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1篇
眼科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了解Tim-3作为一个新型促炎因子,在细粒棘球蚴感染小鼠的早期阶段的表达水平。方法:原头蚴感染BALB/c小鼠后1、5、9、13天,取其腹腔巨噬细胞和脾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各时间点腹腔巨噬细胞、脾巨噬细胞、脾CD3+细胞Tim-3的表达水平。采用qRT-PCR法检测各时间点TLR4的mRNA水平。结果:细粒棘球蚴组与对照组小鼠CD3+脾细胞Tim-3表达无明显差别;小鼠脾脏巨噬细胞(9、13天)、腹腔巨噬细胞(5、9、13天)表面Tim-3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有升高,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巨噬细胞数量无明显变化。小鼠感染细粒棘球蚴第1天时TLR4 mRNA的表达水平升高,并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小鼠感染细粒棘球蚴早期,巨噬细胞Tim-3的表达升高,并可能通过下调TLR4的表达,抑制了巨噬细胞功能,从而抑制宿主的免疫杀伤,产生了免疫逃避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褪黑素(MT)联合锌(Zn)对H2O2诱导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ARPE)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常规培养ARPE细胞株(ARPE-19),利用不同浓度H2O2处理ARPE-19细胞,将细胞存活率接近50%的H2O2浓度作为氧化损伤浓度。将ARPE-19细胞分为:不同浓度MT(10-5 mol·L-1、10-6mol·L-1、10-7mol·L-1)+ZnCl2(15 μmol·L-1)组,ZnCl2组(采用15 μmol·L-1 ZnCl2培养细胞),H2O2组(不添加MT和ZnCl2培养细胞),空白对照组(细胞不做任何处理)。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采用试剂盒测量各组细胞内活性氧(ROS)和丙二醛(MDA)的含量。ELISA检测各组细胞内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量。结果 当H2O2浓度为300 μmol·L-1时,细胞存活率为(54.31±1.91)%,此时细胞存活率接近50%,后续实验中均选择该浓度作为氧化损伤浓度。ZnCl2组、10-5 mol·L-1 MT+ZnCl2组、10-6 mol·L-1 MT+ZnCl2组、10-7 mol·L-1 MT+ZnCl2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3.05%、1.17%、1.50%、1.71%,与空白对照组(0)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H2O2组、ZnCl2组、10-7mol·L-1 MT+ZnCl2组细胞内ROS含量分别为空白对照组的1.76倍、1.59倍、1.41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10-5 mol·L-1 MT+ZnCl2组、10-6 mol·L-1 MT+ZnCl2组细胞内ROS含量分别为空白对照组的1.13倍和1.25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H2O2组细胞内MDA的含量较空白对照组显著提高 (P<0.05);ZnCl2组、10-5 mol·L-1 MT+ZnCl2组、10-6 mol·L-1 MT+ZnCl2组、10-7 mol·L-1 MT+ZnCl2组细胞内MDA的含量均较空白对照组稍增加,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H2O2组、ZnCl2组、10-7 mol·L-1 MT+ZnCl2组细胞内IL-6和TNF-α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10-5 mol·L-1MT+ZnCl2组和10-6 mol·L-1 MT+ZnCl2组细胞内IL-6和TNF-α的表达量均略高于空白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MT联合Zn能有效降低H2O2损伤所致ARPE-19细胞内ROS的含量,随之减少细胞内MDA的含量,同时也能抑制IL-6和TNF-α的表达量,从而起到保护RPE细胞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小鼠骨髓来源的内皮祖细胞(EPCs)条件培养基(CM) 对同源间充质干细胞(MSCs)增殖和成骨分化功能的影响,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小鼠骨髓细胞经差速贴壁法结合专用培养基分别培养扩增MSCs和EPCs,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MSCs和EPCs表面标记物,以成骨、成脂和成软骨诱导分化对MSCs进行功能鉴定,以成血管对EPCs进行功能鉴定。将MSCs分为0% EPCs-CM组(对照组,采用LG-DMEM培养)、50% EPCs-CM组(采用50% EPCs-CM+50% LG-DMEM培养)和100% EPCs-CM 组(采用100% EPCs-CM培养)。采用MTT比色法检测各组MSCs的增殖活性;采用茜素红染色检测各组MSCs的成骨分化能力。结果:FCM法检测,第3代MSCs高表达Sca-1、CD29, 低表达CD45、CD11b;经诱导可向成骨、成软骨和成脂方向分化。第3代EPCs 高表达CD34、CD133和VEGFR2;在铺有基质胶的96孔培养板中可形成血管样结构。与对照组比较,50% EPCs-CM组和100% EPCs-CM组MSCs增殖活性明显增加,且呈浓度依赖性(P<0.05)。茜草色素红染色法检测,培养21 d后50%和100% EPCs-CM组MSCs的钙结节数量和钙盐沉积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利用差速贴壁法可同时分离MSCs和EPCs,EPCs-CM能促进MSCs 的增殖和成骨分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肝细粒棘球蚴病患者钙化外囊壁及非钙化外囊壁上的钙化相关受体BMPRⅡ(骨形态发生蛋白Ⅱ型受体)、IGF1R(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和ERα(雌激素受体α)的表达差异。方法 钙化外囊壁和非钙化外囊壁茜素红染色,Envision免疫组化法和qRT-PCR分别检测同一细粒棘球蚴病患者钙化外囊壁及非钙化外囊壁上钙化相关受体BMPRⅡ、IGF1R和ERα的表达水平和钙化相关受体的mRNA表达量。结果 与细粒棘球蚴非钙化外囊壁相比较,同一患者钙化外囊壁茜素红染色钙化显著,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369,P<0.01);钙化外囊壁相关受体的表达明显增加,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NA表达量明显增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细粒棘球蚴病患者钙化外囊壁钙化相关受体表达量较高,钙化相关因子通过与受体BMPRⅡ、IGF1R和ERα等结合,引起细粒棘球蚴外囊壁钙化,外囊壁的钙化可以有效地抑制细粒棘球蚴的生长,在细粒棘球蚴病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索同时从小鼠骨髓分离培养间充质干细胞(MSCs)与内皮前体细胞(EPCs)及对其鉴定的方法。方法 小鼠骨髓细胞经改良差时贴壁法分离,以48h为时间点,48h内贴壁细胞传至3代后行成骨、成软骨、成脂分化诱导实验,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其表面标记;48h后收集未贴壁细胞,传至3代后行血管形成实验,传至5代后行CD31免疫荧光细胞染色实验,FCM检测其表面标记。 结果 第3代48h内贴壁细胞可诱导分化为骨、软骨和脂肪细胞,FCM 检测Sca-1、CD29、CD45、CD11b 阳性率分别为(98.30±0.75)%,(97.47±1.32)%,(1.87±0.15)%,(1.03±0.71)%;第3代48h后贴壁细胞在基质胶上可形成血管样结构,第5代48h后贴壁细胞特异性表面抗原CD31呈阳性表达,FCM检测CD34、CD13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2) 阳性率分别为(88.90±1.18)%,(92.73±2.90)%,(87.63±1.79)%。 结论 采用改良差时贴壁法可同时分离培养扩增小鼠骨髓 MSCs和 EPCs,且简便高效稳定可重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细粒棘球蚴早期感染BALB/c小鼠TGF-β1的表达情况。方法用细粒棘球蚴感染BALB/c小鼠,分别于感染后第1、3、5、7、9、12d处死,取其脾细胞和外周血,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外周血细胞因子TGF-β1的含量,采用qRT-PCR法检测TGF-β1基因的表达量。结果实验鼠Eg感染后第1~12d,外周血TGF-β1的含量为2 695.79~3 055.09ng/m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GF-β1mRNA相对表达量为0.029~0.06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GF-β1及其mRNA表达量均有随着感染时间延长呈增高的趋势。结论TGF-β1在小鼠细粒棘球蚴感染早期表达增加,可能有利于细粒棘球蚴的免疫逃逸。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