蛋白表达与心房纤维化的关系,研究心房纤维化在房颤维持和心房重构中的作用.方法 心外科手术病人53例,其中窦性心律者26例,房颤患者27例(房颤少于10年患者为房颤Ⅰ组,房颤超过10年患者为房颤Ⅱ组).术前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手术中取右心房组织,Masson染色测定胶原容积分数(CVF),分别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蛋白印迹的方法测量血管紧张素Ⅱ受体、血管转化酶(ACE)mRNA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型蛋白的表达量,用放射免疫的方法测定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水平.结果 同窦性心律组相比,房颤组心房扩大、CVF增高;房颤Ⅰ组心房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和2的mRN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CE mRNA升高,AngⅡ升高;房颤Ⅱ组心房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和2的mRNA有下降的趋势,未达统计学意义,ACE mRNA、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蛋白表达下降,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血管紧张素系统在房颤患者的心房纤维化早期发展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8.
PCI中,分叉病变治疗占4%~16%,因边支血管存在着闭塞的风险,PCI术后,边支血管≥2.0mm闭塞的主要并发症是急性心肌梗死,故其介入治疗极具挑战性。  相似文献   
9.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 (CRT) and the problem of non-response to CRT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 Methods Twenty patients[(64±10.9) yrs,5 women, 15men] underwent CRT. Conventional echocardiography was performed in each patient before implantation and at 6 months post implantation. Results The clinical response rate was 60% and echocardio-graphic response rate was 55% at 6 month follow-up. Average EF increased 10%. Three patients died and 1 pa-tient was found to have increased left electrode thresholds. One electrode dislocation occurred and recannulation was required. Four patients had no response to CRT. The response rate to CRT was lower in patients with a nar-row QRS or ischemic cardiomyopathy. Conclusion CRT is an effective treatment for chronic heart failure pa-tients. Non-response to CRT may berelated to the cause of heart failure and narrow QRS.  相似文献   
10.
心房细胞的电重构与逆向电重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经典的玻璃微电极技术,观察快速起搏及自主神经递质、β受体阻滞剂和钙通道阻滞剂对心房肌细胞跨膜动作电位及其恢复过程的影响,探讨观察房性快速性心律失常中的电重构(ER)和逆向电重构(RER)现象。方法健康豚鼠35只取出心脏,剪下左心耳,取大约2×5mm大小的肌条。用充满3mol/L氧化钾的玻璃微电极插入心房肌,记录动作电位。观察复极30%、50%、90%时的动作电位时程(APD30、APD50、APD90)、有效不应期(ERP)、动作电位振幅(APA)、静息电位(RMP)。灌流台氏液中分别加入丙基肾上腺素(ISO)、乙酰胆碱(Ach)、去甲肾上腺素(NA),艾司洛尔(Esm)和地尔硫卓(Dil)平衡20min后记录上述指标并观察其恢复过程。结果快速心房刺激可出现明显的心房电重构,心房快速刺激终止后电重构特性逐步恢复,表现为逆向电重构。乙酰胆碱和丙基肾上腺素可延长快速起搏后动作电位和有效不应期的恢复。艾司洛尔和地尔硫卓均可改善短时间快速刺激后动作电位的恢复。我们提出的心脏电学顿抑是心脏的重要电生理特性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