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9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63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68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8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8篇
  1976年   5篇
  1975年   7篇
  1974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3 毫秒
1.
人类髓系白血病细胞株HL 6 0、K5 6 2同时有p16、p5 3抑癌基因的缺失[1,2 ] 。已有研究将正常的p5 3或p16基因单独导入这两种细胞 ,可以不同程度地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1,2 ] 。如果同时将缺失的p16、p5 3两种基因导入HL 6 0及K5 6 2细胞中 ,可能有更好的抑制作用。材料和方法1 质粒与试剂 含野生型p16cDNA的质粒pBluescript p16由GordonPeters教授 (ImperialCancerResearchFund .London)惠赠 ,含野生型p5 3cDNA的质粒pC5 3 SN3及真核表达载体pCNe…  相似文献   
2.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的检测郑玲,刘英,叶德富,薛原,杨芳关键词:类风湿性关节炎,白细胞介素-2受体/可溶性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以慢性多关节炎为主要表现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病因和发病机理至今尚未完全阐明,目前已有大量资...  相似文献   
3.
我国福建汉族人HSP70基因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福建省汉族人HSP70基因多态性分布,进而为探讨HSP70基因多态性与疾病的相关性提供遗传背景资料。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限制性内切酶分析检测了127名福建汉族正常人的HSP70基因3个多态性位点,并比较了部分不同地区和人群之间的基因型与等位基因频率。结果福建汉族人HSP70-1基因型(GG,GC和CC)分布频率分别是55.1%、40.2%和4.7%;HSP70-2基因型(从,AG和GG)分布频率分别是44.1%、铝.8%和6.9%;HSP70-hom基因型(Tr,TC和CC)分布频率分别是59.8%、37.0%和3.2%;HSP70-1等位基因频率G和C分别是75.2%和24.8%;HSP70-2等位基因频率A和G分别是68.5%和31.5%;HSP70-hom等位基因频率T和C分别是78.3%和21.7%。福建汉族人HSP70-1的基因型分布和等位基因频率同日本、墨西哥人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美国和西班牙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福建汉族人HSP70-1的GG纯合型(55.1%)显著高于美国(42.6%)和西班牙(33.0%)人群;福建汉族人HSP70-2的基因型分布和等位基因频率与日本人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墨西哥、美国和西班牙人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福建汉族人HSP70-2的AA纯合型(44.1%)高于墨西哥(23.O%)、美国(38.8%)和西班牙(20.O%)人群;福建汉族人群的HSP70-hom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同日本、墨西哥、美国和西班牙人群的基本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福建汉族人群的HSP70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同中国台湾汉族人基本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武汉地区汉族人某些位点存在差异。结论福建汉族人HSP70基因多态性分布不同于某些地区的人群,具有种族和地区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生物钟相关基因在原发性肝细胞癌(简称肝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从美国癌症和肿瘤基因图谱数据库(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中下载肝癌数据424例,包括374例肝癌患者样本及50例正常对照样本。运用DECenter软件对51个生物钟相关基因进行差异表达分析,比较生物钟基因在肝癌患者及正常样本之间的表达情况。运用DAVID在线工具分析差异基因的GO及KEGG功能富集通路,并通过STRING数据库构建差异基因之间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了解生物钟基因肝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主要作用。结果:在374例肝癌患者样本的51个生物钟相关基因中,有21个基因在肝癌样本中表达上调(P<0.05),3个基因表达下调(P<0.05)。生物钟基因高表达样本主要富集于Wnt信号通路、Hedgehog信号通路及Hippo信号通路(P<0.001)。参与调节昼夜节律和细胞代谢的10个生物钟基因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中相关性最为紧密(P<0.001)。GO分析差异基因集中作用于调节昼夜节律、细胞代谢过程、基因表达等通路(P<0.001)。结论:生物钟相关基...  相似文献   
5.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在类风湿性关节炎 (RA)中的临床意义 ,笔者观察 2 1例 RA患者血清 TNFα水平 ,并与退行性关节炎 (OA)、强直性脊柱炎 (AS)患者血清 TNFα水平做一比较 ,同时对 RA综合治疗患者血清 TNFα水平变化做初步观察。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1.1.1 对照组  14例均为女性健康献血员 ,年龄 2 9.4±5 .2岁 (2 2~ 38岁 )。1.1.2 类风湿性关节炎组  2 1例 ,男性 9例 ,女性 12例 ,年龄 40 .2± 8.7岁 (2 0~ 6 2岁 )。9例次采用 RA的综合治疗 ,包括一种非甾体类消炎止痛药 (NSA1DS)或 /和小剂量激素 ,二…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联合转染p53和血管生成抑素(AS)基因对人胃癌细胞系SG7901生长的影响。方法用脂质体转染法分别将p53、AS基因、p53和AS基因转染人胃癌细胞系SG7901。以RT-PCR法检测转染后细胞目的基因的表达,通过细胞集落形成实验、MTT生长曲线、细胞周期检测观察其生物学特性变化。结果p53或AS基因均能抑制转染细胞的生长,而联合转染两种基因的细胞生长抑制更明显。结论p53和AS基因具有协同抑制恶性肿瘤细胞生长作用,提示联合多种基因可能有利于恶性肿瘤的基因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瞬间表达的CD4 0反义RNA对EB病毒转染的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患者B淋巴细胞CD4 0分子表达、细胞增生以及免疫球蛋白 (Ig)分泌功能的影响。 方法 构建人CD4 0反义RNA的真核表达载体CD4 0 /pcDNA3,并将其转染入EB病毒转染的SLE患者B淋巴细胞中。应用流式细胞仪 (FACS)检测观察B淋巴细胞膜上CD4 0分子表达的变化 ;应用四甲基偶氮唑盐微量酶反应比色法 (MTT)观察反义CD4RNA对B淋巴细胞增生能力的影响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转染后的B淋巴细胞的Ig分泌功能。结果 与转染pcDNA3空载体组相比 ,转染CD4 0 / pcDNA3组的CD4 0分子的表达明显降低 (P <0 0 1) ;细胞的增生能力明显降低 (P <0 0 5 ) ;细胞的Ig分泌功能明显受抑制 (P <0 0 1)。结论 CD4 0反义RNA对SLE患者的B淋巴细胞有明显的免疫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以Hep G2细胞为实验材料,用油酸诱导建立肝细胞脂肪变性模型。方法:用不同浓度的油酸培养Hep G2细胞,采用MTT法确定引起肝细胞脂肪变性的油酸的最佳浓度,用油红O染色观察细胞内脂滴形成情况,并检测细胞内TG的含量和培养液的ALT、AST的水平,实时定量PCR检测CPT-1、FAS、IL-6m RNA的表达。结果:用含0.25m M浓度的油酸的培养基培养Hep G2细胞24h,光镜下可见Hep G2细胞内有脂滴形成,模型组中细胞内TG含量及培养液中AST较对照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模型组较对照组CPT-1m RNA表达增高,FASm RNA表达降低,IL-6m RNA表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油酸建立的体外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可较好地模拟人脂肪肝的主要特征,为脂肪肝的研究提供了简便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肝癌发病率高,术后复发与转移严重制约了肝癌的治疗效果。现已发现许多生物标记物如甲胎蛋白(AFP)、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等与肝癌复发与转移密切相关,通过对这些相关标记物进行联合检测,可在早期预测肝癌复发和转移,从而及时进行再治疗,可提高肝癌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一例吉尔伯特综合征患儿自幼反复出现巩膜黄染,无其他自觉症状;血清胆红素水平升高,以非结合胆红素为主;排除胆道梗阻、溶血等其他引起黄疸的因素;基因检测发现患儿尿苷二磷酸葡糖苷酸转移酶1A1(UGT1A1)基因存在UGT1A1*28和c.211G>A杂合突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