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3篇
中国医学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对湖南侗族左扣手人群的掌纹分布特点进行研究 ,积累侗族群体遗传学与民族学资料。方法用油墨拓印法捺印手纹 ,放大镜下观察分析。结果侗族左交臂人的普通型及过渡Ⅱ型掌褶纹的百分率存在明显的性差 (p <0 0 1) ;TH/I1区及I3 区的真实花纹出现率在左右手之间存在明显差异 (p <0 0 5或p <0 0 1)。过渡Ⅰ型掌褶纹的百分率与对照组比较存在明显的差异 (p <0 0 5 )。结论湖南侗族左交臂人群的掌纹有其自身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齐刺、温针灸治疗肱骨外上髁炎74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疗效。方法:126例患者随机分成阿是穴齐刺加温针灸组74例和单一针刺组52例,治疗2个疗程观察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齐刺、温针灸组与单一针刺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阿是穴齐刺加温针灸治疗该病的临床疗效优于单一针灸疗法。  相似文献   
3.
湖南侗族青少年身高坐高发育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侗族主要分布于贵州、湖南和广西3省(区)交界地区,共有人口200多万。第5次人口普查显示,2000年湖南省侗族共84.21万人,居全省少数民族第3位,主要居住于湖南怀化的通道、新晃、靖州等县。由于历史的原因,湖南侗族的文化与体育发展较慢,青少年学生的体质调查数据缺乏,笔者分析侗族青少年的身高坐高发育状况,不仅可以丰富侗族人类学研究成果,而且对侗族青少年的营养指导、学生体育训练和体育选才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1对象与方法1.1对象在湖南省通道、靖州两县采用随机分层整体抽样方法,抽取7~17周岁的外观发育正常且世居侗乡、3代直亲均为侗族…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我国20个少数民族青少年体质发育状况。方法利用与体质发育密切相关的生长发育指标(身高、体重、胸围、肺活量和身体质量指数)作20个民族间的聚类分析。结果20个民族聚合成主要的三大类,各类群间的体质发育存在明显差异。结论20个民族青少年的体质发育水平整体较低。  相似文献   
5.
湖南侗族成人头面部的体质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湖南侗族头面部的体质特征。方法 对湖南侗族头面部 4 2项指标进行活体测量分析。结果 得到了头面部 4 2项体质指标的平均测量值和有关分型。结论 湖南侗族头面部除有蒙古人种的一般特征外 ,还有其本民族的体质特征。  相似文献   
6.
湖南侗族容貌特征增龄变化的指数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湖南侗族容貌特征各项指数随年龄增长的变化情况。方法计算反映容貌特征的各项指数,并对各项指数进行分型,比较各型在青年组、中年组及中年以上组的分布。结果随着年龄的增长,头部宽度增加相对大于长度和高度,长度的增加相对大于高度,从而使头部趁向于短圆;面部高度较宽度增加快;眼裂变细变窄;鼻型变阔;红唇高度由厚渐薄;耳形变窄变长。结论湖南侗族的容貌特征指数随年龄增长呈现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湖南侗族的容貌特征。方法 对湖南侗族头面部眼、耳、口、鼻、面部及毛发等 31项指标进行活体观察分析。结果 湖南侗族的容貌特征主要是 :发浓密、黑直 ,前额发际多呈三角形 ,眉毛中等 ;大多数人有蒙古褶和双眼皮 ;鼻根低平 ,鼻基上翘 ,鼻背直形或凹形 ,鼻翼宽阔且凸出 ;口裂中等 ,红唇较厚 ;颧骨体多不突出 ,颏部多后斜或直型 ,面宽 ,多为卵圆面形 ;多数人有达尔文结节 ,耳壳外展且多为椭圆形和卵圆形 ,耳垂为三角形或方形。结论 湖南侗族鼻的形态是区别于其它民族的主要容貌特征  相似文献   
8.
湖南侗族左交臂人群的指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湖南侗族左交臂人群的手纹特点。方法 对湖南通道侗族自治县 2 88人用油墨拓印法印取指纹图 ,放大镜下观察计数。结果 侗族左交臂人的指纹分型特点是 :尺箕 >简斗 >双箕斗 >桡箕 >简弓 >帐弓 ;简弓出现率存在明显的性差 (P <0 0 5 )。桡箕在食指的出现率、女性简弓的出现率、男性箕、尺箕和斗的出现率与对照组比较存在明显的差异 (P<0 0 5 )。结论 表明湖南侗族左交臂人群的指纹分布具有一定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9.
湖南苗族、侗族头面部10项形态特征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湖南苗族、侗族头面部人类学特征。方法采用活体观测的方法,观测了湖南苗族328例、侗族320例头面部10项形态特征。结果10项形态特征中大部分不具明显的民族差异。苗族仅一项形态特征有明显的性别差异,侗族有四项形态特征具有明显的性别差异,但有性别差异的形态特征在两民族中表现不一,没有一项形态特征同时在两民族中均表现出性别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头面部10项形态特征在湖南苗族和侗族的分布差异没有显著性,但与国内其他民族比较,显示湖南苗族、侗族的绝大多数头面部形态特征具有民族特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湖南省侗族学生体脂发育规律,为少数民族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的相关研究提供依据。方法根据分层整体抽样的原则,对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7~17岁的侗族学生1982名进行体格发育测量,计算上臂肱三头肌位和肩胛下角位的皮褶厚度之和,并运用长岭公式估测体密度,用Brozek公式计算体成分。结果男生皮褶厚度随年龄增长呈现波浪式递增趋势,女生的皮褶厚度呈现持续递增;体脂率的发育变化规律男、女生均呈现出“N”形的变化;瘦体重均表现为随年龄增长而递增。侗族学生的皮褶厚度、体脂率和瘦体重与身高、体重和胸围均呈正相关。侗族学生的皮褶厚度及体成分发育在青春期前后呈现出明显差异。结论湖南省侗族学生体脂发育及瘦体重偏低,体质与营养状况低于全国儿童青少年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