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4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15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2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1 毫秒
1.
青年人(≤30岁)胃癌在临床上不多见,近几年青年人胃癌的检出率有所增加。我院自1990年1月至1996年10月,共收治各年龄组胃癌病人1226例,其中青年人胃癌32例,均经胃镜或手术病理证实。现结合资料及本组病例情况分析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同期共收治各年龄组胃癌1226例,青年人胃癌32例,占2.61%,其中男性19例,女性13例,男女之比1.5:1。年龄最小者20岁,以26~30岁居多,共28例,平均27.4岁。 1.2 病程 从有自觉症状至入院时间,6个月以内3例,6个月至1年8例,1年至2年者  相似文献   
2.
罂粟碱对大鼠肝热缺血再灌注期微循环影响的活体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大鼠肝脏热缺血再灌注期应用罂粟碱(PAP)对改善及保护肝微循环的效果,并探讨门静脉途径给药的可行性.方法选择Wistar大鼠20只,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PAP3.18mg/kg,对照组NaCl4ml;按misra方法复制肝原位热缺血再灌注模型,恢复再灌注后门静脉置管,分别给于PAP、NaCl.通过倒置显微镜活体观察两组用药前、后肝中央静脉管径、肝窦开放数及其血流速度的变化情况;检测血清SOD、ALT、AST、LDH及肝组织病理检查.结果1、热缺血再灌注期肝中央静脉直径较复制模型前变窄(P<0.05)、血流速度减慢(P<0.05),肝窦开放数减少(P<0.01).2、热缺血再灌注期用药后较用药前肝中央静脉直径增宽(P<0.05)、血流速度加快(P<0.01).肝窦开放数增多(P<0.05).3、实验组SOD水平较对照组增高(P<0.05);ALT、AST、LDH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4、光镜检查肝窦扩张程度较对照组明显(P<0.05),肝细胞浊肿变性及肝细胞坏死程度轻于对照组(P<0.05).结论1、大鼠肝热缺血再灌注期存在有严重的微循环障碍和再灌注损伤;2、PAP能有效改善大鼠肝热缺血再灌注期的微循环障碍,减轻肝组织再灌注损伤;3、活体再灌注期经门静脉途经给药对改善肝微循环效果确切、可行.  相似文献   
3.
活体肝移植供体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 1993年在卫生部门和皇家外科协会的协助下成立 ;伦理学部门按受了这种提议 ,根据他们的实践 ,这个草案用于评价供体 (父母 ) ,评价记录保存在这个中心 ;本研究之目的是回顾这些记录 ,以建立确定适合活体肝移植的原则及不适合的原则 ;这样在今后评价供体时有可靠的价值。英国活体肝移植中心 ,1992年 6月至 1997年 8月 ,32个患儿准备行活体肝移植 ,他们的 6 4个父母考虑为共体 ,其中 2 0例为胆道闭锁 ,2例为α-抗胰蛋白酶缺乏 ,2例肿瘤 ,2例代谢性疾病 ,2例肝内瘀胆 ,2例隐性肝病 ,1例 Alagille综合症 ,1例囊性纤维化 ;平均年龄 14个月 (5…  相似文献   
4.
目的 根据不溶性钙盐离子积计算,将血钙控制于正常水平,从而将血磷酸与氟控制在致死性浓度以下,达到解救磷与氢氟酸烧伤中毒目的.方法 氢氟酸与黄磷于新西兰兔背部皮肤致致死性磷与氢氟酸烧伤,伤后动物分为氢氟酸烧伤组(HF,n=10);氢氟酸烧伤钙治疗组(HF-Ca,n=10);磷烧伤组(P,n=12)与磷烧伤钙治疗组(P-Ca,n=12),汽油烧伤对照组(G,n=12).两治疗组均给予钙治疗以将血钙水平控制在正常水平以上,观测伤后死亡率与血氟、磷、血总钙、游离钙水平.结果 氢氟酸烧伤组伤后血氟(1.15±0.12)×10-4 mol/L, 动物死亡率100%;磷烧伤后血磷显著升高,动物死亡率75%;两组血游离钙均较正常显著降低(P <0.05),钙治疗将血钙维持于正常水平后,7 d内动物死亡率降低至普通烧伤的30%水平.结论 维持血钙于正常水平能够防治磷及氢氟酸烧伤致死性中毒,这一结果能够从不溶性盐离子积计算中加以解释.  相似文献   
5.
临床资料 :病人 ,男 ,4 0岁 ,因食用高脂食物后右上腹不适 ,呈发作性绞痛 ,伴右肩背部放散 ,低热、恶心、巩膜黄染 ,症状逐渐加重 ,对症治疗效果不佳 ,以“胆系感染”收入院。查体 :体温正常 ,痛苦表情 ,巩膜轻度黄染 ,右上腹压痛 ,莫菲征阳性 ,无肌紧张。B超示 :肝外胆管内径 1 1cm ,其内探及 0 6cm强回声团块无声影 ,肝内胆管扩张 ,胆囊胀满约 11cm× 4 5cm ,腔内回声呈网眼状 ,颈部呈实性低回声。CT示 :胆囊肿大、壁厚 ,腔内大小不等圆形低密度影呈蜂窝状充盈缺损 ,增强后胆囊内蜂窝状缺损征象更加明显。PTC示 :肝内外胆…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41岁。于1996年1月20日食油腻食物后感到右上腹部不适,伴发作性绞痛及放射至右肩背部疼痛,时有低热及恶心于1996年1月30日入院。近日来上述症状明显加重,精神差,睡眠不佳,陶土色大便。体检:营养中等,神志清,表情痛苦,巩膜黄染,腹部平坦...  相似文献   
7.
胆囊出血1例     
患者女,85岁,主因劳力性胸憋、胸痛2年,加重伴右上腹疼痛10 d,于2010年12月28日收住心内科,既往有冠心病、高血压病史,入院体检:体温36.2℃,脉搏80次/min,呼吸19次/min,血压140/80 mmHg,口唇紫绀,颈静脉怒张;双肺呼吸音稍粗,双下肺可闻及少许湿啰音;叩诊心界向左下扩大,心率80次/min,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部平坦,腹式呼吸存在,右上腹压痛、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肋缘下可触及不规则包块,Murphy征阳性,肠鸣音稍弱,未闻及气过水声.血常规示:白细胞14.77×109/L,血小板197×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7.3%.  相似文献   
8.
白介素6(IL-6)是一种重要的早期信号传导系统的补体,可引起肝脏再生,而且已经在肝移植后胆汁中检测到;研究胆汁IL-6浓度,试图预测胆管癌大块肝切除术后的肝功能。本研究资料来自1995年10月到1997年7月行大块肝切除的24例胆管癌病人,男女各12例,平均年龄65岁(44~78);其中18例肝门部胆管癌,6例进行期胆囊癌;均无肝硬化,但22例有黄疸,黄疸病人术前行PTCD以减黄及预防胆管炎,另2例仍行PTCD以精确评估胆道系统。手术包括右肝切除加尾叶切除(n=15),扩大的左肝切除加尾叶切除(n=3),扩大右肝加尾叶切除(n=6),全部肝外的胆管切除及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肝热缺血再灌注(I/R)期微循环变化及前列腺素E1(PGE1)对肝微循环的保护作用,并探讨门静脉途径给药改善肝微循环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Wistar大鼠2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按Misra法建立肝原位热I/R模型,通过倒置显微镜活体观察模型复制前、后,再灌注前、后以及经门静脉给药后肝中央静脉的管径、血流变化、肝窦开放数,并进行血清生化检测及肝组织病理检查。结果①肝热缺血恢复再灌注后肝中央静脉直径较复制模型前明显变窄(P<0.05),血流速度明显减慢(P<0.05),肝窦开放数明显变少(P<0.01),肝窦血流速度明显减慢(P<0.01);②热I/R期用药后肝中央静脉管径较用药前明显增宽(P<0.05),肝中央静脉血流速度实验组较对照组明显增快(P<0.05),肝窦开放数、血流速度、扩张程度实验组均优于对照组(P<0.01);③血清生化指标实验组好于对照组(P<0.05);④病理检查:实验组肝窦扩张、肝窦开放数好于对照组,肝细胞浊肿变性或坏死轻于对照组(P<0.05)。结论①肝脏热I/R期存在严重的微循环障碍和再灌注损伤;②PGE1能有效地改善肝热I/R期的微循环障碍,保护肝微循环,减轻肝组织再灌注损伤;③活体再灌注期经门静脉途经给药对改善肝微循环效果确切、可行。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肝热缺血再灌注(I/R)期微循环变化及前列腺素E1(PGE1)对肝微循环的保护作用,并探讨门静脉途径给药改善肝微循环的可行性.方法选择Wistar大鼠2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按Misra法建立肝原位热I/R模型,通过倒置显微镜活体观察模型复制前、后,再灌注前、后以及经门静脉给药后肝中央静脉的管径、血流变化、肝窦开放数,并进行血清生化检测及肝组织病理检查.结果①肝热缺血恢复再灌注后肝中央静脉直径较复制模型前明显变窄(P《0.05),血流速度明显减慢(P《0.05),肝窦开放数明显变少(P《0.01),肝窦血流速度明显减慢(P《0.01);②热I/R期用药后肝中央静脉管径较用药前明显增宽(P《0.05),肝中央静脉血流速度实验组较对照组明显增快(P《0.05),肝窦开放数、血流速度、扩张程度实验组均优于对照组(P《0.01);③血清生化指标实验组好于对照组(P《0.05);④病理检查:实验组肝窦扩张、肝窦开放数好于对照组,肝细胞浊肿变性或坏死轻于对照组(P《0.05).结论①肝脏热I/R期存在严重的微循环障碍和再灌注损伤;②PGE1能有效地改善肝热I/R期的微循环障碍,保护肝微循环,减轻肝组织再灌注损伤;③活体再灌注期经门静脉途经给药对改善肝微循环效果确切、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